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拿的本色紙漿碟,是我們超市新上架的環保型一次性餐具,這裡還有生物基組合餐具可以選擇。」12月1日,在三亞勝利路的旺豪超市內,導購員小張正在向顧客介紹可降解塑料製品。在她身旁的貨柜上,擺放著不同品牌、價格不一的十多種相關產品。
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開始實施,這意味著我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製品。即日起,全省各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大型商超、國企、旅遊景區等場所全面開展「禁塑」工作,為海南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保持一流生態環境質量而不懈努力。
12月1日,市民在一超市使用可降解塑膠袋購物。
商超:多種環保替代產品上架
在三亞解放路國購旺豪超市裡,記者看到,該超市已全部使用白色的全生物降解型塑膠袋為顧客盛裝商品。與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相比,這類全生物降解型塑膠袋手感偏軟,摩擦聲小,撕開延展性好。在海南中學三亞學校食堂,部分打包餐盒已被替換,原來透明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碗等餐具「退出」了食堂。
據介紹,現在市場上全生物降解塑料原料成本是傳統塑料原料的兩倍左右,超市原來用的塑膠袋每個價格平均0.5元,而替代產品價格從0.8元到1.5元不等。三亞市第一農貿市場一蔬菜攤主肖女士說,平時攤位給顧客免費提供塑膠袋,以前批發袋子價格低,也就消化在菜價上了,現在如果袋子價格太高,轉移到菜價上,怕會影響銷售。
肖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買把青菜三四塊錢,如果根上有泥土,確實需要塑膠袋,可買個可降解袋子要8毛錢,這一把菜算下來不是太貴了嗎?」正在肖女士攤位前買菜的張大爺說。
對此,海南賽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三亞區負責人李曉書介紹,公司正在測試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的性能,替代品價格會隨市場波動,將來市場用量大了,單價自然會下降。
「我們超市已經做到100%使用可降解的保鮮袋、保鮮碟。」三亞樂天城營運經理湯東陽告訴記者,目前該超市每天消耗超過8000個塑膠袋,在「禁塑」實施之前,超市內所有提供的一次性塑膠袋,包括生鮮果蔬打稱使用的連卷保鮮袋,已全部換成符合「禁塑」標準的全生物降解製品。
市民:主動「禁塑」做環保達人
在一些超市,記者看到,有部分市民在使用布袋子、綠色環保袋進行購物。「網上銷售可降解塑膠袋種類很多,價格也能接受,從現在開始會慢慢改變習慣,使用環保可降解的塑料製品,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市民劉女士表示,她很支持「禁塑」的做法。
在樂天城超市,記者了解到,這裡的塑膠袋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收費分別為1元、0.8元和0.5元。記者在收銀處發現,10分鐘裡,十幾位顧客在結帳時都拿出自己準備來裝商品的布兜。在自備購物袋的顧客中,年長者多於年輕者,女性明顯多於男性。
「這個無紡布做的布兜質量非常好,我最近買菜就用它,特別能裝,最多能裝40多斤,不管是挎著,還是拎著都很方便。」在超市收銀臺前結完帳的劉女士一邊往布兜裡裝東西一邊和記者說。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省一次性塑膠袋年消耗量約4萬噸,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耗量約2.5萬噸,共計約6.5萬噸。「截至目前,全省共生產銷售了300多噸環保替代品。」三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針對流通環節監管難、假冒偽劣產品多等難題,海南省生態環境廳開發了一個「禁塑」工作管理的電子信息平臺。執法人員或公眾用手機一掃二維碼,就能直接看到這個生物降解產品的類型、成分、生產廠家等信息。截至目前,平臺上共有142家省內外的企業註冊,171個產品完成報備程序,152個產品正在使用監管碼,系統已記錄1500餘條掃碼驗證信息。
當前,三亞正積極加大「禁塑」工作宣傳力度,豐富宣傳方式,營造濃厚「禁塑」氛圍。三亞市生態環境局還發出「禁塑」行動倡議書,倡導大家增強「禁塑」環保意識,積極響應「禁塑令」,爭當「禁塑」行動的實踐者。
同時,有關部門下一步將通過儘快提升一次性餐具類替代品產能、加快形成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本地檢測能力、加強全過程監管執法等舉措,進一步推動「禁塑」工作落實。
來源:三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