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界網近日消息,長榮集團已故總裁張榮發生前立下的秘密遺囑,被法院裁定有效!
遺囑中指定由四子張國煒接任長榮集團總裁、單獨繼承140億元財產,三子張國政提起遺囑無效之訴,臺北地院審理後認定遺囑有效,3月16日判張國政敗訴,可上訴。
彼時,由於股份和資歷話語權的問題,其遺囑被詬病為無效遺囑,讓僅當了1天長榮集團總裁的張國煒黯然離場,淡出長榮集團。
詳細來說,張國政主張,遺囑不是張榮發親自籤名,張榮發也未親自指定2人以上見證人,且未向公證人陳述是自己的遺囑,且未陳述繕寫人的姓名與住所,不符民法規定要件,請求判決遺囑無效。
然而據臺灣北院審理發現,張榮發生前雖反覆住院,但相關身體評估紀錄僅記載「意識狀態警醒」、「認知功能異常時間障礙記憶障礙」、「精神情緒狀態異常倦怠」等,未判別不能表達自己意思,無法證明張榮發當時喪失遺囑能力。
另外,該遺囑繕寫人為時任長榮集團總裁特助劉孟芬,見證人為時任集團監察人柯麗卿、總裁特助吳界源、法務執行長戴錦銓,根據4人證詞,張榮發2014年11月左右就覺得自己老了,想先做安排,確認遺囑內容後,同年12月16日劉、柯、吳、戴4人及公證人一同到張榮發家中書房集合,準備密封遺囑。
當天張榮發在遺囑上籤完名後,由公證人將遺囑一字一字念出來,張聽完點點頭,叫大家一定要保密,拜託大家按照遺囑上執行,張榮發並在每張遺囑上都籤名,才將遺囑密封,最後再由3位見證人籤名,張榮發當下意識非常清楚。
調查局鑑定遺囑上簽名,與張榮發2011至2015年間各項文書的籤名筆跡大致相符,且在場4位證人及公證人證詞大致相符,法官認定張榮發當下具有作成遺囑能力,且符合密封遺囑法定要件,遂駁回張國政之訴。
然而三年後的今天,四子張國煒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創辦出一家屬於自己的航空公司:星宇航空。而他更是在該航空公司首航時坦言,星宇航空公司的開業,離不開父親張榮發先生所給的錢,沒有這筆錢就沒有今天的星宇航空。
張國煒還在星宇航空開航典禮上說,在別人一路不看好的情況下,星宇做到別人認為他們做不到的事,遠航都撐那麼久了,我們至少也要撐個十年吧!
有趣的是,市場一直有這樣的傳言:總有一天台灣長榮集團創始人張榮發四子張國煒會帶著星宇航空「捲土重來」,儘管長榮航空依舊是世界頂級的航空公司,但困難的航運市場已讓長榮海運成為該集團內的不良板塊。
的確,面對這樣的大型吃瓜現場。作為航運媒體的我們不得不將一些疑問拋給長榮海運,儘管短期內可能該船東也不好回應什麼。
遺囑有效,張國煒會重歸長榮集團任總裁嗎?
這應該是當下長榮集團、星宇航空乃至航運人、航空人都無法下結論的一件事。如果不能回歸,那遺囑有效、勝訴的意義又在哪呢?家族大哥又該以何顏面面對集團員工?
據航運界網了解,長榮海運是長榮航空公司的大股東,張國煒曾任長榮航空公司的董事長。在創始人張榮發離世(2016年1月20日)後四年的時間裡,長榮海運已從曾經的世界第4大船東滑落至第7位。船隊總運力為1,237,656TEU,運營船隊規模為192條,其中自有船舶107條,租賃船舶85條,船舶訂單65條。
另外,航運界網此前曾統計,長榮海運是亞洲船東中最積極的,大約為140艘貨櫃船安裝洗滌器,陽明海運和萬海航運分別為20艘和8艘。
如果一旦「王者歸來」,長榮集團的航空產業自不必提,海運板塊極有可能將迎來一次」歷史般的轉折「,而那些曾經「奪嫡助紂」的長榮集團的高管們,現在還會睡的安穩嗎?
【關於長榮海運】
長榮集團始於長榮海運公司,由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創立於1968年9月1日。1975年 開闢遠東╱美國東岸全貨櫃定期航線,是臺灣第一家開闢全貨櫃船隊的船公司。
1984年,開闢環球東西雙向全貨櫃定期航線。1985年,長榮海運榮登世界排名第一的貨櫃船公司。
2007年起,整合集團下的義大利海運公司、長榮海運英國公司、長榮海運香港公司及長榮海運新加坡公司(2009年加入)共同組成Evergreen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