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領導人在《求是》雜誌發表了《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反對強省會的人看了很興奮,好像中央發展中心城市的方針要變了,於是喊出西鹹一體化可以休矣!其實,中央領導同志在4月10日研究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會議上所講是未來中長期戰略,而不是眼下的近期決策,是要到2035年實現的目標。國家發改委《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要求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5月,中央領導同志到陝西考察,要求加快西安-鹹陽一體化進程。上個月中央政治局開會把成渝雙城經濟圈提升為國家戰略。《求是》文章指出,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只是在發展過程中要避免走極端。城市群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極化發展,才有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群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不能把城市群的發展和中心城市的發展對立起來,否定中心城市在城市群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其實陝西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上,一直都是統籌兼顧的,追求的目標從來都不是"一市獨大"。我在首屆大關中論壇上提出的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就同時考慮了大關中城市群的發展,被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採納,成為總戰略。我向主持《規劃》編制的國務院西部辦副主任曹玉書提議,把寶雞打造成大關中的副中心,寫進了《規劃》。我還提出陝甘寧老區要打造新龍頭,引領陝甘寧,融入環渤海,把榆林打造成陝西的第二極,形成雙極結構。陝西"十二五"釆納了這一建議,明確提出"西安、榆林雙極帶動"。現在榆林經濟總量已經超過蘭州、烏魯木齊,居慶陽、銀川、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大同、太原等陝甘寧蒙晉毗鄰區城市之首,陝西"十四五"將重申西安、榆林"雙核"戰略。我提出"三分鹹陽",就是要避免西安一城獨大,而要同時做大銅川和楊凌,把銅川打造成渭北的中心城市,把楊凌打造成中國唯一世界唯一的農科型中心城市,並與渭南一起,構建西安為中心一小時通勤圈的大西安都市圈。中國已經由公路時代進入高鐵時代,高鐵突破了秦嶺屏障和黃土高原,陝西應當把關中平原城市群擴大為大關中城市群,把陝南陝北的城市也納入城市群。
1840年鴉片戰爭國門被打開,沿海經歷了一百餘年的商品經濟階段。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縣域經濟蓬勃發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協調發展,沿海開放使各省都形成雙極結構。而西部地區解放前是農耕社會,解放後是國家投資建設的重點,民營經濟、縣域經濟薄弱,形成了省會城市一城獨大的局面。西部發展要靠省會城市來帶動,如果把省會城市發展降格與其他城市發展協調,將永遠是落後的。西部大開發時任國家領導人從四川到陝西,在西安發布了西部大開發動員令。因為陝西是西部大開發的第一階梯,西安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要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我是陝西省西部大開發總思路課題主持人,提出西鹹一體化,組建大西安,依託大陸橋,推進西部大開發,但是這個思路一直未能很好付諸實踐。2009年國務院批准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要實現西鹹一體化,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把西安建成國際化大都市。2018年國務院又批准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按程序優化行政區劃調整,推進西鹹一體化,但是如何抓好落實仍然挑戰重重。因此中央領導同志到陝西考察,要求加快西安-鹹陽一體化進程,增強帶動陝西和西北的能力。
五年前,中央領導同志到陝西考察調研,要陝西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找準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引領新常態,追趕超越。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領導同志對時任省長講,陝西處在"一帶一路"核心區。省十三次黨代會決定把陝西打造成"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這個定位比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和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要高,等於把"一帶一路"的機遇抓到陝西手裡了。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決定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既繼承了漢唐長安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又對接了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帶一路",找準了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西安和一般省會城市不同,還是西北的首府,是"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核"和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需要西鹹一體化組建大西安。面對歷史重託,如果陝西不能很好發揮大西安的輻射帶動作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重點或將由西北轉向西南,由亞歐大陸橋轉向長江經濟帶,由西安橋頭堡轉向成渝雙城經濟圈。這是非常嚴峻的現實。現在東部發展強於西部,南方發展快於北方,西北發展是最落後的。要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必須發揮大西安的作用,依託亞歐大陸橋,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新篇章。
(作者系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編輯:王鏡榕
審核: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