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本書可以超越年齡、語言的限制而被所有人熟讀,那麼一定是非《小王子》不可。童話故事本該是大人講述給孩子聽的故事,但是《小王子》卻是把故事講給大人聽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專職本來不是作家,卻是這樣一個"業餘"的飛行員用略帶憂傷的文字和拙樸稚嫩的插畫,描繪了一個夢境迷幻的星球宇宙,打造了一個用愛和責任構建的童話世界。聖埃克蘇佩裡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借用主人公飛行員和一名來自其他星球的小王子之間的互動和話語,講述了許多隱藏在現實生活中不被輕易戳破的現象,或嘲諷,或溫馨。語言淺顯易懂,帶著法國人的羅曼蒂克情懷,將大人世界的空洞死板戳穿,表達出人性的真善美。
日本的童心維護大師,塑造過不少經典的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曾經評價《小王子》:"我認為,聖埃克蘇佩裡的生活是無法觸摸到的領域。"法國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對這本書高度而中肯地評價到:"小王子在其富有詩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蘊含著一套哲學思想……這本給成人看的兒童書處處包含著象徵意義,這些象徵看上去既明確又隱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各個名家對於小王子這本書的評價無疑都是極高的,認為這是一本全年齡都適合的必讀書籍。
然而,作為家長來說,我們不能僅僅從圖書的表象來看,認為這就是一本給孩子讀的或者給家長看的童話故事。家長更要從中看出其背後所隱藏的育兒真理,明白《小王子》告訴我們的四個家庭教育真相。
一、 保護孩子的愛好和興趣,懂得傾聽孩子的表達
故事的一開始,從飛行員的一幅畫講起——一個奇形怪狀的帽子一樣的畫。小飛行員興致勃勃拿著自己的畫展示給大人看,但是大人們的反應無一例外,全都是:"一個帽子有什麼可怕的呢?"小飛行員的興致被無趣的大人們打散了,他多希望可以有一個人明白他這幅畫的真正意義:這是一隻大蟒蛇吞了一隻大象。小飛行員無奈,只能重新畫了一幅圖,這次的蟒蛇肚子裡可以清晰地看清有一隻大象在裡面了,他重新給大人們看了這幅用來解釋第一幅畫的畫,然而大人們的反應還是讓他失望了——他們表示這下可以看懂第一幅畫了,但是這又有什麼用呢?與其在這畫這些沒有用的畫,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地理、歷史和計算機這些有用的學科上。小飛行員很失望:"就這樣,在六歲那年,我放棄了成為大畫家的志向。"但是這幅畫的受挫讓他一直念念不忘,直到重新遇見小王子,他依舊不死心地把這個不被大人理解的畫重新畫了出來,由此可見小孩子對於夢想的執著。
小時候,世界很單純很美好,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這些夢想寄託著孩子對於世界的美好想像。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不一定是先天具有的,卻一定是要因自己喜歡才會演變成愛好。但是,大人們大多數卻會想方設法強加給孩子他們不喜歡的愛好,破壞他們原有的興趣。原因很簡單:不值得。大人對於"值得"的標準和要求比孩子要複雜得多,他們要考慮投入的時間成本,要考慮這個愛好是否有發展前景,是否能讓自己面上有光在朋友面前爭口氣……這些評判的原因,都是從成人的角度出發,充滿了功利色彩,不像孩子那般單純。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夢想和愛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追求夢想為了愛好而不斷付出努力的過程也可以孩子收穫成長和自信,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因此,家長不能單純地從成人的角度出發,思考這個愛好是否"划算",興趣不是買賣,不能用成人世界的那一套來衡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孩子真心喜歡並且願意為之努力,那麼家長就要負責保護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並且像飛行員小的時候就是因為不被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無法被大人正視,從而留下遺憾。所以家長不僅要保護好孩子的夢想,也要懂得傾聽孩子的表達,明白孩子真正想傳遞的是什麼。
二、 不要失去耐心而敷衍對待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綿羊為什麼要吃玫瑰花""玫瑰花的刺有什麼用"小王子常常會問一些無釐頭的問題,並且一定要得到答案不可。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也註定離不開愛問為什麼的階段。不斷追問為什麼,其實是兒童對於邏輯思維的最初探索,也是兒童語言敏感期的一種表現,家長千萬不能糊弄過去。
有的孩子提出的問題可能會簡單,有的卻又天馬行空讓人不明所以,面對這些問題,家長首先要做到誠實對待。知道答案的就告訴孩子,即便是不知道的,也不能好面子不懂裝懂,以免誤導了孩子。家長可能因為工作或者其他事情在忙的時候,沒有空搭理孩子,這時候不能失去耐心地敷衍孩子,反而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學會獨立思考。
三、 愛孩子,但不要過分控制孩子
小王子讓飛行員給他畫一隻綿羊,飛行員畫了,並且說到:"如果你聽話,我可以給你一條繩子,把羊拴住。還可以再給你一根柱子,避免羊跑掉。"小王子聽了大驚失色,因為他認為羊是沒必要栓起來的。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依賴父母的愛,從父母的愛中獲得安全感,但是不想被這種愛束縛著控制著。
有的時候,父母為了保護孩子,會控制孩子該做什麼事而不能做什麼事。但是別忘了,孩子不是傀儡,不是舞臺上的木偶,不應該任意受人控制。父母要愛孩子,但是有時候難免讓愛衝昏了頭,保護欲過強就容易強迫孩子甚至導致孩子遭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因此,父母在愛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注意把控好力度,切勿傷害了孩子。
四、 要求孩子學會寬容,家長也要學會溫柔教育
"他們就是這樣子的,別埋怨他們,小孩對大人應該寬宏大量才對。"小王子說的話雖然簡單,卻也讓我們看到,大人和孩子之間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會有所不同。有的時候,孩子的想法和大人不一樣,大人卻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去約束管轄孩子。
比如說有的時候,家長一味要求孩子要聽話、成績好、會很多才藝,如果達不到"別人家的孩子"的標準,就會指責和強迫孩子,要求他們做的更好。家長在要求的時候卻忘了,自己孩童時期有多麼抗拒自己的父母這樣要求自己,而且,孩子也沒有向父母提出過同樣的要求:"為什麼別人的家長比較有錢,為什麼別人的父母是當官的,為什麼別人的父母是藝術家"。家長的雙重標準是否可以稍微改改,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別忘了審查自身。
想要讓孩子忍耐寬容自己,家長也要學會溫柔教育。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也在被孩子教育著。與其想要用暴力方式去強行改變孩子,倒不如嘗試著,用溫柔的態度去改善孩子身上的壞習慣,用寬容來消除大人與孩子之間的差異。
我是紅豆的醬,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