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全球第一艘核潛艇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海軍所研發,目前世界上只有6個國家擁有核潛艇,分別是英法美、印度和中國;核潛艇是一國潛艇中極為重要的戰略力量,是國家海軍威懾力的象徵;其具有海上核打擊能力,可在浩瀚的大海之中,神出鬼沒,任何時間,任何海域,打遍全球。
核潛艇作為國之重器,常年服役於海洋之中,充滿了神秘感,很少人能見過它的廬山真面目;我們通常都是通過電視、媒體報導方能隔著屏幕一睹其真容;對於其內部構造,相信就更少人能見過。但是核潛艇是有使用壽命的,所以目前美國和俄羅斯已經有很多的核潛艇陸續到了退役年齡,這就面臨著一個處理問題。
對於已退役的核潛艇,之前俄羅斯和美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海葬」,意思就是直接把核潛艇沉入海底即可,這種方法簡單,但是非常的不環保,高放射性的核燃料會對海洋造成汙染。故此美國又發明了一種處理方式替代「海葬」,它就是「土葬」。
「土葬」意思就是把核潛艇埋葬於深土中,為了防止會造成土質汙染,首先要把核燃料取出,因核潛艇體積非常龐大,為方便運輸需把核潛艇攔腰切割,再運輸到固定的填埋區域進行深埋。因此我們才得以見到核潛艇神秘的內部構造,是不是看著各種密集的管道、雜多的閥門,感覺非常的眼花繚亂。
圖中被攔腰切開的核潛艇是俄羅斯上世紀六十年代所造的671型攻擊核潛艇,其採用拉長的水滴線型設計,為了降低潛艇航行時產生的噪音和提高螺旋槳的推力,特別採用了單軸單槳推進系統。該型號的核潛艇,俄羅斯一共製造了48艘,目前已經退役37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