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引言:時間是什麼?它受什麼影響?人類能扭曲或者改變它嗎?科學家找到影響時間的關鍵因素,速度和引力是其中之二,還有很多奧秘有待發現。
時間是什麼?有人認為時間是時針、分針和秒針,鐘錶擺動,時間流逝;有人認為時間是人的幻覺,它本不存在,是人類強行想像並用於規範生活的;還有人認為生活中找不到恰當事物來形容時間,但它肯定是存在的,我們每天都在與它接觸,它好似一條軸線,貫穿每個人的一生。
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不停地對我們說,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好好工作。於是,長久以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完全一樣的,它是最公平最公正的指標,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同時,我們也都認為時間的流逝速度是不變的,它一直勻速運動。
從生活角度來看,時間於人類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它引導與規範著我們的行為。如果失去了時間的約束,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十分混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時間的重要性是人為附加的,它並不會影響到時間的其他性質。若想看清時間本質,若想揭開蒙在時間之上的神秘面紗,我們還需更深入細緻地了解與認識時間。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時間是最基礎的物理量,一切運動都與它有關,沒有了它,我們便無法衡量物體運動速度。對於大眾賦予它的公平性與不變性,物理學家大都持反對看法。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言,時間並非一成不變,在特定情況下,它的運動軌跡會發生變化,它的速度也會發生變化。
起初,大家都認為愛因斯坦是科學瘋子,對他的言論嗤之以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愛因斯坦所說不無道理,時間真的會扭曲。接下來,筆者帶大家認識與了解神秘的時間扭曲現象。
時間扭曲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時慢尺縮」。另一個則是「引力時間膨脹」。先說「時慢尺縮」效應,它反映了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1971年時,物理學家喬·哈夫勒和理察·基延一同設計了原子鐘實驗,一枚原子鐘被放到地面上,另一枚則隨高速飛機被帶離地球。飛機飛行一段時間後,哈夫勒和基延將飛行上的時間與地面上的時間進行對比,從而證實了「時慢尺縮」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此後,1996年,英國國立物理實驗室對「時慢尺縮」進行檢測,14年過後,2010年時,英國國立物理實驗室再次進行了與原子鐘相關的時間檢測實驗,兩次實驗結果都與「時慢尺縮」中提到的公式相差無幾。
除「時慢尺縮」效應,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還提到了另一種效應,它為「引力時間膨脹」,它描述的是引力對時間的影響。結合計算公式可知,當置身引力場時,引力場內引力越大,事物承載的時間便越短,簡言之,引力與時間之間存在反向關係。
對於愛因斯坦的「引力時間膨脹」,其實不需回想起科學家於1969年進行的「龐德—雷布卡實驗」,就看如今生活中我們常用到的GPS即可,GPS系統便是嚴格按照引力規律及引力方程式建造與調試,稍有疏漏,便可能導致定位出錯,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平衡。
由此可見,不僅是速度,引力也能影響與扭曲時間。所以說,實際上,時間並非我們想像中固定與刻板,它也具有很多性質,它的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運動速度或許也不是固定的。說到此,對於時間,你有什麼新的認識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