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極境 09:海洋浩瀚,吞吐日月,懷山滅陵,富饒遠超世人想像

2020-08-10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在之前的八節,我們翻山涉水,越過沙漠,深入洞穴。但遊歷之處加起來還不到這個星球表面積的一半。是的,我們所在的地球可能叫「水球」更恰當一些。因為它的表面70%都是海洋。

雖然江湖對人們來說,意義可能比海洋更重要一些。但地球的淡水資源只佔其水體總量的3%。更多的水就在海洋裡面。事實上淡水與鹹水是兩種資源,區別就像小草與大樹一般。海洋的環境也完全不同於淡水的環境。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水資源比例圖

相比其他生態環境,海洋更為複雜。有一種說法:陸上有什麼,海裡也有什麼。某種意義下,這是對的。陸上的所有生態環境都能從海裡找到對應的。像陸上有草原,海底也有草原。海草是唯一生活在海裡的被子植物。每塊海底草原面積不大,也就3-5平方公裡,但數量很多,佔據了很多淺海海床,鬱鬱蔥蔥的與陸上沒啥分別。海草是海牛等海洋動物的理想食物,也能夠為魚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區域。

陸上有森林,海裡有巨藻林。我們常吃的海帶也是一種巨藻。然而它的體積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高的居然達三十來米,相當於十層樓以上。陸上的森林能夠比它高的也不多。象這樣龐大的軀帶,居然能在海水中不倒伏,也真在難得。

陸上有高山,海裡也不是平坦的,在其底部有各種各樣的海谷海丘。貫穿大洋底部的山脈被稱為「洋中脊」,它們是海底板塊的重要標誌。其實相對而言,海洋大多是為負地形,因為它們的表面就是所謂「海平面」。陸地上的一切高度都由此起算。

陸上有沙漠,海裡也有。臺灣海峽裡就有一處。那是河流帶來的千萬年的泥沙堆積。初步估計,含沙量有數百億立方米。現在人們正在計劃發揮它們在建築業上的價值。

陸上有江河,海裡也有,那就是洋流。海水沿某個方向非周期性的流動。風是洋流的直接動力。按洋流與其流經海域的溫差可將其分為暖流和寒流兩種。象江河為大地帶來生機一樣,洋流也可以為其所經之地帶來富饒。象加拿大的溫哥華,就是因為洋流,氣溫要比同緯度的其他城市溫暖很多。

海底奇觀

海中也有極地,前面就介紹了北冰洋,不過至少還有一個「極地」在海裡,那就是著名的馬裡亞納海溝,它是地球上的深極,其位置在菲律賓東北,深達11公裡,是地球最深處。也就是說,把珠峰放進去還差二千多米才能冒出海面。然而實際上,這也只是人類現在探測到的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數值,實際有可能遠遠超越。

海底也有洞穴。但一般來說它有個充滿科幻氣息的名字:藍洞。這是由海底石灰巖億萬年不斷受海水侵蝕形成的。在這裡的水極其優質,所以能折射出純淨的藍色光。現有探明世界上最大的藍洞是我國的永樂龍洞。其位於西沙,深達300多米。

由這些可見,海洋的富饒可真是超乎想像,真的可以以一已之力與整個陸地分庭抗禮。但事實上這根本不是海洋的全部,它的富有幾乎是陸地的雙倍。

草原的價值在於為廣大生物提供食物。相比之下,在海裡把這一工作發揮得最好的其實是浮遊生物群類。它不光是植物,還有眾多的動物。浮遊植物生產了大氣中三分之二的氧氣。最大的大西洋馬尾藻群可以超過2000萬噸,延綿8850公裡,從非洲西海岸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灣。以它為食的磷蝦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種群,數以億噸計,養活了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說起森林,美麗的珊瑚林比海藻林更像,它也擁有和森林一樣的生物多樣性。千姿百態,爭奇鬥豔。已知最大的珊瑚林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那裡的珊瑚不下350種,珊瑚島有300餘座,綿延2011公裡。這些衝出了海平面的珊瑚就是一個個海中的生命綠洲。海面上,鳥兒在珊瑚礁中築巢。海面下,魚兒在珊瑚叢中遊弋。每一塊珊瑚礁,就是個巨大的生物群落。

海底的山脈也不輸陸上。它們中大量都是火山,有的甚至高至上萬米,只是由於身處「負地形」裡面,因此不能挑戰珠峰的至尊地位。但突出海面的山峰還是形成了美麗的島嶼。裡面的生態系統與陸地迥然有別。這才讓達爾文得以一窺天機,寫出《物種起源》。

現在再來說沙漠 ,有時它不僅存在於海底,也會存在於海水中。這些海水裡缺乏浮遊生物,因而也沒有魚群的到來,感覺就象不毛之地。這是因為這裡的海水溶氧量不足,不能供給生物生存。這可能是因為全球變暖,打亂了原來的能量循環系統所致。可怕的是,這樣的「沙漠」面積已經超過了整個歐洲。

海底奇觀2

海底甚至還有湖泊。這是高鹽海水,其密度高於正常海水,因此「沉澱」了下來,形成海底湖。在南極洲和墨西哥灣都曾經發現這樣的湖泊,甚至還有注入它的「河流」。這些鹹水是因為流經了海底鹽層,因而形成這樣的奇觀。

在南北極的海冰間甚至還有「間冰湖」。這是因為水流造成的奇蹟。這些水在零下幾十度的極寒中也不會凍結。於是成了海豹、鯨魚這些水生哺乳動物換氣的理想場地。當然也是北極熊這樣的獵手的收穫地。

同樣的,既使是海水本身,也有洞穴,那就是巨大的漩渦,象黑洞一樣吸引著過往的船隻。世界著名的有四大漩渦,分別是蘇格蘭的科裡弗雷肯漩渦,北美的老母豬大漩渦,日本的鳴門漩渦,挪威的薩爾特流大漩渦。對於這些漩渦的成因一直多有爭議。中國傳說海底存在海眼,因此才有漩渦。但經現代實測,漩渦所在的水道並不深,不足以解釋大量水體的去向。科學家們曾經把氣球投入漩渦想搞清水的最終去向。然而最後沒有一隻浮了上來。

可惜的是,世界上再找不到第五個極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東極絕對在海上。因為國際日期變更線就在海上。因為為了避免同一個國家因時區分割造成混亂,日期變更線故意避開了有人居住的島域。大海是設置這根線的最好空間。也就是說,每天大海最早迎來朝陽,也最晚送走晚霞。

從這些來看,單用一章來介紹大海可真有點委曲。但不要忘記,我們是生活在大地上的人。正所謂「山窮海富,窮親富不親。」因此,我們對於海洋的很多秘密也就只有點到為止。

要細說海洋的話,可以將其分為「海」與「洋」兩個部分。其實也就是淺海與深海。應該說,淺海是陸地的同盟軍,因為它的位置就在大陸架上,平均深度只有300米左右,但更為富饒。原因是陸地上的河流會不時帶來營養物質,灘涂區也更適合於生物的多樣性。但深海就完全不同了。它的平均深度有3000米左右,是完全與淺海不同的區域。

現在地球上有四個大洋。其中最古老也最大的就是太平洋。請記住它的另一個名字:滄溟宗。這是我們祖先的叫法。雖然中國人很喜歡「太平」這個詞,但「太平洋」這個名字的源頭卻是西方人麥哲倫,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可這個名字遠沒有「滄溟宗」能道破本質。「宗」為百水之源。「滄溟」吞吐宇宙,浩瀚之氣油然而生。

太平洋

可惜的是,我們的祖先對其他三個大洋認識不足。只是把西邊的籠統叫做「西洋」,北邊的就是「北洋」,南邊的自然是「南洋」,長久以來連「滄溟宗」知道的人也不多,東邊就成了「東洋」。因此杜環經行的是西洋,鄭和下的還是西洋,窮苦百姓下的是南洋,興建於北方的中國第一支現代海軍就成了「北洋」。典型的糊塗帳。

但祖先這麼做也是事出有因的。因為海洋是隔開大地最終的屏障。對於廣大的大洋,人類一直缺乏足夠的探測能力。

印度洋

古代腓尼基人被認為精於航海,但他們也只敢沿著地中海和歐非兩洲的海岸線移動。等到鄭和下西洋時,雖然龐大的船隊有幾次穿越印度洋的中心。但是須知在這之前已經有無數商船探索了這條路徑。而且中國船隊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定位技術,即牽星術和指南針,這才終於成就了這項壯舉。等到近九十年後,葡萄牙航海家達.迦馬才代表歐洲人,第一次穿越了印度洋。

所以哥倫布值得人們歌頌,因為他在對勘測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就敢於憑著勇氣和對科學的信任向西航行。海上到處是不測的危險,就算他們僥倖發現了新大陸,潛藏的壞血病也會要了大家的命。最後,哥倫布成功了,也失敗了。成功的原因是他發現了美洲。失敗的原因是他沒有到達計劃中的中國。更可惜的是,直到離世,哥倫布還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發現的價值。當然有說法是他不知道從哪搞來了張航海圖。但這也不過是諸多的海洋傳說之一。類似的傳說在中國也有。比如說發現的古代鴨嘴獸玉雕。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人最早發現了澳大利亞呢?現在還沒有答案。

太平洋鳥瞰

但可以肯定,人類在上古已經向大洋發起了挑戰。那是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曾經在公元五世紀乘坐自己建造的木筏穿越太平洋,到達大洋洲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這件被傳統學者看做神話的壯舉所以能成功,歸功於恰到好處的季風洋流還有南美特產的輕木。其他船隊未必能有這樣好的運氣,而且這批移民也再也回不了南美故土。

直到1845年,倫敦地理學會才給予了四大洋以統一的正式命名,當然這純屬歐洲人的自我表彰,非白種人沒有發言權。雖然對於這些開拓歷史的人我們應該承認他們是英雄。但我們更應該明白,很多海洋名字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例如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曾母暗沙」,其名其實源自外國人名「詹姆斯」,中國傳統其實叫那裡「沙排」,並沒有被做為學名。

大海如此美麗富饒,但也如此危險。不同於陸地上的各環境。大海擁有無可比擬的力量。在深海處微風吹起的漣漪,很可能在大海邊緣就會化為滔天巨浪。日月對我們這個星球施加的力量更是日夜牽動著海水。這是奇景,也是危害。儘管錢塘大潮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才思泉湧。但時常也會帶來死傷。一旦地震、火山噴發在海裡爆發,更會讓大海狂怒不安,引起鋪天蓋地的海嘯帶走數以萬計的陸上生命。

大海嘯

陸上都如此,海裡當然更為危險。雖然衝浪高手們習慣在風口浪尖品味乘風破浪的快感。但真正的大風浪會令遠洋船隻面臨死亡威脅。哪怕人類將舢板化為巨艦,木材替換成鋼材,面對狂暴之時的大海,眼前如山之巨浪,還是避之則吉。

大海的力量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想像。例如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其面積甚至超過了地球上的陸地之和。大西洋雖然較小,但卻更為「傲嬌」,其海水在德雷克海峽與太平洋交匯處居然涇渭分明,互不交融,帶著股西方人特有的傲氣。這其實僅僅是因為大西洋的海水含鹽度高於太平洋的。水竟然神奇如斯。

太平洋,大西洋分界

現在我們知道,最小的「洋」是北冰洋。大西洋與印度洋面積相差不大。但也有人把環繞南極洲的水域獨立出來,定名為「南大洋」,是為世界第五大洋。又有把太平洋與大西洋以赤道為界分出南北來,這就是西方動漫中常見的「七大洋」的來歷。西方人聲稱七大洋有各自的環流系統,但這並沒有被科學所證實。

事實上,也有人把印度洋分出南北來,即為八大洋。但照這樣分下去的話,太平洋最好分成四份,甚至五份。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每個地方有不同的洋流系統與生物。由於赤道的存在,七大洋獨有的環流是真實存在的。北上就是暖流,南下就是寒流。於是北太平洋是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其實還有更北的阿拉斯加暖流千島寒流。南太平洋是東澳大利亞暖流秘魯寒流。印度洋是厄加勒斯暖流西澳大利亞寒流。北大西洋是墨西哥灣暖流加那利寒流。在它的北面其實還有北大西流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南大西洋是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南大洋則是西風飄流。這樣天下至少存在七個真正存在於天地間的太極。這還只是表層風洋流,在其下還有貫穿七海的深層潛流。它們共同塑造了地球的氣候。

洋流分布圖

然而有些海中巨獸似乎是天生打破界限的存在。象鯨魚,遍布整個海洋。它們不會管你什麼陸上的疆域,人種的區分,只會自顧自的一年又一年在無盡的深海中洄遊,這讓確定哪個生物是哪個大洋特有的變得困難起來。實際上每個大洋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情,就象北冰洋遠離赤道,印度洋也無法到達北極圈。這就註定了它們所擁有的生物會有很大區別,但這一界線被洄遊所打破,也就註定辨別每個大洋不同的物種變得困難重重。

根據現在的發現來看,較為稱得上特產的有北冰洋的深海鱈魚、北極甜蝦、格陵蘭鯊、北極海豹、北極海象,北大西洋則有北大西洋龍蝦、大西洋鯖魚、歐洲鰻、僧海豹等物種。南大西洋多的是大白鯊、礁魷魚、皇刺龍蝦。印度洋特有的有阿拉伯竹鯊、刺尾魚、印度躄魚。北太平洋有的是巨章魚、北海獅、北方海狗、紅大馬哈魚、紅帝王蟹、蜘蛛蟹、綠海龜。南太平洋有儒艮、膨腹海馬、侏儒章魚、巨魷魚等等。但這些肯定只是這些地方的特有生物的一小部分。而且這些生物與他們近親的差別幾乎只有海洋學者知道。

千姿百態的海洋生物

海洋是真正的生物寶庫,按照生物的分類對比,全球動物一共可以分為三十三個「門」,其中有十五個只生活在海裡,有十七個既可以生活在陸地,也可以生活在海裡。只有一門生物只生活在陸地。這個「唯一」就是有爪動物。別誤會,這是種像蠕蟲一樣的生物。代表就是天鵝絨蟲。另外,海裡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昆蟲。所謂水蝨就只敢在近海水面上撲騰幾下。為什麼會這樣?科學家們還無法解釋。

每個大洋都被多個大海眾星捧月地圍在中間。中國的四海是屬於太平洋的,這不說了。除此之外北太平洋有名的海還有日本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班達海、蘇拉威西海、菲律賓海,南太平洋有阿拉弗拉海、珊瑚海、塔斯曼海等等。印度洋附近有紅海、阿拉伯海。至於屬於大西洋的海,一個個更是赫赫有名:地中海、北海、波羅的海、加勒比海、馬尾藻海、黑海等等。

大西洋

每一個海對人類來說都已經是難以想像的存在了。古人們甚至認為太陽就是從海水中出來的。一代霸主曹操就歌詠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對大海崇拜 得無以復加。但是當時人類看到的都只是水面上的世界,在現在被叫做「光合作用帶」,距離只是水面以下200米。儘管在陸地上也已經相當於近70層的高樓了,海洋中景色最美的地方也位於這裡,可以容納無論是鯨魚還是鯨鯊這樣的巨獸遊弋。人類在這裡曾經建立了很多水下實驗室。但這裡也只能算最淺的淺海,佔海洋總量的5%。而在200米以下到1000米的地方,被稱為「中間帶」,也叫「暮色層」。這裡已經是人類潛水能夠到達的最深區域了。潛水員們攜帶的氣瓶中含有適量的氮氣。但在水下三十三米以下,氮氣會對人產生類似醉酒的效果。於是不得不把氮氣換成沒有這效果的氦氣。但在深水的壓力下,氦氣會溶解在血液裡,這導致他們上浮時必須控制好時間,以便血液中的氣體析出,否則將要引起「減壓病」,嚴重可導致七竅流血,甚至威脅生命。

水下1000米到4000米的地方,這裡是絕大部分洋底的位置,被叫做「深層帶」,陽光已經無法穿透這上方的海水。四處漆黑一片。人類無法來到這裡,然而卻是不計其數的海洋動物的家園。在這裡由於已經沒有了光線,生物間的交流方式採用了聲吶系統。

再往下就是深淵了,即「深淵帶」。這主要是指水下4000到6000米的地方,這裡已經沒有了植物,脊椎動物也很難來到這裡。水溫接近冰點。但就是在如此可怕的地方,依然存在著生命,哪怕陽光都已經遠離,生命依然繼續綻放。上層水域落下的有機質殘渣就是這裡生命的美餐。被叫做「海雪」。特別是死去的沉入海底的鯨魚,它們被稱為「鯨落」,滋養了這裡大片的生命。海底生物就連鯨魚的骨頭也不會放過,這是著名的「食骨蠕蟲」,它們沒有胃、口、肛門,一生都呆落在海底,但是鯨骨正是它們的美餐。

深海分層


海平面下6000米下被叫「超深淵帶」,這裡對人類來說是神秘之地。哪怕人們採用最先進的科技製作的深潛器來到這裡,依然無法洞悉這裡的秘密。極高的水壓甚至將深潛器的鋼殼壓縮。一般來說,水下8200米左右被認為是生命的限制。但依然有些生物憑藉在海底火山噴出的含硫物質與熱水繼續生存,繁衍生息。這裡的水溫高達驚人的350度,但卻成了生命王國,這讓人不得不考慮在這誕生地球上最早生命的可能性。

食骨蠕蟲

海下的五個海洋帶,其實也就是五個世界。須知大部份的人類也就生活在陸上200米左右的空間。但陸地上沒有海裡這樣完整的次層。無論是高樓,還是山峰、森林,都不可能象海洋這樣充分利用分層的每一寸空間。這就是海洋無比富饒也無比浩瀚的原因。可隨著人類的發展,其足跡也像在之前徵服陸地一般,一步步地踏遍整個海洋。慢慢的,海洋的諸多神秘面紗被揭開。但是與此同時,海洋生物也像陸地生物一樣,逐步被人類所奴役,控制。像扇貝、海參等人類可以控制的海洋資源。人物開始了養殖。而象鯨魚、鯊魚等人類難以把握的存在,面臨的就是各種以合法為名的殺戳。海洋的生物資源正在劇烈變化。在這兩百年間已經爆發了多次危機。如果人類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那麼即使是海洋,也將迎來它的末日。

相關焦點

  • 明日方舟極境怎麼樣 極境精二素材圖鑑
    極境是《明日方舟》在今年5月更新後實裝的五星先鋒幹員,作為遊戲中並不多見的高星男性幹員,極境自從實裝之後就備受玩家的關注,關於他的相關討論也有不少的數量,那麼極境的實力究竟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浩瀚星空,無盡的想像
    宇宙當中的星辰日月星辰又從何而來,生命究竟是怎樣誕生的,我們又來自哪裡,又將去向何方,始終讓人類無法理解,也無法也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得到答案。因為這些問題實在讓人無法理解,也無法想像,更無法琢磨,也無法得到答案。所以每當仰望星空的時候,總感覺到自己內心無限寬闊。因為在這浩瀚的宇宙當中,你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無限的遐想。你想什麼都可以,也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阻止,更沒有人去管你。
  • 山海經中有三大神族,最強一族神秘消失,最弱一族終成天下共主
    但是,遺憾的是不知為何,帝俊一族後來隨著帝俊的神秘消失,而逐漸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能力。帝俊一族熟悉《山海經》的朋友應該清楚,書中是沒有記載盤古的。日月也並非盤古的雙眼所化,而是由帝俊的兩個妻子羲和、常曦生出來的,羲和生了十隻金烏,是太陽之母;常曦生了十二個月亮,是月亮之母。因此,帝俊也被稱作日月之父。
  • 天下極境05:無垠的荒漠,生命的禁區,卻擁有本星球最狂放的色彩
    清代文人紀曉嵐有詩評價這裡的物產:「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又稱:「天下糧價之賤,無逾烏魯木齊者。」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全國能夠吃飽飯的地方首推一指的就是新疆的伊犁。到今天為止,新疆的棉花佔據全國的30%的地位,辣椒產量也佔全國的一半以上。西瓜、哈密瓜產量也在國內名列前茅。吐魯番的葡萄名滿天下。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多種膜過濾汙水 微生物「吞吐」淨化 高...
    2019-07-21 09:4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多種膜過濾汙水 微生物「吞吐」淨化高科技,讓治水「如虎添翼」  湖畔建一體化淨水站,就地淨化汙水;利用生物菌「吃」掉水裡的氮、磷、鉀等導致水源富營養化的礦物質;運用智慧水務平臺,在線監控保障設備正常運行……19日,市政協專項視察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治汙治水推進情況,記者跟隨市政協委員一起,探訪了我市多個高科技治水項目。
  • 帝王詩歌哪家強,當屬魏武與隋煬|品讀他們筆下的日月星辰
    引言創作詩歌自古就是國人抒發情懷的重要方式,那些詩人、詞人宛若天下的群星一樣璀璨,然而能廣為人知的卻只是一小部分,然而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不缺乏曝光度,他們的名字和稱號就自帶流量,卻依然熱心創作,將自己營造成一個全能型人才,文能安邦定國,武能開疆拓土,絕佳的辭藻又能打動人心,這樣的人物歷史上鳳毛麟角。正如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中所云: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
  • 宇宙「生命種子」或遠超想像 新型天體「富磷恆星」現身
    宇宙「生命種子」或遠超想像 新型天體「富磷恆星」現身 2020-08-14 02:42:14  新型天體「富磷恆星」現身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磷元素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但其在宇宙中較為少見。
  • 祖國與日月同輝
    時間:2009-09-28 03:41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開國大典的禮炮  響徹太空  和平鴿飛向全球  偉大領袖毛主席  站在天安門的觀禮臺上  莊嚴地向全世界人民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 健康海洋 健康人類——2020全球公益直播即將上線
    壯美極境海洋公益影像巡展聯合發起藝人李光潔,演員葉祖新、擊劍運動員孫偉、創作歌手查可欣、演員徐曉璐、無境深藍創始人王淼一起用影像為地球發聲。本次直播為期3天,將於6月7日-9日開展,以線上國際論壇的形式進行,包括主題發言及論壇兩部分內容。
  • 超乎想像的五大恐怖海洋怪物 石斑魚暗藏劇毒
    對人類而言,海洋蘊藏著無數的奧秘,海洋中還生活著大量形形色色人們知之不多的「怪物」。浩瀚的海洋充滿了未知,還有太多的未知生物等待人類去探尋。以下是世界超乎想像的十大恐怖海洋怪物。 原標題:超乎想像的五大恐怖海洋怪物 石斑魚暗藏劇毒
  • 宇宙「生命種子」或遠超想像 新型天體「富磷恆星」現身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天文學家新近發現了一類「富磷」的新型恆星,這意味著外星生命的種子或遠比以往想像的更為普遍。該研究同時為未來追蹤潛在宜居星球提供了新的標準。 生命的存在,需要某種非常精確的化學反應,雖然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比較傾向於關注碳和氧等「知名」元素,但實際上,組成生命的六大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硫。
  • 古代言情:待我君臨天下,必以天下為聘,日月做媒,鋪十裡紅妝
    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古代言情文:待我君臨天下,必以天下為聘,日月做媒,鋪十裡紅妝。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給你們送來驚喜,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
  • 明日方舟:極境滿潛後數據契約如何使用?換信物不值得,等過期
    01極境滿潛後,數據契約如何使用?極境作為本期限定池的五星UP幹員,帥氣+實力強是對廣大玩家的一種安慰,能夠有這樣的滿潛五星也確實是一個比較不錯的補償。而因為尋訪數據契約的加入,(三百井)玩家在抽完卡之後還需要面對一件事情的處理,不夠三百換六星,極境還滿潛了的情況下,要繼續換極境賺黃票還是等到本次限定池結束之後換材料呢?情報員分析了很久,最後還是想勸大家一句,換材料。
  • 快速「吞吐」大數據——前瞻計算機「高通量」時代
    新華社杭州10月26日電 題:快速「吞吐」大數據——前瞻計算機「高通量」時代新華社記者 董瑞豐、朱涵大數據與日俱增,計算機的「運力」能否跟上步伐?新技術:天生擅長「吞吐」大數據什麼是高通量計算?專家解釋,就是同等時間內處理更多數據。簡單來說,高通量計算擅長「並行」和「不規則運算」,能更好地應對海量數據。人類產生的數據量正以驚人速度遞增。
  • 考慮月球影響,日月相合(日全食)時太陽引起的海洋潮汐計算分析
    說明:日月相合特指日全食時的特定條件,日月相衝特指月全食時的特定條件。連接文字圖片連接文字圖片經計算對比可知,當日月相合我最開始得出這個結果的時候是很震驚的;不過,我可以很欣慰的告訴大家,這個結果符合海洋潮汐現象,詳細的說明在後面的海洋潮汐綜合分析中會說明。本節就講到這裡,請大家認真思考,我的分析是不是有道理,不可輕信我講的內容。歡迎認為我講的錯誤的朋友們發表評論、批評指導;歡迎認為我講得有一定道理的朋友們發表評論,幫助我修正錯誤,填補缺陷。
  • 日月並升之謎,人們看到的日月並升奇觀是怎樣產生的呢?
    每個月的農曆初一,日月都是並升的。但是由於月亮和太陽位於同一方向,太陽的光芒遠遠超過月亮,因此白天是看不見月亮的。但是在我國浙江省錢塘江北雲岫山鷹巢頂上,一般在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清晨,人們卻能看到日月,並升奇觀太陽和月亮重疊在一起,同時從錢塘江水面升起,有時月亮先生啟幾乎在同一直線上。當太陽和月亮重疊時太陽的四周會出現一個光環構成一副奇妙無比的畫卷,日月,並升現象一般持續20分鐘左右,待太陽大放光芒時就消失了。
  • 刀劍亂舞三日月宗近 那些日本名刀背後的故事
    導 讀 日月宗近算的上是一把「爺爺」級的太刀了,身為天下五劍之一的它原本是足利將軍加的家傳名刀。
  • 浩瀚無垠,藝術空間
    藝術 — 空間浩瀚的海洋因魚群變得生動無垠的夜幕因群星變得璀璨而偌大的工作環境則會因為富含獨具想像的藝術設計而變得如家一般讓人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