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大霧對交通和健康等的影響

2020-11-21 中國網

我國秋冬季節是霧最常見的季節。近期在我國的華南、華北、西北等地局部地區陸續有霧現身。本期中國氣象網《嘉賓訪談》欄目就特別邀請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為大家揭開「霧」的真實面紗,分析它的影響,並為大家生產生活提供一些科學的建議。

主持人:中國氣象網記者 徐麗娜

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詳細分析大霧成因和影響

霧有能見度、成因等多種劃分標準

【記者】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霧有那幾種?霧的形成需要具備哪些氣象條件?

【何立富】霧是指貼地層空氣中懸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乳白色集合體,使水平能見度距離降至1千米以下時稱為「霧」。通常情況下,霧是因為近地層溼空氣受冷,氣溫降至0℃左右使空氣溼度達到或接近飽和狀態時,在一定的凝結核條件下凝結或凝華而形成。

按水平能見度大小,霧的強度可以劃分為5個等級:①水平能見度距離在1~10公裡之間的稱為輕霧。 ②水平能見度距離低於1公裡的稱為霧。③水平能見度距離200~500米之間的稱為大霧。④水平能見度距離50~200米之間的稱為濃霧。⑤水平能見度不足50米的霧稱為強濃霧。

(★能見度:是反映大氣透明度的一個指標,能見度多少米定義為具有正常視力的人在當時的天氣條件下還能夠看清楚目標輪廓的最大距離。)

按形成條件,霧又分為5種類型: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鋒面霧、上坡霧。

輻射霧——我國陸地上最常見的霧,是空氣因輻射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主要發生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

平流霧——當溫暖潮溼的空氣流經冷的地面或水面時,因接觸冷卻達到飽和而凝結成的霧。在我國沿海地區,當海洋上的暖溼空氣向較冷的海面或地面時,常常形成平流霧。平流霧一旦形成,常常維持較長時間。

混合霧——兩個接近飽和的氣團在水平方向相互混合達到飽和發生凝結而形成的霧稱為混合霧,有時也指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

鋒面霧——經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的鋒面附近,以暖鋒附近居多。鋒前霧是由於鋒面上面暖空氣雲層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氣內,經蒸發使空氣達到過飽和凝結而成;而鋒後霧,則由暖溼空氣移至原來被暖鋒前冷空氣佔據過的地區,經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

上坡霧——空氣沿山坡上升,由於絕熱膨脹冷卻而形成的霧。上坡霧形成時,氣層必須是對流性穩定層結,多出現在迎風坡上。

相關焦點

  • 京津冀等地有大霧天氣 道路交通受影響
    (來源:中央氣象臺)  北京市氣象臺17日7時45分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未來3小時內,本市東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能見度小於500米。據市交通部門消息,受大霧天氣影響,京開、京滬、京哈高速的部分路段採取了臨時封閉措施。由於大霧導致能見度較低,駕車外出的朋友們要特別注意安全,儘量放慢車速,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
  • 中國進入大霧多發季節 大霧已成主要災害性天氣
    大霧已成為我國大部地區秋冬季節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介紹,大霧的形成主要是受較大的空氣溼度、適宜的降溫和空氣中的微粒等條件共同影響。大霧看起來輕盈神秘,其實危害無窮。    大霧會影響交通和運輸效率。大霧造成近地面層能見度低,對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航運來說都是高危險天氣。
  • 福建發布春運氣象信息 降水大霧或影響交通
    福建發布春運氣象信息 降水大霧或影響交通 春運期間氣溫變化幅度較大,短時段(4~5天)可能出現較明顯降溫和降水。未來一周影響福建省的冷空氣偏強,氣溫變化幅度大。  當天上午,福建繼續拉響霜凍藍色信號稱,受較強冷空氣影響,10日早晨氣溫低,極端最低氣溫西部、北部地區可達-1~3℃(北部高海拔山區-4~-2℃),中南部沿海地區可達7~12℃,其餘地區可達3~7℃。中北部地區的部分有霜或霜凍,北部地區的部分有結冰。
  • 衛生部:大霧天氣確實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組圖]
    中國網 楊丹 攝影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徐東群向在場記者表示,大霧天氣確實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中國網12月13日訊 當天上午的衛生部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徐東群向在場記者表示,大霧天氣確實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 近期為何大霧瀰漫,還會持續多久?來聽聽專家怎麼說的
    圖片來源 浙江天氣 )最近大霧頻發,關於「霧」的疑問我們也都統一「打包」,邀請了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首席服務專家駱月珍為大家來答疑解惑。問:為什麼近期都有大範圍的大霧?專家答:(1)靜穩天氣形勢,近地面為均壓場,風力很小。
  • ...人士解析瓊州海峽為何連續受大霧影響 海上平流霧較陸地更難消散
    本報海口2月21日訊 (記者葉媛媛 通訊員符曉虹 林俊汝)2月15日起,瓊州海峽和海南島部分陸地連續出現大霧天氣,對海峽通航、航空運輸和公路交通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造成瓊州海峽過海車輛嚴重滯留。大霧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為此,記者採訪了海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郝麗清。  據郝麗清介紹,我省霧天影響是從2月15日開始凝成的。
  • 四問上海突發大霧:多方因素影響 明晨或再次來襲
    目前,上午11:35大霧橙色預警已解除。  伴隨預警解除,申城能見度明顯好轉,路況也逐漸恢復正常。截至12時,上海各高速公路及入城段限速60公裡/小時的有:S2;限速40公裡/小時的有:G40崇啟段及長江大橋,其餘高速公路均已恢復正常。  全市道路未出現嚴重擁堵和重大交通傷亡事故,社會治安情況持續良好。
  • 大霧雖濃 歸心似箭
    專家提醒,市民應做好健康防護。  在出現短暫的兩天好天氣後,鄭州市區再次被霧霾籠罩。鄭州市城區空氣品質信息發布系統的監測數據顯示,1月28日9時,鄭州市9個空氣監測站空氣品質指數處於284至350之間,其中7個站點的空氣品質指數在300以上,均屬於嚴重汙染。至當天16時,9個監測站的空氣品質指數仍處於280至352之間。其中,首要汙染物仍為PM2.5。
  • 南京大霧延誤航班250架次
    新華網南京1月10日電(記者鄧華寧)9至10日,大霧持續襲擊南京,江蘇省氣象局連續發出大霧警報。10日祿口機場250架次航班幾乎全被延誤;預計大霧在11日上午散去,交通將恢復正常。    記者10日下午在南京城郊結合部看到,濃霧使能見度降低到20至30米。
  • 輻射霧影響人體健康
    輻射霧原理圖解中國天氣網北京站訊  今天早晨北京南部地區再次出現迷霧,據悉京港澳高速和京開高速都實行了封路措施,而昨天早晨北京雨後更是大霧瀰漫,這樣的大霧通常是因為近地層有較大溼度但輻射霧有明顯的危害,比如大霧對交通的影響顯而易見,但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卻鮮為人知。當大霧瀰漫時,空氣中有毒、有害物質和大氣汙染物會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從而產生新物質。如二氧化硫在大氣中被氧化後,與霧滴結合成硫酸氣溶膠,這一新物質的毒性要比原來的物質提高10倍以上。而且大霧時往往存在逆溫層,空氣無法對流,空氣中的汙染物很難擴散,所以對人體危害也很大。
  • 大霧持續襲擊南京 祿口機場250個航班被延誤
    新華網南京1月10日電:9至10日,大霧持續襲擊南京,江蘇省氣象局連續發出大霧警報。10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50架次航班幾乎全被延誤;預計大霧在11日上午散去,交通將恢復正常。  記者10日下午在南京城郊結合部看到,濃霧使能見度降低到20至30米。
  • 大霧四起,平谷或將迎來小雪!
    北京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中央氣象臺報告,今天低能見度天氣仍佔據主角地位。華北、黃淮、江淮、江漢、江南等地霧和霧霾頻繁現身,其中天津、河南、湖北、湖南、貴州等地大霧範圍較廣,局地能見度不足200米。截至8:45, 大興區、通州區、房山區、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已先後發布大霧黃色預警。市氣象臺提醒, 本市正處於大霧黃色預警中,大氣擴散條件較差,能見度不佳,出行請注意交通安全,做好健康防護。
  • 河南因降雨大霧多條高速交通管制 部分路段禁止貨車上站
    天氣網訊  河南近來大霧天氣比較顯著,因為交通出現受到了影響。到了今天(17日),不僅有大霧天氣,還迎來了降水,這對交通出行更加不利。據河南交通天氣最新消息,今早河南因降雨大霧多條高速交通管制,其中部分路段禁止貨車上站。大家出行要及時了解路況。
  • 冷空氣剛走為何烏魯木齊又飄起雪花 專家解釋:大霧遇冷形成霧雪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樂)前一場大雪結束後,城區曾一度迎來短暫晴天,不過隨著大霧逐漸由城北蔓延至城南,2日起城區又開始飄起雪花。 有市民發出疑問,為何天氣預報裡沒報有雪,這雪就洋洋灑灑下來了?這是前一場降雪的延續,還是又有一場冷空氣到來?
  • 我省現2013年以來範圍最廣大霧天氣
    和南昌一樣,我省多地遭遇濃霧鎖城,在此之前的5時30分,省氣象臺發布的大霧橙色預警信號顯示,撫州、吉安、宜春、贛州四市的部分地區和九江、宜春、上饒、景德鎮、萍鄉五市的局部地區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大霧,部分地區能見度小於200米,局地能見度甚至小於50米。昨日,省城紅谷灘新區上空雲霧繚繞,高樓大廈似海市蜃樓。
  • 【多地大霧瀰漫 輻射霧為主要類型】
    10月20日早晨到上午,大霧天氣還將有所加劇。20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了大霧黃色預警。  未來三天,華北南部、黃淮中西部等地有輕度霾,局地中度霾。整體來看,這次霾的影響範圍和強度將不及14日至17日的霾過程嚴重。而在黃淮東南部,由於近地面溼度較大,加之冷空氣鞭長莫及,未來山東、江蘇一帶仍將多大霧天氣。
  • 華北大霧源於近地面相對溼度飽和
    ■本期評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馬學款  ■連線人:本報記者 謝忠軍  自11月以來,大霧天氣似乎成為了氣象災害的「主力」,尤其是中東部地區頻繁的大霧對交通安全、空氣品質都造成了較大影響。
  • 蘇魯川多地大霧瀰漫 輻射霧為主要類型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瑋鷗 通訊員孫安妮報導 近日,江蘇、山東部分地區連續出現大霧天氣,雖然北方有弱冷空氣南下,暫時緩解大霧,但由於冷空氣勢力有限,預計未來三天仍多大霧天氣。10月20日早晨到上午,大霧天氣還將有所加劇。
  • 明晨有大霧!能見度小於500米!濟南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
    濟南市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濟南市氣象臺2021年01月25日15時00分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目前我市部分地區已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大霧,預計25日下午至26日早晨我市仍將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大霧,部分地區能見度小於200米。
  • 霧,今冬首襲南京;誤,水陸空均有影響
    因為江蘇、浙江和上海的部分地區遭遇了今年大幅降溫以來的第一場大霧。該場大霧造成了南京長江二橋和三橋高速封閉,大量原本從這兩條線路過江進城的江北上班族不得不繞道走本來就擁堵的長江大橋。江北市民體驗了艱難的過江上班過程。此外,由於大霧,南京周邊地區的多條高速公路被迫封閉,祿口機場多個航班誤點,公路、航運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交警提醒,入冬以後霧天將逐步增多,司機一定要謹慎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