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個體系龐大的學科。因此,出現數學全才的可能性短時間內是不大可能的了;且不說個人,就說學校,也很少有哪個學校能涵蓋所有的數學分支或領域。每個學校的發展和側重都是不同的:設置的專業和方向不同;開設的課程、培養方案不同;甚至院系的架構也不同。比如有些高校會把統計學獨立出數學院系,單獨成為統計學院。
儘管各個高校的數學發展水平不一、方向各異,但從數學學科整體水平可以進行一定的評估。這裡引入三種評估,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數學學科比較強的高校有哪些?
尤其針對「雙一流建設」高校,後期會給出更詳細的介紹。
「雙一流建設」之一流學科:數學
國內數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共有14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建設:數學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重點學科建設對於帶動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全面提高,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提高國家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的意義。到目前,我國共組織了三次重點學科的評選工作。一級學科 :根據科學研究對象、範式、知識體系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劃分的學科分類體系,是具有共同理論基礎或研究領域相對一致的學科集合。二級學科:根據科學研究對象、知識體系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在一級學科內進一步劃分的若干種既相關又相對獨立的學科、專業,是組成一級學科的基本單元。
第一次評選工作是在1986-1987年。重點學科點應承擔教學、科研雙重任務,要逐步做到能夠自主地、持續地培養和國際水平大體相當的博士、碩士、學士;能夠接受國內外學術骨幹人員進修深造,進行較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能夠解決四化建設中重要的科學技術問題、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能為國家重大決策提供科學根據,為開拓新的學術領域、促進學科發展作出較大貢獻。
第二次評選工作是在2001-2002年。主要目的是促進我國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的能力,形成一批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根據目前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對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方向進行引導和示範,使高等學校學科建設進一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集中國家和地方有限財力,通過重點建設,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優勢的重點學科體系,鞏固和擴大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的綜合優勢。
第三次評選工作是在2006年。經過近二十年的建設,國家重點學科的教學、科研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學術水平、培養高層次人才和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促進了高等學校學科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已成為我國高等學校重要的具有骨幹和示範作用的教學、科研基地。面對世界科技革命的嚴峻挑戰和世界範圍內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為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人才和科技的要求,根據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調整國家重點學科結構。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國家重點學科建設的意見》精神,在「服務國家目標,提高建設效益,完善制度機制,建設一流學科」指導思想下,調整的重點是在按二級學科設置的基礎上,增設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建設要突出綜合優勢和整體水平,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新興學科的生長。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建設要突出特色和優勢,在重點方向上取得突破。
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數學
第四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數學結果(2017)。參評高校共計 182 所,下面表格是部分數據。以下是部分高校評估結果:
第三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數學結果(2012)。參評高校共計102所,以下是部分高校評估結果:
第二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數學結果(2009)。參評高校共61所,以下是部分高校評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