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是怎麼拍攝地月合影的?

2020-07-30 太空精釀

最近剛出發前往火星的阿聯希望號和我國天問一號分別拍攝了火星和地月系統的景象,讓人震驚,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拍出來的呢?

天問一號是怎麼拍攝地月合影的?

(圖源:國家航天局)


這是一種叫做光學導航敏感器的器件,可以測量太空飛行器的姿態和位置。我們最常用的又叫星敏感器,嚴格意義講它並不是專門的相機。它的原理說出來也「簡單」:人類航天目前的範圍比起宇宙恆星背景簡直太微不足道了,以火星探測為例,距離地球最遠也就4億千米遠,這比起太陽系和其他恆星的距離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例如,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4.2光年外的比鄰星,大約40萬億千米!更何況無數幾千、幾萬光年甚至更遠的恆星。因而,對於人類航天探測而言,可以安全假設宇宙中的任一顆恆星都是永遠固定在一個位置的。

你可能會槓鬥轉星移、那麼多人拍星軌啊,但本質上那是因為地球在帶著你自轉的視覺效果,就好比金魚自己翻個跟頭,看到的魚缸也「翻」了。實際上星星對於人類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古人都把它們叫恆星。

天問一號是怎麼拍攝地月合影的?

星敏感器(圖源:歐空局)


既然如此,如果太空飛行器帶有3個安裝在不同方向的高精度星敏感器,在飛行中不斷拍攝星空背景,不斷把拍下的圖跟自己存的恆定宇宙背景對比(這些背景資料庫是天文學家做過很多年的,極其精確)。通過對比圖片各種旋轉使圖像恆星數據和已有的恆星資料庫重合,最終可以精準的獲取自己的姿態,由於繁星眾多提供大量參照和對比,這個最終姿態確定精度可以達到1角秒,1角秒是1度的3600分之一!

天問一號是怎麼拍攝地月合影的?

工作狀態的星敏感器拍攝星圖角落(圖源:Daniel Chapman)


如果再有額外的太陽系內其他近一點的參照物,例如拍地球、月球、火星、木星等,它們的位置也是天文學家精確已知的,通過觀測它們的角度和成像大小等信息,還可以精準計算自己的位置,這就是目前圖片的來歷。

了不起的技術!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據國家航天局消息,該照片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天問一號在120萬公裡外拍攝的地月合影為何呈現新月狀?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離地球120萬公裡的拍攝!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 奔火路上的天問一號,給地月拍了張合影
    圖為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黑白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供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葉雨恬 記者付毅飛)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是怎麼拍出來的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同時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
  • 天問一號地月合影
    天問一號於距離地球120萬公裡深空傳回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回傳的地月合影照是如何拍攝的
    2020年7月27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了一張地月合影照片一片漆黑的背景天空下兩個新月形狀的天體凸現在照片中大一點的是地球, 小一點的是月亮照片在網絡上公開後很快引起了轟動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本報北京7月28日電(記者馮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央視財經(記者 王聞聰)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的地月合影是怎麼拍的?
    下面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令人驚訝的是,這張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而是通過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的。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這是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地月合影。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攝影師」竟然來自上海
    昨晚,一張「地月合影」傳遍了朋友圈。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時,獲取的一張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茫茫太空,拍下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攝影師」誰是?據透露,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研製的安裝在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完成了這次對地球、月球的成像,獲取了這張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