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短片《洞兩洞六》開始,王逸帆就以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血漿和滿滿的笑點,對臺灣社會的核心沉痾提出嘻笑怒罵式的批判。
作為解嚴後的創作世代,毫無包袱的王逸帆走的批判,完全不是傳統的嚴肅探討,而是追求用比真實更荒謬的手法去呈現出現實到底有多荒謬。
他說拍片的動機很簡單:「想拍喪屍片,而臺灣最接地氣的場景就是立法院。」
進一步去解釋的話,議場中眾人拉扯扭打、相互衝撞的樣子,不僅是畫面上和政治新聞似曾相識,殭屍們漫無目的、沒有盡頭的撕咬也象徵了政治鬥爭最弔詭的地方,永無止盡的鬥爭源自什麼?又會走向何方?
最近有不少我很喜歡的臺灣新晉短片導演都推出了首部劇情長片作品。
像是《肇事者逃逸》導演王威翔新作《哈囉少女》。
之前在看《哈囉少女》時曾說很可惜導演王威翔沒以如《肇事者逃逸》這樣的類型風格來當作自己首部劇情長片的開始,反而選擇明顯綁住自己的題材、沒能好好發揮。
幸好這次《逃出立法院》是有看見《洞兩洞六》的影子的,導演王逸帆延續了其短片作品的部分精神,這點能從他安排了一位戲份不少的替代役角色在裡頭感受到,而最讓我喜歡的是導演王逸帆從《洞兩洞六》到《伏魔殿》再到《逃出立法院》都堅持並且保有著他個人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強烈到令人難以無視、甚至有些喧賓奪主可又覺得就該這麼強烈不可的聲光效果,既霸道又強勁的拽著觀眾直盯著銀幕、強迫每個人去體驗他每部作品帶來的刺激。
和王逸帆的《洞兩洞六》與《伏魔殿》一樣,《逃出立法院》不但有著明確的新世代聲音,在節奏、調度和想像力上更是讓人驚喜連連,從幕前到幕後,都讓人看到全新的臺式聲音與生命力,在臺灣影史上,劃下繼《返校》後的另一重筆。
而在《逃出立法院》結合政治血腥喜劇,不給人喘息時間的快節奏之外,導演也依然沒有放棄對角色和劇情的經營,不僅透過性格鮮明的角色與彼此在生死存亡之際的互動,描寫在末日危機中才更顯珍貴的親情和愛情,讓《逃出立法院》有著喪屍片的基本盤。
其中也藉由前立委、新科立委、流氓立委之間互相威脅利用與談判、拉攏、操控的關係,在片中以現實為基礎建立的虛構事件中,不分任何黨派和顏色,以輕鬆詼諧的口吻對人們無止盡的貪婪提出能讓所有觀眾感同身受的諷刺批判。
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各種腦洞大開的荒誕劇情,從當兵遇到鬼講到魔君轉世、然後現在又把腦筋動到活屍攻佔立法院上,可以說任何題材、任何故事在導演王逸帆都成了可能。
《江湖無難事》已經夠驚豔,《逃出立法院》的出現更是錦上添花,兩部作品都以活屍為題材,前者與「夢想」做橋接,以電影中的電影道出電影人的辛酸與浪漫,是讓人想到島國的《攝影機不要停》;
後者則前進立法院,除少見嘲諷著國會亂象外,更以拼死也要阻止政商勾結摧毀自己的家的主線劇情來借喻人民對政治、對未來仍抱希望的殷殷期許。
若非這樣導演王逸帆不會選擇送如白紙般單純的素人王有為進入國會,亦不會安排幾位厭世、憤世的作用性角色出場。
《逃出立法院》其實頗有濃厚的Cult片味道,不用錢的血漿狂噴灑加上活屍亂竄有種B級片的惡趣味,它的出現或許是在說著像王逸帆這樣的新生代導演來了,敢於去拍、去說、去衝撞既有模式,以貼合現在年輕人的形式去呈現自身想法,大膽而又充滿創意。
如果說《洞兩洞六》透過荒謬可笑、不斷創造出不可能情境的站哨設定,折射了臺灣兵役裡把各種不合理合理化的長期冤情,那麼《逃出立法院》就是透過「喪屍」這個荒謬非現實的元素,對臺灣政治做出嬉笑怒罵的批判。
而且無獨有偶地,和臺灣同期影片《怪胎》類似,《逃出立法院》選擇以寓言式的手法和鮮明到接近扁平的角色人物,去講一個完全普世性的政治驚悚加喪屍動作類型片故事,卻又在角色設定和議題背景上隱微地反映出臺灣政治的特殊處境,可以說是接地氣又接國際。
王逸帆用臺灣元素打造出新品種作品,兩部短片和《逃出立法院》,從美術到配樂,從節奏感的漂亮拿捏到各處閃現的巧思,完成度和技巧都令人驚豔,更可看為由年輕世代眼中去重新凝看臺灣。
事實上,說《逃出立法院》是臺灣版的《釜山行》也許會給不少觀眾錯誤的期待,因為《釜山行》是部正經的喪屍動作驚悚片,《逃出立法院》則是荒謬B級喪屍動作喜劇。
但在產業意義上,說《逃出立法院》是臺灣的《釜山行》確實也有一定道理。
當年《釜山行》之所以讓全世界都驚覺韓國產業真的進化了,就在於喪屍是個完全歐美起源的元素,但《釜山行》不但成功吸收這個元素,更適度地消化並與韓國的社會文化脈絡結合。
甚且成熟地展現出新的喪屍電影面貌,將國際架構與在地元素成功結合,達到全新的效果。
《逃出立法院》也有類似的神採,挪用了歐美而來的喪屍、動作、B級片元素,再結合新世代短影片、動漫、遊戲等元素做大膽的拼貼,核心情感又圍繞著臺灣人對於政治的熱情熱血和中二。
有可愛直接、因為關心《我家的事》而涉入政治的女主角熊穎穎,有著天真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想保護自己暗戀心儀的女生的Loser王有為,有純真善良到願意在關鍵時刻做好本來覺得荒謬的愛國任務的替代役男古德佑,還有從頭到尾沒打算跟他們討論立場是非或正義、只在乎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利益的反派政客李國忠。
如果把兩位超亮眼綠葉兼戰隊成員:老兵熊爸與厭世公務員鳳美姐也納進來,世代間不同的政治冷熱與參與政治的不同立場動機,也隱然綿藏在劇情設計裡面。
賴雅妍、禾浩辰、庹宗華、高慧君與林鶴軒,在驚悚的血漿和狂放的動作設定裡展現了罕見的面貌,不陌生的喪屍場景展現帶著戲謔的在地氣息,是很有趣的體驗。
相較於短片可單用爆發力撐持,同樣的賁張要原封不動放進長片,效果很難不打折扣,全片變得太濃鬱、太膩,減弱了題材可有的力量。
不過導演王逸帆所賦予《逃出立法院》的跳脫性卻也是會造成讓觀眾給予電影兩極化評價的主因,看似有主線劇情可實際上卻感受不到劇情的行進,甚至於到了最後觀眾容易忘了本來電影是從何開始的,只會記得鏡頭前的一片血紅。
雖然《逃出立法院》的胡鬧是歡樂的,但就是僅此而已。
整部片充滿著在看B級片時常有的不知所以然,明明有著性格鮮明的主配角們,更明確朝著的方向、不管是要阻止化工廠的興建,或者是要活著逃出立法院等,可東拼西湊在一起就是個亂字。
而最讓人可惜的是《逃出立法院》終究還是只成為了片名上的意思,電影沒有再多的和立法院、立法委員還是再大範圍的政治有更深的關係,也就是主題和內容是分開的,連接性薄弱到就算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別的地方也可以。
對於臺灣政治生態的理解停在大家都看得到的表面,女主角熊穎穎投身政治的初衷也是為了自己而非人民,這和她想阻止的對手、想靠化工廠獲利的李國忠顯然沒有不同,不僅沒對觀眾期待的政治有更大膽的見解,重要角色的立場站不住導致後面發展說服力不足,最終是讓「政治人物成為活屍大鬧立法院」淪為噱頭而已。
《逃出立法院》並非只是表面的歡鬧狂想,以大家要苦笑的立法院亂象為題,再到喪屍互咬、隨人顧性命的倉惶、加上殘存的理想性,都透露了作者對於這塊土地的關切和擔憂。
臺灣可以不是「鬼島」嗎?這賦予了電影重量和延伸討論的契機,但太執著於要給出更多花俏招式,比起審美疲勞,更可惜的是主題被稀釋。
儘管如此,這仍是相當亮眼的作品,新晉導演亦值得持續關注。
儘管臺灣觀眾自己看得無奈,但臺灣立法院的衝突暴動不僅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甚至還成為部分外國遊客來到臺灣要特地打開旅館電視來欣賞的「行程」。
而在現實中如此荒謬的場景也自然成為導演王逸帆創作的發想題材,如果他們打架不再是因為立場相左,而是議會裡真的出現喪失理智的噬血喪屍會發生什麼事?
這種看似腦洞大開卻又十分真實的景象,非但沒有讓人感到疑惑,反倒還利用我們對於部分政治人物的排斥反感,引發觀眾對於後續故事發展的好奇和興趣。
正是如此,《逃出立法院》全片也無可避免地上演一群關係不怎麼融洽的角色被迫合作,對抗致命喪屍病毒及為了自身性命而致他人於險境的自私反派,這類觀眾這些年來已經看到非常熟悉,甚至是有些煩膩的情節。
但導演王逸帆與《逃出立法院》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融合在地文化的元素,運用富有惡趣味的故事編排與強大的動作場景把這老套公式玩出讓人驚豔且絲毫不會感到尷尬的新意。
因此,這其實是一部既有國際元素,核心又非常臺(不管是語言、文化、情感)的作品,能夠史無前例殺入多倫多影展午夜單元絕非偶然,全世界都看懂了—在荒謬喪屍動作背後,是一個困在政治利益、世代差異、地緣政治邊緣化(片中喪屍病毒爆發就是為了跟邊緣地區交易)的鬼島。
但這個島的熱血青年,正努力想要用看來天真卻不失戰力的堅持,重新保護自己的家。
在劇情設計和寓言的高度以外,作為首部長片,王逸帆大膽混雜了喪屍動作、政治驚悚、熱血冒險等不同類型,而且處理起立法院的大場面調度,竟還隱然有大將之風,從動作設計到細部表演都一絲不苟。
舉一個例子:看完本片後,相信所有觀眾都會記得喪屍化的總統快速靈活的肢體,如何敲響整個議會的喪鐘。
王逸帆在此不但展現出他靈活化用混類型的能耐,對於全片速度節奏的掌控更是行雲流水,在荒謬搞笑之餘,也不忘在英雄旅程的段落裡給予足夠的情感轉折和角色互動,除了熊穎穎和王有為這對歡喜冤家外,不管是熊爸和鳳美姐、王有為和古德佑、甚至古德佑與鳳美姐之間的火花,都有著不同趣味。而這些情感的互動,也讓這部表面荒謬的惡搞喜劇,還有著溫暖熱血的情感核心。
《逃出立法院》對比起視覺上的大膽豪爽,劇本顯然是弱了點,偌大的架空法院只剩熱鬧與血漿來填補空虛,友情、愛情與親情在一陣慌亂中的安排顯得突兀。
走犧牲奉獻賺取觀眾淚水的路數不是不行,可就是角色為何這樣做的心境與想法上的轉折不夠明確,只能將之歸在危難中被激起的患難情感使然。
當然,最大問題還是回到和政治的連結上,引發劇情開端的事件是化工廠的建造爭議,建造與否背後牽扯了利益,官商勾結讓單純的建造案不再單純。
熊穎穎為了阻止政府為建造化工廠拆掉他們家,決定投身政治、進入國會,企圖以相同力量去抗衡之,這樣的設定相當基本,贊同與反對本就是這類型電影必定出現的對立,然前面也說到,屬於反對方的熊穎穎她的動機也是為了自己。
然而人民之所以會用選票將心儀的政治人物送入政壇,無不是希望這些政治人物能夠做出對人民好、簡單來說就是利於人民的政策?
因此熊穎穎的利己就已削弱了此對立延伸出的後續力道,而她後面痛心對著王有為說他變了、變得不再如當初她叫他選立委時的單純,可前面觀眾都知道她是要王有為幫她把立委選回來,唯有這樣她才能利用他去阻止化工廠建造案,前後說法不一致讓後面顯得牽強,感覺只是為了告訴觀眾什麼才硬轉彎的。
雖然《逃出立法院》作為一部光從片名就能感受到濃厚政治元素的喪屍驚悚喜劇,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卻不像許多韓國電影強調對真實社會現況的描寫,反而將其當成創作背景拋諸腦後,利用片中充滿黑色幽默的惡搞氛圍與整體畫面的呈現,專注在「電影能帶給觀眾怎樣的體驗」之上。
無論是幾位卡通化的角色、荒謬胡鬧的劇情進展、各式浮誇的打鬥招式,或者隨處噴射的假血漿,《逃出立法院》都讓人在歡樂爆笑之餘也非常爽快紓壓。
實在難以忘記《逃出立法院》裡頭表面只是各種元素大雜燴,但背後卻富含許多巧思與精準設計,絲毫不會讓人感到突兀硬要的橋段。從替代役男被相關單位摧殘的創傷、卡拉OK的歌詞提示、十八銅人的廣告置入、每位角色各自的代表性道具、賴雅妍的艾莉塔Cosplay,到最終跟反派決一死戰的「上吧!皮卡丘!」與電玩人物血條,就算在電影上映前就因為導演個人風格與和題材選擇而抱有高度期待,白爛程度不輸《江湖無難事》的《逃出立法院》也依舊能帶給人出奇不意的滿足體驗。
熊穎穎從頭至尾都是為了自己的家是沒錯的,不過電影不少時候、或者是整個構想,都企圖要與政治做連結,但太過表面的空談導致幾十句臺詞都變刻意,且跟電影格格不入,很容易讓觀眾感到尷尬。
當熊穎穎奮力喊著那句臺詞時,非但沒覺得痛快反而還中斷情緒。然後我不是很喜歡它的結局,舊立委跟著立法院被炸死,結果也只是再換了一批新立委在新地點做著同樣的事。
好似從根本腐爛的不變,是想諷刺政壇的醜惡循環,可觀眾想看的,其實是政治能不能煥然一新?既然都把舊的炸毀了,就是象徵重新開始,為何最後還要再回到原點?
《逃出立法院》很怪,怪的是它滿足了我從《洞兩洞六》開始的期待,可發展卻又是朝著和本來的期待完全相反的方向走,它是對了我的胃,可卻沒辦法說自己很喜歡。
《逃出立法院》把它當作惡搞B級片看會是有趣的,只要不把它想得太深,看總統跟立委變成活屍在立法院亂竄、最後還炸掉整個立法院是爽快的,而撇除掉劇本、構想等。
它的創意與非認知的敘事型態、各種元素拼剪一起的突兀感,都還蠻有可看性的,完全的王逸帆式風格,個人色彩強烈,少見能將自己的想法從短片延續至長片還不走調的,但某方面來說又覺得《逃出立法院》可惜了。
到頭來,《逃出立法院》超乎想像的劇情發展其實也反映出這個社會體制的真實情況。如同所有喪屍電影造成情況惡化的原因都是人性的自私,立法院裡無法代表民意、為了自身利益而違背人民期待跟財團勾結的立委,不也是造成整體社會向下沉淪的原因之一?
而《逃出立法院》選擇以立法院爆發喪屍病毒作為題材,某種程度上也是以不為了生存進食,只單純想滿足鮮血欲望而攻擊活人的喪屍來代表少部分人的貪念。
而關於結局裡對社會的一些期許,從裡頭的關鍵臺詞:「我談的從來都不是政治,而是我的家。」
到導演王逸帆在映後提及自己想藉由電影講述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概念,《逃出立法院》在繞了這麼一圈,把觀眾都娛樂一輪之後,最終還是流露出對這片土地的關懷與熱愛。
不僅把立法院的喪屍亂象延伸至大眾權利應該大於私人利益,也以片中候選人的網路聲量比政見還重要的問題告訴我們應該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看似簡單直白卻也是這個時代人民參政的最基本準則。
整體而言,《逃出立法院》無疑是近年臺灣類型電影的代表,除了角色彼此之間的火花強烈、故事內容多元、風格鮮明獨特之外,沒有過度政治化地的驚悚喜劇也完整反映出現今社會存在的許多根本問題。
更不用說攝影、燈光、剪輯等技術層面,搭配動作設計所打造出來的打鬥場面都讓導演王逸帆把《逃出立法院》整個喪屍故事執行得相當徹底,成就這部讓人看得相當舒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