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是怎麼利用NASA的數據來預測某個日期出現的日食的?

2020-09-05 天文在線

隨著日落的臨近,成千上萬的智利和阿根廷人仰望天空,等待月亮的影子將他們投射到瞬間的黑暗中。他們知道日全食就要來了,於是開始計時。

但一小群科學家熱切地關注著,原因卻不同。他們已經對日食本身的樣子有了一個想法:幾天前,他們利用美國宇航局的數據,預測了日冕(太陽珍珠般的外層大氣)將如何實際出現在地面上。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的預測是否成立。

預測日全食將在何時何地發生是很簡單的。但是日食也是一個測試日冕結構的複雜預測能力的機會,日冕結構不斷變化,它會向整個太陽系釋放出被稱為太陽風的超熱氣體。這種不斷的外流形成了我們稱之為太空天氣的動態空間條件。日冕模型是更好地理解並最終預測太空天氣的關鍵部分,而太空天氣會影響衛星、太空人以及無線電和GPS等日常技術。

通過將他們的預測與地面拍攝的日食照片進行對比,研究人員可以評估並改進他們的模型的性能。他們的預測也使一些日食科學家能夠提前集中他們的實驗目標。

預測科學有限公司——一個私人計算物理學研究公司,位於聖地牙哥的加利福尼亞,他們由NASA、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支持,使用了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的數據或SDO,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和美國國家太陽天文臺發展預測。在大約兩天的時間裡,研究小組主要在位於加州矽谷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的NASA高級超級計算部門的昂宿星超級計算機上運行了這個模型。

他們的模型使用了SDO對太陽表面磁場的測量來預測磁場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日冕。今年的版本是對該小組用於預測2017年8月日食的複雜數值模型的改進。

研究人員的預測以一個星雲日冕為特徵,它有兩個相對的寬而模糊的流光,以及更小的羽狀物從磁極的北極和南極噴發出來。預測科學研究人員庫珀·唐斯說,模擬日冕缺乏定義可能是由於當前的太陽磁場狀態所致。在太陽活動接近11年周期中的相對平靜時期,太陽磁場在當前的向太陽活動極小期移動的過程中明顯減弱。

「我很興奮,」Downs在月食後說,「太陽配合了,彩帶就在正確的位置。當然,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已經在研究我們出錯的細節以及我們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很高興看到將有高質量的科學測量,我們可以進行詳細的比較,並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也就是日食發生的前一周,當他的團隊發表了他們的最後一次日食預測後,Downs感到很有信心: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發展緩慢,並且團隊有了堅實的實時觀測的好處,這可以作為他們模型的基礎。

今年,研究小組的部分精力集中在改進他們的太陽極磁場模型上,極磁場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強烈地影響著日冕的形狀。科學家們利用模型來估計太陽兩極的磁場,因為他們目前還沒有那裡的測量數據。

由此得出的預測結果顯示,從太陽的南北兩極噴射出來的細小的噴射物就像縷縷的頭髮。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計劃於2020年發射,它將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兩極,填補我們在理解太陽方面的一個重要空白。

另一艘宇宙飛船已經俯衝穿過日冕,試圖回答有關太陽的基本問題,比如為什麼日冕燃燒得比太陽表面溫度高得多,或者是什麼驅動太陽風達到超音速等。

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在4月份完成了第二次近距離接近太陽,並準備在9月份再次接近太陽。隨著時間的推移,帕克太陽探測器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恆星,收集有價值的數據,並與太陽模型攜手工作。預測科學還對太空飛行器在太陽近地飛行時所看到的情況進行了預測。

唐斯說:「每次帕克做出一個近日點,我們就會得到磁場、等離子體和太陽風速度的測量值。」好的觀察可以改進模型,反之亦然。「模型將是解釋數據的重要方式,而這些數據將是限制和完善模型的關鍵。」

作者: Lina Tran

FY: 小花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2017年的日食預測顯示了我們仍然不知道的太陽
    大多數人都在為去年的日全食做準備,包括追蹤防護眼鏡和預訂酒店,但Zoran Mikic和他的同事們還有另一項任務要做:準確預測這一驚人奇觀將會是什麼樣子。這是因為Mikic是預測性科學公司(Predictive Science Inc.)的一位太陽能科學家,該公司專門研究各種科學難題,包括模擬太陽。這包括在過去20年裡做出十幾個日冕預測。
  • 有關日食的有趣數據
    以下為美國太空網公布的有關日食的有趣數據: ·有紀錄的日全食持續的最長時間是7.5分鐘。 ·從北極和南極只能觀測到日偏食。 ·每18年零11天或每6585.32天(沙羅周期)就會出現一次幾乎完全一樣的日食(日偏食、日環食或日全食)。每個日食都在日出後的某個時間開始,在日落時結束,從起點到結束,繞了半個世界。
  • 科學家或能利用通過大腦掃描來預測人們的智力
    2018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曾經撒謊說自己很聰明智商很高,那麼是時候坦白了,如今科學家們就能通過對你的大腦進行掃描來判斷你到底是否真像所說的那麼聰明了。實際上,更準確地說,科學家們自己並不會觀察你的大腦掃描結果,而是藉助一種機器學習的算法來對人們的大腦進行掃描。
  • 下一次日食和月食的日期是什麼時候?
    2018日食:今年總共有5次月球事件。日食將在8月11日(星期六)的早晨達到頂峰,出現在北半球最頂端。想要一睹日食的觀星者需要在英國時間上午11點之前尋找日食的頂峰,儘管在英國無法看到日食。總的來說,8月的日食是今年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直到2019年1月6日結束。今年日食和月食的日期是什麼?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個月食,一個部分和一個全部,和兩個日偏食的太陽。
  • 為什麼會有日食和月食現象出現?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古巴比倫的天文學家們經過研究,找到了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他們發現,日食出現的時候,天空會變暗,並伴隨有星辰的出現,但月亮卻並未出現。這是因為日食總是發生在月亮從西向東,超過了太陽,並在天空中呈現出新月形的日子裡。當月亮從太陽面前經過時,會將太陽全部遮住,於是我們此時就看不見太陽了。不久,當月亮移走後,太陽又會再次出現在天空中。
  • 8月的日食是什麼?日食什麼時候出現?
    它將於何時出現?在即將到來的8月11日星期六,月亮和太陽將在天空中連成一線,形成一個令人驚嘆和罕見的自然奇觀。這兩個天體將在地球上空部分相交,八月新月的暗圓盤將咬進太陽的灼熱面孔。這一迷人的天文現象被稱為日偏食。
  • 墨西哥天文臺突然關閉,科學家們卻閉口不談,NASA:這下瞞不住了
    墨西哥天文臺突然關閉,科學家們卻閉口不談,NASA:這下瞞不住了一直以來,人類對太空、對宇宙的探索都沒有停止過。之前很多科學家們通過調查研究之後發現——火星非常適合人類進行星際移民,不過現在一直還沒有人類登陸火星的計劃。而說到以火星為代表的星球進行研究,就不離不開天文臺了。
  • Excel中怎麼計算出某個日期是星期幾
    如果想知道某個日期是星期幾,可以使用Excel中的WEEKDAY 函數。WEEKDAY 函數介紹:WEEKDAY 函數的作用是返回某個日期為星期幾。一個序列號,代表要查找的日期。可以引用日期格式的單元格中的內容。如果要直接輸入日期,應使用 DATE 、TODAY等日期函數或者將日期作為其他公式的結果輸入(例如:使用函數 DATE(2008,1,1) 輸入 2008 年 1 月 1 日)。注意如果日期以文本形式輸入會出現錯誤。●Return_type 可選。用於確定WEEKDAY 函數返回值類型的數字。
  • 三星系統怎樣奇怪滑稽動作入口讓科學家挖掘了125年的數據?
    科學家將現代宇宙飛船的數據與老式的觀測數據結合起來,拼湊了一個長達125年的關於附近三星系統HS Hydra的滑稽動作的故事,並預測了它的未來。
  • 日食災難說的地震預言
    今天來給大家聊聊易學中的一門:觀星!說說日食與地震之間的預言。其實觀星這也是一種資料累積與觀察,我們可以從過往的記錄中獲得類似的數據,並加以分析,就能在天文現象後獲得啟示。古人很早就發現日環食和日全食只發生在農曆三十或初一,這是因為這兩個日子月亮才會在白天出現於我們頭頂上空,才有機會遮蔽太陽的光線。
  • 日食的前世今生
    圖3展示了145年間136號沙羅6次出現的時間和區域。由於沙羅周期不是整天數,而是0.32天,所以後一次的位置要比前一次的位置西移120度,3個周期(54年零34天)後回到之前的近似位置,希臘語稱其為一個「轉輪」(不知道想當年的FLG有沒有藉此來招搖撞騙)。同時由於月球的橢圓軌道的拱線進動,導致相同編號的沙羅周期不斷往北移動。
  • nasa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意思?怎麼查?
    nasa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意思?  從NASA官網了解到,為紀念哈勃太空望遠鏡啟用30周年,NASA宣布將公開其拍得的366張張珍貴宇宙影像,網友只要在其上線的「生日宇宙」專題頁面選擇其出生日期,就能看到生日當天哈勃拍下的宇宙圖像。
  • 你知道下一次日月食會出現在哪一天嗎?——日環食要來啦
    他想到當天晚上會發生月食,於是急中生智,說:你們不能殺我,你們殺我要觸怒天神的,今天晚上就讓月亮消失來警告你們。沒想到看押他的生番說:嗨,別傻了,我們就是要在月亮消失的時候殺掉你來祭天的。自古以來日月食就是吸引人類注意力的天文事件,明晃晃的太陽和月亮突然變暗乃至消失不見,這對人類心理上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因此,能夠預測日月食,對任何文明都具有非常強烈的吸引力。
  • 百年前日食驗證廣義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1919年5月29日,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和安德魯·克羅姆林決定利用日食驗證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新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雖然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但直到1919年的這場日食,廣義相對論才得到證實。1919年,巴西索布拉爾的日全食。
  • 月亮一個月繞地球轉一周,為什麼不是一個月發生一次日食?
    ,這樣日食將有規律的在固定日期出現,日食也就失去了它的神秘性。天文學家們經過計算得知,這個偏離的角度在15.35°以內就能確保看到日食,如果在9.92°之內,則不僅能看到日食還能確保看到日全食。據說在4 000年前的中國古代,有一位叫姒中康的君王還處死了宮中兩名未能預測日食的天文學家。在2500年前的古巴比倫時期,人們通過觀測發現每隔6585天就會出現一次一模一樣的日食。這個周期也稱作沙羅周期。如今天文學家們已經更詳細的掌握了日食周期的規律。沙羅周期,其實是在太陽、地球和月球這一系統中,6 585天是食年、朔望月和近點月的共同倍數這一巧合。
  • 月球一個月繞地球轉一周,為什麼不是一個月發生一次日食?
    再問,月亮每月繞地球轉一周,那為什麼不是每月看到一次日食?這時恐怕有90%的人回答不上來,不信你試試?剛過去的20世紀,100年間發生的日食次數只有228次,而21世紀地球人將會有224次看到日食的機會。這是什麼回事?我們先來回答上面第二個問題。
  • nasa官網怎麼查生日星圖?
    那麼nasa官網怎麼查生日星圖?  進入官網,這個網站是不用梯子,找到「What Did Hubble See on Your Birthday?」文章,直接點進去連結就等著吧,等到加載出下面如圖可以選日期的界面再提交就可以了。
  •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預測地震的方法
    1970年10月10日,《科學新聞》報導,地震學家們致力於研究預測地震發生的方法。一種可能性是監視地下流體壓力。例如:油井,氣井和水井的生產率波動通常與地震有關,有時甚至早於地震就可發出警告。
  • 2019年日食(就是明天!)全揭秘
    7月2日,科學家將觀察南美部分地區的另一次日食。Credit: SOLAR WIND SHERPAS PROJECT, P. HORÁLEK, ESO兩年前,科學家們將望遠鏡和其他設備拖到美國各地觀測一次天體奇觀:2017年美國日全食。這次,同樣的事情即將在不同的地方上演。
  • 2017年日食可能證明太陽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日食模型表明太陽的光球層略大於常用值,日食的測量可以幫助確定確定(日環食是可見的)圖片版權:NASA科學家們並不太詳細知道太陽的大小,正如地球和月球的細節一樣,使它成為令人困惑也是日食建模者堅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