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 年前,亞歷山大港的統治者意圖實現人類最大膽的目標:將世界上的所有知識匯集一處。在亞歷山大圖書館鼎盛時期,它館藏的捲軸數量之多史無前例,並吸引了一些希臘最偉大的學者前來。
但到公元 5 世紀末,這座雄偉的圖書館消失了。許多人認為,它毀於一場大火,其實,圖書館崛起和衰落的真相更為複雜。圖書館這一構想來自於亞歷山大大帝,在他所向披靡、徵服各處之後,曾師從亞里斯多德的他,將目標轉向建造一座知識帝國,建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
圖書館開建之前,他就去世了。但他的繼任者託勒密一世,繼續執行亞歷山大的計劃,開始建造博物館和圖書館。亞歷山大圖書館位於城市的皇家區域,人們推測其建築包含高大的希臘圓柱,且受到當地埃及人的影響,或是融合二者特點——現存資料中沒有其建築細節。我們能夠確定的是它擁有演講廳、教室、書架。
圖書館建成後,託勒密一世開始用以希臘和埃及為主的捲軸填充圖書館。他出資邀請學者在亞歷山大港居住和學習。這些學者貢獻的手稿使得圖書館內文獻不斷增加,但亞歷山大港的統治者仍希望獲得世上所有書籍拷貝。
幸運的是,地中海地區的船隻都會經過亞歷山大港,託勒密三世制定政策,要求所有停靠亞歷山大港的船隻呈上書籍供圖書館謄抄。一旦複製完成後,書籍會保存在圖書館,而把複製版歸還給船隻。他還僱傭了一些搜書者,前去地中海地區找尋新書,亞歷山大港的統治者停止出口埃及人製作捲軸的紙莎草紙,來試圖打壓競爭對手,這項舉措為亞歷山大港帶來了數十萬的書籍。
隨著圖書館規模擴大,人們雖能找到更多領域的信息,但找尋某特定科目信息時,卻很困難。幸運的是,學者卡利馬科斯著手解決了這一問題,他編纂了書冊總錄,多達120卷,這是史上第一本書冊目錄。利用書冊目錄,人們才能在日益增大的圖書館藏中定位書籍。他們有了一些驚人的發現,在哥倫布出海航行的 1600 年前,埃拉託斯特尼不僅發現地球是圓的,還算出了地球的周長和直徑,計算結果與實際僅差幾英裡。亞歷山大港的希羅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發動機,這比工業革命時期再次發明的蒸汽機時間早了一千多年。
自公元前 283 年建成後的300 年間,圖書館繁榮發展。但是在公元前 48 年,尤裡烏斯·凱撒包圍了亞歷山大港,並點火燒了港口停留的船隻。多年來,學者們一直認為大火蔓延至城區而燒毀了圖書館。大火可能燒毀了部分館藏書籍,但從古代的文字記錄中發現,在圍困發生後的幾個世紀裡,學者們依然繼續拜訪圖書館。最終,圖書館在統治者的更迭中慢慢消失了,從希臘人到羅馬人、基督徒、到最終被穆斯林統治。
每屆統治者都將館藏視為威脅,而不是引以為傲的資源。在公元 415 年,基督教統治者甚至謀殺了數學家希帕提婭,只因她研究了圖書館的古希臘的文字資料,這些資料被視為褻瀆神靈。
雖然亞歷山大圖書館和其不計其數的資料已消失,人們仍在努力找出最佳辦法來收集、獲取、和保存我們的知識。如今的信息數量更多,也有更先進的技術來保存它們,但我們無法確定這些數位化資料是否比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紙墨卷更能經受各種損害。即使我們的知識儲備在物理上是安全的,但它們仍然要對抗其他摧毀圖書館的更可怕力量:對知識的恐懼和認為過去的即過時的自大想法。不同的是,這一次,我們知道要應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