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人」學鴨叫
最近同事小蘇經常帶著黑眼圈就來上班了,一問之下才知道他現在經常被窗外的鴨叫聲吵醒。
小蘇住在東城區的平房保留區,到單位也就10分鐘的路程,9點上班,睡到8:00都來得及。可這幾個月來他從沒睡過懶覺,7點就起,包括周六日,因為他經常被胡同裡傳來的鴨子叫聲、貓叫聲吵醒。
曾經小蘇好奇,忍耐著困意出去看了看,原來有個80多歲的大爺在學鴨子叫。周圍幾個環衛工人笑得前仰後合,還有個要他學耗子叫,看著他們暢快地笑容,小蘇問「您多大歲數了?」「八十多了」
以前他就在中午或下午學貓叫,早上去公園鍛鍊。現在公園不去了,管上垃圾分類了(7點前到崗),一邊撿廢品,一邊搭訕路人,高興了就學貓叫、這不還學會鴨子叫了,那個嘹亮,確實很像。因為學貓叫,附近的人都認識他,其自稱為會口技的「健康老人」。
之前有個歲數和他差不多的大爺勸過他,周六日別這麼早學鴨子叫,你不睡,別人還睡覺呢?現在看來沒起什麼作用。
老年人中的個別行為
這種行為算擾民嗎?反正不違法。小蘇找過居委會,也約束不了「健康老人」,他這是健康老人嗎?就像前一段時間網絡流傳的杭州「搖門大爺」,這個是北京「學鴨叫大爺」,是因為氣候變化還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呢?「大爺們」都怎麼了?
周圍人議論,平時不呆不傻,而且有一定文化,只是自己方便或快樂而已,應該是一直這樣,只是歲月使他變老了。
現在公共健身,圖書館,公園,電視網絡,那麼多娛樂項目,有精力、特長技術還可以做些公益事業,就像以前東直門的義務問路大爺、義務清掃清除天橋廣告的大媽等。幹嘛非要做些違反公序良俗的事呢?有恃無恐是因為年齡大了就可以不受法律約束了嗎?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要讓人尊重先要自律。當下老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種,下棋、打球、公園鍛鍊、去做公益等;而不是胡同裡學鴨子叫、去搖大門、居民區高音喇叭跳廣場舞。當然,應該只是「個別人「變老了、變成那樣了,多數老年人都是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值得尊敬的真正健康老人,真的健康老人是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是值得全社會關愛和尊敬的。
右上角點擊關注不迷路,老張奉獻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評論區交流觀點,或者私信老張,講講您遇到的社會事或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