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 09:4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多種膜過濾汙水 微生物「吞吐」淨化
高科技,讓治水「如虎添翼」
湖畔建一體化淨水站,就地淨化汙水;利用生物菌「吃」掉水裡的氮、磷、鉀等導致水源富營養化的礦物質;運用智慧水務平臺,在線監控保障設備正常運行……19日,市政協專項視察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治汙治水推進情況,記者跟隨市政協委員一起,探訪了我市多個高科技治水項目。
南報網記者 馮芃攝
一體化淨水站,就地淨化汙水
在新莊立交西側的玄武湖畔,記者看到了一座小型淨水站,外觀好似一節節灰色貨櫃,外部穿插著多個不同顏色的管子。負責淨水站安裝運營的是江蘇凱米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介紹,這座一體化淨水站主要處理從紫金山溝、老季亭溝、香料廠溝、崗子村溝上遊來水,處理好的達標水排至神策門附近和平大溝,最終匯入金川河,為金川河流域實施生態補水。這座小小的淨水站日處理能力達2萬噸,出水水質達到V類水標準。
凱米膜公司負責人現場展示了幾款新材料膜,有黃色的絮狀膜,有白色的條狀膜。「這些膜都是企業自主研發的,分別安裝在淨化設備的不同部位,通過它們的作用,可以達到脫氮、除磷、泥水分離等效果。」公司負責人介紹,這套封閉設備採用了生物膜反應器、新型節能MBR等三大專利技術。設備中還有一個生物濾池和天然植物噴淋相結合的工藝,能充分降低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臭氣。
據了解,淨水站目前的主要功能是在雨汙分流改造完成前處理汙水,起到截汙作用。未來,汙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後,淨水站將成為處理初期雨水的主要裝置,因為初期雨水衝洗地表後攜帶大量汙染物,直接匯入河道會造成很大汙染。
微生物「吞吐」後,水質由劣五類提升到五類
江寧區的鞭鞍河河水清冽,水草搖曳。前年,江寧區就啟動了鞭鞍河整治,截汙、清淤。不過,鞭鞍河水體流動差,加上主要承擔蓄洪排澇功能,水質仍不理想。
「如今水質變好的原因主要歸功於河堤上7個綠色的鐵皮罐子。」南京瑞潔特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採用微生物淨化技術,這7個罐體裡有微生物菌和生物膜,相當於一個小型汙水處理站。
爬上高高的罐體,記者看到,水泵抽來的河道裡的水進入罐體。經過7個罐體7道程序處理後,水中的氮、磷、鉀等被罐體內的生物菌「吃」掉,再排入河道,處理後的水達到準四類標準。該設備運行以來,鞭鞍河水質變化十分明顯。經過微生物的「吞吐」,鞭鞍河的水質由劣五類提升到五類,出現了魚類和藻類生物。
智慧水務平臺,監控保障設備正常運行
江北新區的鎮南河是城市排澇河道,全長約1.2公裡。記者在河邊看到,排口整治工程仍在進行當中。「因為是一條『斷頭河』,治理難度較大,我們要做的首先是通過設備運轉讓河水循環流動起來。」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設計上,共設計13個棄流排口,這13個排口分至3座調蓄處理系統,系統有淨水、除臭等功能。
該項目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有一個線上智慧水務平臺。項目負責人介紹,平臺連著各個功能數據,平時在手機上就可以監控設備的實時運行狀況、水環境的實時狀況,還能分析設備處理能力,及時了解告警信息,並提供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