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水電站,國之重器,中國的驕傲,堪稱世界水電行業的「珠穆朗瑪峰」。
李建兵,帶領水電七局機電安裝分局的一群金結工匠,在白鶴灘施展十八般武藝,2019年7月7日,歷時387天,安裝總重量1872.9噸、焊縫總長度1638.314米的左岸首臺(1號)機組主機埋件全部安裝完成,一次合格率98.9%,達到三峽精品機組的要求。
金沙江沒有忘記他,授予他金沙江流域水電工程「優秀建設者」的殊榮。
「匠」由心生 自橫刀
時間回到2013年,他還在向家壩水電站忙得「不亦樂乎」,受命前往白鶴灘水電站。
「8條引水隧洞壓力鋼管總節數706節,管線總長度1867.234米,工程總量約2萬噸;左岸8臺百萬千瓦機組主機埋件的安裝,單臺機組安裝總重量達1872.9噸、焊縫總長度1638.314米;質量必須達到三峽精品機組的要求……還是機電安裝分局有史以來最大的在建項目」
大家都說李建兵的心比較「大」,但知道這些消息後,他也著實被嚇了一跳。
酷愛中國軍事歷史的他,最信服的一句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他說這是內心強大、勇氣的寫照。
最膜拜的一首詩是:「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他說,這是骨子裡透露出來的敢打、必勝的豪氣與膽識。
1999年參加工作,從彭山水工廠到蘇丹麥洛維,再從向家壩來到白鶴灘,一直跟「壓力鋼管、機組埋件」打了20年交道。
從班組見習開始,從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從質檢員到質檢科科長、副總工、金結隊長、安全總監、生產副經理再到現在的工區主任、黨支部副書記,一路打拼……「先進科技工作者、優秀建設標兵、建設者標兵、優秀項目經理、優秀共產黨員」的榮譽拿到手軟,他硬是從一名樂山的毛頭小夥幹成了水電七局的中堅力量。
「不就是難點嘛!?不就是累點嘛!?不就是少休息點嘛!?」當時,35歲的他,揣著一顆「大」心,眉頭都沒皺一下,拍馬前去。
「匠」心精雕 鑄精品
既然來了,拿時下的流行語來說「幹,就是了!」
把廠子建成「景點」,是李建兵小試牛刀之作。
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壓力鋼管加工廠分兩個生產區,一個位於六城壩營地,佔地面積約32000多平米,另一個在下遊荒田組焊場,佔地面積約12000多平米。
「一步一步的踏勘、一點一點的測量、一個數據一個數據的反覆核算、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推敲、研究,工序的銜接、設備的擺放位置、乃至行走路線,吃飯、睡覺都在想這個事,建廠規劃前後修改了十餘遍」,項目總工莫斌偉給筆者回憶了李建兵當時的狀態。
如今,大氣滂沱、藍白相間的輕鋼廠房與「樂成七局、和融世界」的企業文化交相輝映,流水線作業與優化採用的集中供氣系統、門機全滑線運行系統無縫匹配,有創意的中部觀光通道、可納入典範的防腐車間與整齊矗立的鋼管堆放和鳴出的視野衝擊,已成為各級領導必到的「景點」,《建廠規劃》還被三峽公司收錄標準化名冊。
三峽集團第三督查組盛讚,這就是「工廠化管理、現場標準化管理的樣板」,號召各參建單位學習;電建集團安全環保部主任鄭平也給予高度讚揚;當時的公司總經理申茂夏,也豎起了大拇指;哈爾濱電氣集團等單位80餘人給樣板車間「點讚」……
進場8個月餘,取得了如此成績,李建兵卻認為「好戲才剛剛開始」。
"2018年,左岸8臺機組同時進行壓力鋼管、尾水肘管、尾水錐管、基礎環、座環、蝸殼的安裝;後方製作、前方安裝高峰重疊,全年製造突破10000噸,現場安裝達14000噸;這才是較勁的一年,也是上演高技術化、高質量化和高機械化的視覺盛宴的一年」李建兵告訴筆者。
一開始,未雨綢繆的他,便咀嚼出了「體積大,重量重,難度大」的安裝難題----
尾水肘管,進口段內徑9400毫米,板厚25毫米,單臺重量336.3噸;
座環總重量約467噸,最大外徑14160毫米,最小內徑11100毫米,高3724毫米;
蝸殼外形尺寸為27.2米×24.9米×8.8米,總重652噸,共34節,單節最大尺寸Ф8.8米×4.5米,而且,全部採用800兆帕航母所用的高強鋼材質,最大板厚達83毫米,其施工工藝及難度成為了蝸殼安裝的新高峰。
即使久經戰陣,也不能免除巨大的壓力,莫斌偉告訴筆者,李建斌失眠了,但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思夜想、集思廣益,李建兵祭出「三板斧」。
----「要想幹出精品,必須靠制度、靠規範管理」,他篤定堅持。
他督促制定《中國水電七局白鶴灘施工局安裝工區管理制度彙編手冊》,各部門職責界定清楚。
他紮緊安全生產「緊箍咒」,下發安全管理制度46項,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安全大檢查、專項檢查,班前「五分鐘」預知危險因素、提醒注意、安排解決辦法,專職安全員全程督導。
他強調「集體修煉」技術質量;籤訂焊接質量責任書,每周評定「焊接之星」;開展焊工技術大比武,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與合理化建議」……
他組織宣貫三峽精品工程標準,將工程技術質量部前移一線辦公,實行焊接質量專檢「白、夜」配……
已完成的2臺套蝸殼,焊縫累計長度1527米,經過200%的PT探傷,一次合格率100%,經過200%的UT探傷、100%的TOFD探傷檢查,一次合格率99.28%,遠遠高於合同約定的96%的標準,並且高於三峽精品工程一次探傷合格率98%的標準。
----他倡導優化施工環境、層層交底工藝、嚴格篩選電焊工;還有,焊條管理,有據可查;過程檢查,一票否決;溫度控制,多層次交叉檢查。
座環的組圓、焊接,廠家雖留有現場機加工餘量,但,李建兵不走尋常路,以不進行機加工為目標進行精度控制,「1毫米」雖然合格,但在他眼裡,依然「需要再細緻點」,最終,焊後水平度誤差0.44毫米,上環板圓度誤差0.35毫米,下環板圓度誤差0.57毫米,上下環板同軸度誤差0.06毫米,均實現了不機加工的精度要求,優良率達100%,達到精品工程要求。
----「吊裝容不得一絲差錯,必須做到『三細』……」李建兵一直緊繃這根弦。
方案細。他親自踩點,細化技術方案,力求每一個吊裝環節平穩安全;
交底細。啟動一、二、三級安全技術措施交底,責任到人;
監控細。29人、12對對講機,現場安全員聯動各部位,在廠房設立吊裝辦公室,隨時進行指導、監控和協調。
「直到安全吊裝完成的哨音響起,他才重重地『釋放』了幾口『粗氣』,睡了個安穩覺」莫斌偉笑談當時的李建兵。
「他非常重視科技創新成果的創效作用……」機電安裝分局工程科技部主任黃建,讚譽有佳,「2017-2018年,上報14項專利,6項獲得授權,取得了較好效益。」
高強鋼縱縫坡口全採用機械加工,瓦片成型及坡口角度偏差均控制在2毫米以內,實現了同類型鋼管的互換;自主設計的加勁環自動劃線架、加勁環組裝工裝、壓力鋼管調圓工裝,提高了質量、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十字梁吊裝」,鋼管變形降到最低。
「大直徑鋼管內外壁自動拋丸機」,解決了效率低、質量不穩定、汙染大、職業病危害大等難題,縮短工期50%,降低成本300餘萬元。
「壓力鋼管洞內自卸移動式液壓升降設備」及「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提高了運輸效率,極大減小轉運傾倒風險,實現壓力鋼管上下升降及旋轉同時調節,縮減工期30%;《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成果,榮獲「2018年度中國電建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優秀成果一等獎」。
「壓力鋼管安裝豎井施工平臺式內支撐」及「壓力鋼管安裝移動式自動化壓縫臺車」,實現高空平地作業、降低安全風險;同時,突破800兆帕壓力鋼管「無碼」壓縫質量要求,節約成本500餘萬元。
10.2米直徑的壓力鋼管,採用氣體保護焊,由4天焊接一條環縫,提高到1.5天完成一條……科技創新成果見了真章。
「匠」心向黨 聚合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之火在胸中燃燒!」、「將延安精神傳遞到每名黨員、職工的心中」、「讓黨旗在工程建設中獵獵飄揚!」----這是他在延安接受精神洗禮的心聲。
黨支部書記謝守斌說他「從不搞『一支筆』,認真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還說他「凡事都徵求、尊重支部意見」。
學習十九大精神,他在心得中寫下,要做「政治的明者、思想的志者、道德的正者、業務的匠者、紀律的清者、組織的領者、員工的信者、文化的傳者」;學習《黨章》、《黨史》、《條例》、《學習強國》,即使半夜12點從工地回來,也雷打不動;重溫入黨誓詞、唱紅歌,聲音最亮;講形勢、上黨課,深入淺出;戴黨徽、亮身份、立「黨員示範崗」、劃「黨員責任區」,在最前面;述責述廉,言之鑿鑿;履行一崗雙責,主動、認真;支持支部、群團工作,他說是責無旁貸;天天在工作面主動搭把手,已是常事;先鋒指數考評,他是第一……
說起關心職工,跟他幹了兩個項目的分工會主席郭濤,深有體會。「一職工家裡突發變故,他派人連夜開車9個小時送到彭山家中」、「有職工喜歡吃麵食,他專門增加一名面點廚師」、「職工過生日,他送卡、送祝福、安排加菜」、「給職工送清涼,專門購置了冰箱,冰棍、綠豆湯管夠」、「有名職工調到別的項目,他還親自送去,並介紹該職工的長處、優點」、「農民工與職工同要求、同管理、同獎勵」、「關心新分大學生,找他們談心,即使工作上了有問題,也是耐心指導、教給辦法」、「與新生初見面,沒有叫錯名字,讓新生感動了好久」……
就連原先比較「刺」的職工,也說他「情商」太高,想「偷懶」都覺得對不起他!
他也非常講原則,有名職工違犯勞動紀律被處罰,與李建兵相識已久且關係較好,想找他疏通,結果被駁回。
他非常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通常是在會上當面表揚、下來批評,讓人在特別「舒服」的情況下主動檢討。
……
職工充分信任他,走了的都想回來,通知調離的 ,都不想走,都說:工區人情味很濃,願意跟著李總幹,再苦再累也心裡爽!
筆者思忖:這樣的有「心」人,就必定會帶出有戰鬥力的隊伍,就必定會幹出精品工程。
李建兵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用一個新姿態、新精神、新幹勁,繼續為公司、分局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筆者看得出,他的心已經飛向了更遠、更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