除草,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不難,除草劑買回來噴上就完事了。幾乎很少去考慮一些其他因素。正是因為欠缺這方面的考慮,所以有時候即使噴了藥,到最後也沒有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
所以說為了達到安全高效的除草目的,我們就必須採取恰當準確的施藥方法,把除草劑投放到靶標的適當部位或適宜的範圍內,以利於雜草充分吸收而被殺死,並且能夠保護農作物不受損害。我們常用的施藥方法主要有播種前的土壤處理及播種後的生長期的莖葉處理。除草劑有單用也有混用,如果使用不當,不僅達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浪費除草劑白費工,而且還會對當季作物或後茬作物造成嚴重藥害。
怎麼做才能有效提高除草劑的效果呢?
---要準確的選擇除草劑
準確的選擇除草劑,除草劑的效果才會好。因為每一種除草劑都有自己的殺草譜,有滅生性的有選擇性的。滅生性除草劑殺草譜很寬,選擇性除草劑有殺單子葉雜草的,有殺闊葉雜草的,還有僅殺幾種或者1種雜草的。也有除對1種作物安全外對其他作物都不安全甚至被殺除的。例如,百草枯就能殺死所有的作物。野麥畏僅僅能殺死野燕麥等。因此,我們首先要看準地裡雜草的主要品種,然後選擇有效的除草劑。
2
---要嚴格掌握農藥的用量
嚴格掌握用量是提高農藥效果以及防止藥害的措施之一,每一種除草劑的說明推薦用量都是多年來經過各地室內外各種實驗的結果,然後確定的用量。絕對不能任意加大或者減少用量。以保證除草劑效果且不發生藥害,否則很安全的除草劑也會出現藥害。我們在用藥時要嚴格按照施藥的技術要求施用,力求均勻噴藥,以提高除草效果和不發生藥害。
3
---要選擇合適的打藥時間
合適的時間是提高除草效果的技術要求,也是提高除草效果的措施。最佳打藥時間掌握不準將會使藥效降低,甚至出現藥害,例如,防除小麥地雜草,土壤處理(燕麥畏)在小麥播種前,莖葉處理防除其他雜草要在小麥安全期(分櫱期)和雜草初期敏感期(1~3葉期)。不按技術要求,不遵守用藥時間,過早、偏晚都會降低藥效,出現藥害。
4
---要注意施藥時的溫度
溫度是影響雜草生長和除草劑藥效的因素,一般除草劑在溫度較高時有利於藥效的發揮,除草效果會好。但也有個別除草劑對溫度要求不嚴格。據報導,每公頃地用25%綠麥隆可溼性粉劑4.5㎏防除麥田牛繁縷,當氣溫在9°C~13°C時,七天見效,防除僅為80.5%。苯磺隆要在氣溫高於10°C以上時才可以使用,因此冬前和早春使用效果往往不好。煙嘧磺隆在北方施藥後遇低於10°C溫度持續兩天,由於玉米代謝煙嘧磺隆緩慢,就會出現藥害。
5
---要注意土壤的性質
土壤性質對除草劑藥效影響很大,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團粒結構比較好,對除草劑吸附量大,而且團粒結構的土壤微生物含量大,活動旺盛,除草劑容易被降解,同樣劑量下對作物安全,但是除草效果差,因此應適當加大用量。而在沙壤土中,有機質含量低,團粒結構差,微生物少,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少,藥劑也不易被降解,藥劑分子在土壤中呈現游離狀態,活性強,容易發生藥害,應該適當降低使用量以減少藥害發生。
來源:星農業
免責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本平臺部分文章來源或改編自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標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取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不確保文章的準確性。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