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獨立自主,不願依附他人成為「寄生蟲」,為了夢想腳踏實地;她,心志堅定,化壓力為動力,與困難為伍,向成功邁進;她,膽大心細,敢做他人不敢想之事,提前布局,悠遊藍海;她,心懷國家,願以「燎原」之火,鑄造百年民族企業……她就是 江西藍海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下簡稱「藍海芯」)謝偉峽。
藍海芯創辦於2007年, 專注研發生產銷售高精密的光學膜、功能薄膜及特殊功能塗層等新材料,經過十數年發展,終於替代國外同類廠商,產品主要應用於半導體製程材料、5G智能電子消費品、AI智能、智慧城市等領域, 長期與國內外卓越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商合作。
面對《大國之材》欄目組,謝偉峽侃侃而談多年來的創業經歷,並道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大選擇。 這三大選擇,不僅改變了她的人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內高分子複合膜材料的市場格局。
△ 藍海芯總部
三個月建廠的奇蹟
第一個選擇,是放棄了安逸的白領生活,下海創業。
十多年前,誰也不知道這個來自廣東潮汕地區的女孩子,未來會成為資產上億的女強人。彼時的謝偉峽只是一個小白領,不喜歡父親「髒兮兮」的陶瓷廠,只想著從事「乾淨、無塵」的行業。
但小白領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謝偉峽就隻身外出創業。「2004年到2007年,主要是代理一些新材料,在深圳幫富士康做配套服務。」新材料行業的無塵環境顯然符合她對乾淨的要求,這一幹,就是十餘年。
代理企業就像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隨著富士康的技術資源逐漸北移,出於對市場的考慮,謝偉峽也跟著來到山東煙臺。
這並非易事。當時,追求高效率的富士康提出了3個月建廠的嚴苛要求,她最終並沒有讓他們失望。創業以來,謝偉峽一直謹遵父親的教導,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就要做好磨練自己的心理準備。
為了離富士康近一些,資金不多的謝偉峽選擇了相隔十幾公裡的一處廠房;又為了達到3個月建廠的要求,她特意從深圳帶來了裝修團隊。
華北的冬季對「廣東以北都是北方」的廣東人來說,極其難以適應。裝修中的工廠沒有暖氣,2000平方米的空洞廠房到處都是風口,這個南方團隊只能每人買個「小太陽」取暖。
在艱苦的條件下,身為總負責人的謝偉峽與團隊同吃同住,還得熬夜加班撰寫提交給客戶的文件,更艱難的是,要與最需要媽媽陪伴的孩子分離。「真的是狠下心,所以這些年我一直覺得虧欠兒子最多。」 在謝偉峽眼裡,公司就是她的另一個孩子,「灌輸了我整個人所有的能量跟所有的心血。」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9月25號開始裝修,在春節前我就建好所有富士康要求的驗證流程,所以當時富士康的負責人一看就懵了,說這簡直是奇蹟,他覺得我半年能搞定,已經不得了了。」謝偉峽的堅持等來了春天。
從5000到60萬
第二個選擇,是從代理商轉變為自主創新的「集成商」。
幾年走南闖北的代理工作,讓謝偉峽保持著敏銳的「嗅覺」,打開了眼界,積累了資源,更看到了製造業的風光無限。
在煙臺投資建設了藍海芯前身——山東富時傑包裝材料有限公司之後,她接到了第一張訂單。「我出來創業做代理接的第一張訂單只有5000塊錢,而建了第一個工廠後的第一張訂單是60萬元,你都不知道有多開心。」謝偉峽拿到訂單的那一刻激動得與團隊抱頭痛哭,付出的人力、物力和心力終於有了回報。
接到訂單後,面對富士康的高效率高質量要求,謝偉峽以身作則,訓練出了一支嚴格要求、高效服務的專業化隊伍,也贏得了客戶的讚譽。
2008年,索尼、任天堂遊戲機等電子產品的盛行為謝偉峽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訂單量激增。 當時,電子產品中的高分子複合膜材料基本依賴進口,如果國內能自主研發生產,將極大地幫助客戶節省成本。
謝偉峽瞅準時機,主動對客戶提出自主研發材料的設想,客戶當然欣然同意。於是,她找到一個韓國的技術團隊合作研發,並在東莞設廠生產高分子保護膜、功能膜、光學膜等新材料,產品主要應用於玻璃屏幕、觸控顯示等電子產品的結構粘結與表面保護。
特別要提到的是石墨烯導熱膠帶項目,該項目是對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就的實際應用,石墨烯材料導熱率是傳統導熱材料銅的數倍,其快速導熱性和散熱性成為熱領域的最佳解決方案。該項目使用改性可膨脹石墨烯材料製作成薄片再與膠帶貼合,能適應不同的被貼附表面,解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LED燈照明和LCD液晶電視機的散熱問題,未來將廣泛應用於5G產品散熱領域。
第一個新產品開發成功出來以後,謝偉峽為客戶節省了40%的成本。隨著產品生產日漸成熟,成本節省率從最初的40%提升至50%甚至60%,特別是幫助客戶實現了國產材料代替進口。
△藍海芯主要產品
2012年,隨著富士康重心轉移,謝偉峽又跟著回到了深圳,成立深圳藍海芯,與富士康戰略合作,共同服務蘋果等客戶。
2015年,為了服務華為等客戶,謝偉峽於東莞市松山湖現代企業孵化基地成立研發中心,配有專門用於打樣的產線及自動塗布線,既具備快速研發產品、打樣和檢測能力,又具備客戶的小批量供貨能力。
△藍海芯車間實景
從此,謝偉峽將藍海芯打造成為了集高分子複合膜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集成商」。
秉持紅色精神,打造民族品牌
第三個選擇,是將總部遷至江西井岡山。
江西井岡山,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這是一個剛剛脫貧「摘帽」的革命老區,似乎並不適合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而 在謝偉峽看來,這是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開始的地方,是打造民族品牌企業的精神沃土。
是的,從代理商到自主創新的「集成商」,謝偉峽依舊不滿足, 「我希望它(藍海芯)是一個精緻企業,一個能夠延續百年的民族品牌企業。」
2016年底,她看準井岡山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順應國家對革命老區扶持之勢,力排眾議將藍海芯總部遷移到井岡山,成立江西藍海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並打造全新的製造基地——江西藍海芯科技園。
這個花園式的江西藍海芯科技園建有1000級、100級的無塵恆溫恆溼車間,引進行業領先的8條自動化精密設備,擁有美國和日本技術的EDI塗布系統及住友控制系統,配備符合國家級環保標準的RTO系統,月產能可達1000萬平方米,能充分滿足客戶對高端光學產品日益高漲的需求,從研發水平、質量、成本、生產規模等方面領先於國內外友商。
研發的關鍵是人才。為此,她「三顧茅廬」將曾任職於行業頂尖國際企業美國3M的高分子材料技術博士劉兵請到江西,擔任藍海芯的CTO。
集體智慧的結晶創造了200項實用新型專利和6項發明專利,並獲得「國家高新科技企業」、「江西省智能製造示範單位」、「江西省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榮譽稱號,成為藍海芯立足市場的資本和底氣。
△藍海芯科技江西工業園
目前,藍海芯的產品應用主要分為三大領域:一是智慧城市領域,為物聯網、智慧雲、區塊鏈、智能家居提供光學級、環保性保護膜解決方案;二是AI智能領域,為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提供功能膜解決方案;三是5G智能電子領域,為智慧型手機、曲面和折彎屏手機、超薄化及5G電子產品等提供功能型材料、光學材料解決方案。
△ 江西省研發技術中心產品展示廳
中美貿易摩擦為國內新材料企業吹來了「東風」,「蟄伏」多年的藍海芯,終於迎來了厚積薄發的時期。
謝偉峽抓住機遇,積極建立與頂級終端品牌如蘋果、華為的合作,成為其一級材料供應商戰略合作夥伴;並與第一梯隊加工企業如富士康、領勝、藍思科技等合作,提供量大質優膜材料產品,以保證企業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蟄伏於盛夏,藏華於當春。」 四季在悄然中輪迴,作為高分子複合膜材料領域的資深「蟄伏者」,已過不惑之年的謝偉峽,正堅定地帶領著藍海芯走在百年民族企業的鍛造之路上。
來源: 新材料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