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基礎設施中公共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各國城市化進程的實踐來看,軌道交通憑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準點舒適的技術優勢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成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倍受市民歡迎。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擁有相當規模的軌道交通線路,已逐步成為居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成為政府推行「公交優先」政策的主要手段。城市軌道交通自身所具備的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使之成為城市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的重點,同時也被視為城市交通體系的骨幹力量。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準公益性基礎設施,具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特點,其投資需求巨大,動輒過百億,且項目大多穿越城市繁華和人口密集區域,涉及大量遷改工作,需政府牽頭協調解決,非企業所能獨立承擔完成。建成運營後的軌道交通票價由政府部門制定,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水平向公眾提供服務,使公眾享受便捷出行工具時,承擔較低的出行成本,提高了市民的社會淨福利水平。因此,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具有政府主導性、公有性、準公益性等特性。城市軌道交通按照使用百年的標準來設計、建設,所以在其投入營運後,除地鐵車輛及其它機電設備以外,其資產具有使用周期長、為公眾提供服務持久的特性。
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及運營能促進工業、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就業,促進沿途土地升值,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具有明顯的外部經濟性,即項目產生的社會總經濟效益遠大於其本身產生的帳面收益。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經營雖盈利空間有限,但經濟影響卻具有放大性。隨著社會發展、人口增加、路網擴大以及服務水平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將吸引更多的客流,票款收入從長期來看具有一定的增長趨勢,其附屬的經營性資產,如廣告、商鋪等也具有巨大的升值潛力。當城市軌道交通形成網絡化運營後,它作為綜合性的網絡平臺可將其他各種網絡(如交通運輸網、服務網、商貿網等) 都載於其間。軌道交通網絡強大的聚集和釋放效應使網內的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和服務在城市各區域乃至城市間快速流通,改變了社會的消費、生活和生產方式,對城市經濟運行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具有規模經濟圈的屬性,輻射影響範圍覆蓋網內大部分區域和周邊區域。
近日,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長、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多次說到「建地鐵,就是建城市」。根據規劃,洛陽地鐵交通線網由4條線路組成,1、2號線試驗段於2016年底前正式開工,1號線全段計劃於2017年6月開工建設,全段預計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建設城市軌道交通能改善洛陽城市經濟結構,推動洛陽城市經濟增長。據研究表明,每投資1億元的軌道交通項目,可帶動GDP增長2.63 億元,增加8000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城市軌道交通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可分為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直接效應指城市軌道交通在建設及運營過程中對直接關聯產業帶來的影響,如建築、設計、監理、建材、機械製造、電子、冶金等行業;間接效應則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揮的輻射效應,這種效應作用於那些不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主體發生直接業務關係的產業和社會群體,如房地產、環保、旅遊、娛樂、電子商務等行業。上述兩種效應統稱為規模經濟圈效應,即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為核心,以其直接帶動的相關產業為平臺,在形成一定經濟規模的基礎上,向外逐層擴散的輻射效應。
其直接效應表現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將為洛陽眾多參與建設的企業提供豐富的商業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企業不但涉及各種不同行業,而且本土與外埠企業也常採取成立合作聯合體等方式參與工程項目投標。在項目的不同階段,洛陽市軌道交通業主方會根據項目需求,劃分標段,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或直接委託等方式選擇合適的企業參與項目建設,為洛陽相關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度來劃分,項目規劃設計階段,相關設計單位獲得商機;招標和融資階段,專業招標代理公司和金融機構拓展了業務市場;前期工程階段,負責交通疏解、管線遷改的市政工程單位,以及專業拆遷公司獲得業務發展空間;工程施工及安裝裝修階段,直接參與的土建裝修承包商、設備製造商、監理、保險及經紀公司、第三方監測單位、建材供應商、冶金企業等都能獲得大量業務。尤其是洛陽本地就有中信重工、南車分公司、麥斯達等和地鐵配套的企業,地鐵許多設施都能自產自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能創造許多新崗位。這必將壯大洛陽裝備製造業的規模和綜合實力,推進洛陽軌道交通產品國產化進程,填補國內製造業空白,減輕設備進口所帶來的外匯支出。同時,在軌道交通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多種技術系統模式,如國內相關企業近年來在車輛、通信信號、牽引供電系統、環境控制、自動售檢票系統、信息服務領域均取得了較快發展,這對促進洛陽設備製造行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水平升級都有重大意義。
其間接效應為:
1、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促進土地集約利用,推動城市化進程。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城市土地利用的影響具有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宏觀層面是對一個城市整體土地的集約化利用;中觀層面針對城市內部區域;微觀層面則針對具體地塊。
微觀層面:城市軌道交通優化和增強了地面的使用價值和使用效率。一是增強了地面和地下交通聯繫,減少了建設城市道路對城市土地的佔用,節約了城市用地。據統計,在動態情況下,地鐵平均每位旅客佔用道路面積為0.2㎡ ,而公共汽車、私家車、摩託車、自行車分別是它的4.6、115、100和50倍。其二是城市軌道交通的地下空間資源能使城市市政的各種管道有序布設,避免在市政施工中對市容的破壞。其三是利用地下空間修建商場、車庫等,使城市商貿結構變為地上、地下相結合的立體商貿結構,實現城市發展結構由單一的平面結構向多維立體結構轉變。因此,城市軌道交通能刺激房地產開發商和商業企業對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的需求量,使單位面積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量呈現上升趨勢。
中觀層面:城市軌道交通連接城市核心區與外圍組團,推動城市不同產業協調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增強了城市中心對周邊區域和地區影響力,強化了部分區域的中心地位,帶動各組團開發建設與城市更新,促進城市各行政區域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聯結了不同功能定位的組團和片區,使城市區域資源共享成為可能,進而對區域產業結構用地產生影響,推動建立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宏觀層面: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是一個動態持續的過程,針對城市土地不可再生的特點,需深入開發利用土地內在功能和價值,達到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最優組合。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規劃利用城市軌道交通產生的客流量和它所形成的商貿資源,結合地面和地下空間,從功能、布局、景觀、通道等方面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形成互補促進的效益綜合體。這樣可以使所覆蓋區域土地資源利用最優,為經營城市及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為環保產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強調環境保護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綠色GDP增長的重要性。城市軌道交通是一種節約能源的交通方式。據統計,城市軌道交通的輸送能力是道路交通輸送能力的近10倍,而其每百公裡的人均能耗僅為小汽車的5%。它在投入運營後,不僅可以緩解地面交通壓力,降低廢氣排放和噪聲汙染,而且可以用其產生的土地資源增加值擴大城市綠化面積,提高城市人均綠地佔有率。因此,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符合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的戰略。
另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在建設和運營期間,需重視和解決溫室氣體排放、雨汙水分流處理及排放、減少消耗非再生能源、減振及噪聲控制等環保問題。這些領域為新型環保技術、材料、設備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平臺,並為相關環保材料供應商、環保設備製造商、環境監測機構等開闢了發展空間。反之,節能環保技術的採用也為軌道交通運營主體節約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3、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引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在我國,當對外貿易和國內消費同時疲弱時,政府為拉動經濟常採取的手段是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其中包括加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力度。有別於其它類型的固定資產投資,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對引導經濟發展有其獨到之處: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財政收入充裕的條件下,它能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持久性動力,可以長期作為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根據國際經驗,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從規劃設計到建成通車一般需要8年左右,建立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周期更長。以建設速度較快的深圳為例,從開建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到初步形成177km軌道交通網絡,中間需花費11年的時間,遠長於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周期。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促進服務業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一般穿越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帶,是居民出行的首選。它強大的人口內聚和擴散效應為地下商業帶來巨大客流和商機。例如車站商鋪和廣告燈箱經營、區間通信網絡使用權租賃、移動視頻招商等,能為城市服務業發展提供新天地。若地下商業資源與地面著名商場、商業區實現無縫連接,那更將使前者的交通優勢與後者的品牌優勢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立體、輻射面廣的城市商業圈。
綜上,洛陽軌道交通的建設及運營能促進建築業、工業、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就業,促進沿途土地升值,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當洛陽軌道交通形成網絡化運營後,它作為綜合性的網絡平臺對沿線的商業起到很好的聯通作用,原先相隔十幾公裡的商場,坐地鐵只用二十分鐘就能到達購物。軌道交通網絡強大的聚集和釋放效應使網內的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和服務在城市各區域乃至城市間快速流通,必將改變洛陽的消費、生活方式,成為洛陽市經濟發展的加速器。(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洛陽市委辦公室)
(責編:楊曦、喬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