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菊雜談
十一月十三號,南京發生一起高三學生弒母的案件,讓小編不禁想起四年多以前關於北大學生弒母的事情,讓人不敢細細思考。兩個人都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都是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二零一六年的情人節,在這個全世界都在向自己愛的人告白的日子,一位名叫謝天琴的女屍在職工宿舍被發現。當時她被用塑膠袋等材質包裹得嚴嚴實實,根據現場調查的情況,該人死亡時間至少半年以上。而殺害這個女人的兇手,就是她最驕傲的孩子——吳謝宇。
吳謝宇在殺掉自己的母親之後,模仿母親的字體,寫了一份告別信,然後用自己母親的個人信息貸款百萬元,偽造多張身份證,開始了逃亡之路。這三年之間,他雖然身懷巨款,但是始終不敢使用,他怕警方通過消費記錄找到他。他就像一隻螻蟻一樣,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打著一些不需要身份信息得零工。知道一九年四月二十一號被捕,當時他還面帶笑容。
而南京高三弒母的孩子,同樣也是學習優異,考上了很多家庭夢寐以求的學校。因為母親對孩子的過度要求,孩子和母親發生言語衝突,一怒之下將自己的母親殺害。隨即到當地公安部門自首。在後續的採訪中,鄰居告知:兩人經常吵架,其母親還曾拿著菜刀追自己孩子。
兩個事情很像,孩子都很聰明,也都是單親家庭,同樣是母親要求的過度嚴格導致慘劇的發生。小編對此陷入了深思,這也反映了很多現狀。父母自然都是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將自己的希望寄託於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會變得更好,但是因為雙方缺少溝通,導致本應是最親密無間的惡語相向,甚至發生很多不堪設想的事情。
也從來沒有說過高標準嚴要求是一件錯誤的事情,相信很多孩子們都希望能和自己的父母聊聊天,說說心裡話。學習固然重要,學歷是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勞逸結合對大家都好,不是嗎?我們的父母是第一次當家長,我們也是第一次當人的孩子,大家的生活中總是有或多或少的摩擦,慢慢磨合,共同進步。相信所有的父母孩子都希望,在自己很累的時候,擁有一個對方的擁抱,和一句:「爸爸媽媽(孩子),辛苦了!」
喜歡這樣的文章嗎?快來一起點讚,評論,收藏吧!有什麼相對小編說的就寫在評論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