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巨大洞穴——苗廳,深藏在群山之間,要通過一條地下河才可進入到洞穴口。早期發現是在1989年,中法探險隊在考察貴州紫雲縣的河流系統時,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洞穴,因為當地居民為苗族,便成為「苗廳」。
在2014年,英國研究人員進入苗廳勘測,並通過雷射掃描繪製了一幅三維模型,同時在《國家地理上》發布「苗廳」是世界上容積最大的洞庭。苗廳面積為116000平方米,容積1978萬立方米,長為700米,寬215米,高度平均80米,相當於12個足球場這麼大,專家表示:「苗廳可容納波音747飛機在內飛行」。
進入苗廳有四個洞口,分別是格凸河、燕子洞、天坑、擺架河大壩。而苗廳的主廳,是兩個空心的山體連接在一起,神似一對駝峰,因此稱為「駝峰大廳」。洞庭的中心便是「鑽石大廳」,它位於洞廳的中心位置,它由許多不規則的晶體結構組成,當廳裡的光線折射到晶體上是,便出現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
而在駝峰大廳的盡頭,收窄的洞門,需要翻過一座石門,再到一個延長的三角形隧道,那就是斷尾長廊,進入長廊,仿佛進入了黑暗,兩側巖壁規整,幾十米高的鐘乳石,在洞內也是數不勝數,腳底踩得便是細軟的河沙,這些河沙中摻雜著一些細微的晶體。
進入苗廳,就把自己置身於黑暗之中,仿佛潛入了地下蒼穹般,伸手不見五指,在黑暗中的手電筒,仿佛是一個救命稻草一般。在龍之咽裡,當光線照進洞穴時,洞穴水池底部的晶體將陽光折射在水面上,形成了一片翡翠綠的波光。
在苗廳這座中國最大的洞庭中,你會深刻的體會到什麼叫別有洞天、嘆為觀止,雖然在2013年,考擦會對運用了大量的掃描系統,對「苗廳」一次又一次的進行了探測,一遍又一遍的計算結果,但是至今為止裡面依舊有許多無法探測到的洞穴,在這鮮為人知的洞穴裡,也充滿了人類對自然的讚嘆與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