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創作詩歌自古就是國人抒發情懷的重要方式,那些詩人、詞人宛若天下的群星一樣璀璨,然而能廣為人知的卻只是一小部分,然而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不缺乏曝光度,他們的名字和稱號就自帶流量,卻依然熱心創作,將自己營造成一個全能型人才,文能安邦定國,武能開疆拓土,絕佳的辭藻又能打動人心,這樣的人物歷史上鳳毛麟角。正如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中所云: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些偉大的帝王創立了不世的功業,但在詩詞歌賦上終究稍遜一籌。
在中國古代帝王中,創作作詩最多的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創作了四萬五千首詩歌,但數量多的另一面則是質量低,大多都是口水詩、打油詩。而在作詞中,千古詞帝李煜可謂無人能敵,他的詞是中國文學史上難以逾越的巔峰,但終究流於婉約和惆悵,其本人又是平庸的亡國之君。真正做到文武兼備又能在文學史做出重要貢獻的,只有魏武帝和隋煬帝二人。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他一統北方、改革弊政、抑制豪強、休養生息,一代聖君唐太宗李世民曾經盛讚道:
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曹操在這些文治武功之外,異乎尋常的文學天賦。曹操在北徵烏桓歸來,路過碣石山,看到了蒼茫的大海,寫下了這首名流千載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此詩之美在於寫景,大多數人腦海中的大海是陽光沙灘、椰樹海岸,滿眼熱帶風情,但是曹操所看到的海是北方的海,是登上碣石山所看到的勝景,咀嚼全詩,閉目而思,恍惚間這一幕壯麗山河躍然眼前,而畫龍點睛的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卻又將宇宙乾坤納於其中,清朝著名詩人、學者沈德潛曾以一句「有吞吐宇宙氣象」總結全詩,當真是貼合無比。
此詩中所表達的視野和豪邁,放眼中國文學史難再尋與其比擬之作,毛主席在看到曹操當年所見之景,豪邁賦詩: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與曹操之詩相隔一千五百年,卻能相互呼應,千古寂寞之詩有了最好的呼應。
去年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的主題曲「帶著地球去流浪」就化用這首吞吐宇宙的詩歌,也將一千八百年前曹孟德的浪漫通過歌曲和電影再次注入國人的腦海,讓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歷史上有這麼偉大的詩歌,就像《流浪地球》也必將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一樣。
曹操本人對文學的貢獻已經是不可磨滅了,但是他所撫育出的兩個兒子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風雲人物,曹丕和曹植,他們三位並稱三曹,就如三顆結成三角形的星辰照耀著文學的星空,而據一些學者考究,清代的大文學家、《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也很有可能是曹操的後人,這也不得不讓人感嘆曹操對中國文學史的偉大貢獻。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世人提起楊廣,立時會想起兩個詞,「暴君」「亡國之君」,這兩個詞當然沒有錯,作為隋朝的第二位君主,楊廣開運河、建東都、滅吐谷渾、三徵高句麗......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和財力,最終落得個國破身死的下場,還留下了個二世而亡的千古罵名,還有「煬」這個諡號。
但是楊廣太心急了,將這些利國利民的事情都集中在十三年內做了,超出了民眾的承受能力,最終導致了民怨沸騰、四海崩壞,作為一位有能力比肩漢武帝的帝王,唐人皮日休曾有詩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楊廣的才氣更是不容質疑,在隋朝短短的38年時間裡,楊廣是留下詩作最多的,無愧隋朝第一詩人,他的詩作,浪漫、奔放,是這位急於建功立業的君王的具體體現。
在唐朝有一首詩名曰《春江花月夜》,乃是詩人張若虛所作,被世人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殊不知在隋朝時期,楊廣就曾作《春江花月夜》,而且其立意之美、境界之廣頗有曹孟德《觀滄海》之意味。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此詩創作之時乃是隋文帝仁壽年間,楊廣已經被立為太子,他被隋文帝派遣招撫東南,躊躇滿志的楊廣正是在這個時間寫下了這篇《春江花月夜》。
尤其是「將月去」和「帶星來」二詞,將星月浩渺藏於江水起伏之中,與《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有異曲同工之妙。楊廣出身關隴貴族,從小飽讀詩書,他也必然讀過曹孟德的《觀滄海》,又融匯南朝詩風而作了《春江花月夜》,充滿了屈原式浪漫主義的風採。閉上眼睛,品讀全詩,一幅夜幕春江星月之景躍然眼前,隱隱中有涼爽的江風撲面而來,以詩判人,楊廣垂青江南、思創大業之心就在他的筆下綻放開來。
結語
相比劉邦的《大風歌》、劉徹的《秋風辭》、黃巢的《不第後賦菊》等豪邁之辭,曹操與楊廣的詩作更為質樸和平實,二人詩作,一沿漢樂府詩之精髓,一採南朝詩體之妙處,卻又能在原有體裁上多有突破,推動了詩體例上的發展和變化,這是其他帝王詩歌難以比擬的,中國文學之璀璨就是在這樣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