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揮「內陸開放高地」輻射帶動效應

2020-11-27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3日訊(記者吳陸牧)日前從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獲悉:重慶將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通過實施平臺提升、通道拓展、口岸完善、主體壯大、環境優化5大行動,發揮好「內陸開放高地」的輻射帶動效應。

  今後5年,重慶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努力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建成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成為功能齊備、要素集聚、產業繁榮、互聯互通、環境優良的「內陸開放高地」。到2022年,營商環境明顯優化,民間投資更加活躍,民營經濟佔比達55%左右,進出口總額達6000億元,服務貿易額突破500億美元,利用外資穩定在100億美元以上。

  為了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重慶將強化兩江新區綜合樞紐、開放口岸、現代金融、保稅物流和國際會展等核心功能建設,高標準實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加快自貿試驗區制度和政策創新。同時,依託中歐班列(重慶)、「渝黔桂新」鐵海聯運和國際航空樞紐,暢通道、建網絡、強貿易、聚產業、優服務,建設一批輻射國內外的現代產業集聚區。此外,重慶還將培育引進高層次國際化市場主體,吸引跨國公司、國內外大型企業來渝設立綜合總部、地區總部和功能總部。

  今年,重慶將開行中歐班列(重慶)1000班,拓展跨國郵包運輸和旅遊通道功能,加密「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班列,探索跨國公路聯運、鐵海聯運新規則;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申報直通、系統聯通、信息互通、業務暢通;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保稅貿易、金融結算等新型服務貿易,建設一批服務外包集聚區。

(責任編輯:張雪)

相關焦點

  • 川渝兩大新區 兩月三度攜手 共同打造輻射內陸地區的戰略引擎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內陸開放門戶,是川渝兩地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的重要內容。作為西部地區兩大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說。
  • 自貿區要發揮「四大效應」
    我作為參與浦東開發開放全過程的一名「老開發」,要為新時代下的上海自貿試驗區貢獻一計:繼續發揮先發效應、疊加效應、聚變效應和組合效應,上海自貿試驗區將大有作為。 發揮先發效應。在過往開發歷程中,上海先發效應顯著。
  • 川渝兩大新區 兩月三度攜手 同造輻射內陸戰略引擎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強化了成渝地區引領西部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
  • 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強化創新鏈產業鏈協同,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健全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產業創新高地。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好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科技企業成長工程,推動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集聚發展。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 李應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項目建成後,可大量培育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將市場與技術在園區內進行充分的融合,以期帶動合川區人口就業、人才引進、產業升級。同時會積極配合重慶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助推重慶大數據和智能化發展。  李應蘭在致辭時說,中興網信西南總部落戶合川以來,秉承「立足合川、面向西南」基本戰略,不僅為合川智慧城市建設搭建了很好的平臺,還讓合川在智慧社會治理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 重慶:不產一粒咖啡豆 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第一
    看清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  推動內陸開放助重慶發揮「聯結點」和「戰略支點」作用  「中國離歐洲海運路線很長……通過中歐班列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時間,將貨物運到德國杜伊斯堡。」這是《亞洲之路》對中歐班列(重慶)的描述。
  • 更加主動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上海市委常委會傳達重要講話精神
    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實現科技和產業創新突破。更加主動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協同,做好示範,推動提升長江經濟帶整體優勢。  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全力推動法治成為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 推動金融「點對點」對接 構建合作開放新格局
    推動金融「點對點」對接 構建合作開放新格局接軌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 示範帶動西部地區金融開放發展 2020年11月09日 07:28 重慶日報  閱讀量:
  • 發揮城市軌道交通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軌道交通網絡強大的聚集和釋放效應使網內的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和服務在城市各區域乃至城市間快速流通,改變了社會的消費、生活和生產方式,對城市經濟運行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具有規模經濟圈的屬性,輻射影響範圍覆蓋網內大部分區域和周邊區域。 近日,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長、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多次說到「建地鐵,就是建城市」。
  • 核心城市輻射帶動地區產業分工、合作、互補
    新華網:對重慶和成都發揮好比較優勢,進一步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產力合理布局有什麼建議?  肖金成: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語境下,重慶和成都不存在競爭關係,或者說要「競」更要「合」。兩座城市距離300公裡,從我們測算來講,重慶輻射半徑是150公裡,成都的輻射半徑也是150公裡,正好在中間相切或者相交,在這個區域範圍內都可以發揮核心的作用,所以這是兩大都市圈共同構成的區域經濟體。重慶要發揮重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成都也要發揮成都的輻射帶動作用,而且重慶沿江,可以利用長江黃金水道,重慶的大學數量也很多,聚集了很多人才,所以我覺得創新發展是重慶的優勢。
  • 張寶通:發揮大西安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國際大都市挺進
    城市群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極化發展,才有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群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不能把城市群的發展和中心城市的發展對立起來,否定中心城市在城市群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 習近平2016年首次國內考察赴重慶 都去了哪談了啥?
    習近平聽取長江上遊航運中心建設、現代化港口群布局、鐵路公路水路聯運、渝新歐國際鐵路開行等情況介紹,了解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內陸地區開放開發以及功能區生態文明建設情況。  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為重慶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重慶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東部的重要載體,重慶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光明。
  • 智庫重磅丨躍出「內陸樊籬」,加快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去年在湖南考察時,他囑託我省著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湖南新徵程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湖南如何躍出「內陸樊籬」,加快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湖南大學湖南發展研究院與湖南日報《理論·智庫》聯合組織策劃,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 央視播出兩江新區專題 重慶妹子帶領團隊建設「風洞」引關注
    今(10)日晚上,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播出重慶兩江新區專題,充分展現新區的開放發展。其中,兩江新區通過一系列舉措吸引一大批人才「搶灘登陸」成為專題中的案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汽研風洞中心首席專家朱習加博士就是這樣的人才。她做了什麼?她將為新區的建設發展帶來怎樣的改變?
  • 發揮一主兩翼的雁陣效應
    一、一主和兩翼的雁陣效應傳統區域經濟發展理論非常注重增長極的輻射作用,但隨著交通的飛速發展和信息的扁平化,加之增長極在發展初期更多的是產生「虹吸效應」而不是輻射作用,因此區域一體化發展越來越受到各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城市群的雁陣效應有利於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放大區域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