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成都召開。經省文明委決定,會議表彰獲得第五屆四川省文明(優秀)單位、第二屆四川省文明家庭、第二屆四川省文明校園稱號的單位、家庭與學校。其中,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榮獲第二屆四川省文明校園稱號。
中飛院黨委將創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校園作為本年度重點工作之一,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增強師生幸福感歸屬感的最有力抓手,精心組織、精準發力,形成了上下齊心、務實高效的工作格局和「人人知曉、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達到了省文明校園創建目標。
抓核心,著力加強黨的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好
持續加強班子政治建設。嚴格落實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黨對學院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和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和常委會、院務會議事規則。近三年共開展黨委中心組學習42次。學院領導帶頭參加組織生活、帶頭講黨課、帶頭聯繫指導後進支部,切實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
持續強化基層基礎建設。樹立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鮮明導向,大力推進標準化規範化支部建設。通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深入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促進黨支部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先後有3個基層黨支部入選教育部樣板黨支部培育創建名單。
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深化構建「五責機制」,建立「三級約談」機制,嚴格黨組織書記評議考核制度,層層壓實管黨治黨、從嚴治黨責任。注重巡視巡察整體聯動,不斷深化巡視整改,查漏補缺。
抓根本,著力構建三全育人體系,思想道德建設好
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充分發揮思政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不斷加強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制定《學院「課程思政」實施方案》,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發力,評選出優秀課程17門。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通過舉辦國產大飛機進校園、《中國機長》劇組成員進校園、「十百千萬學貫全覆蓋」等行動,不斷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感染力明顯增強。
深化準軍事化管理內涵。飛行、空乘、空保專業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學生隊建制+支部建在隊上+同吃同住同飛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秉承團結緊張的生活作風、嚴謹求實的教風學風,令行禁止的組織紀律和整齊劃一的內務秩序。
抓隊伍,著力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師德師風建設好
構建師德師風長效機制。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方案》為牽引,系統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舉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及時懲戒失範教師,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
傳承「九字經」優良教風。厚植「人民送我學飛行,我學飛行為人民」的藍天情懷,傳承「忠誠團結、勤奮嚴謹、安全精飛、求實創新」十六字校風,幫助學生樹好「三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飛行教師帶頭示範、樹立典範,嚴把飛行作風初始養成關,築牢飛行技術和飛行作風底板,完善飛行學生隊伍「嚴進嚴出」機制,持續加強飛行隊伍作風建設。
健全師德師風監督機制。學院領導帶頭執行《學院聽查課實施辦法》;設立微信公眾號和意見箱,暢通師德師風問題反映渠道;完善教學單位、學術委員會、學生共同參與的評教機制。
抓內涵,著力強化以文化人效果,校園文化建設好
提升校園文化品質。注重以生為本,不斷提升校園活動文化層次。打造了校史館群落、「石碾廣場」等特色歷史文化品牌;邀請國家京劇院、四川省人藝等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建設「書香校園」,上千名師生參加中華經典「誦讀寫」系列活動。
推廣陽光體育活動。將航空體育課程列為基礎必修課,定期舉辦各項體育賽事,強健師生體魄。先後榮獲全國大學生散打錦標賽冠軍、中國大學生健康活力大賽第一名等榮譽。注重校園環境育人,進行現有校區優化升級,天府新校區有序推進,平安校園常抓不懈。
抓平臺,著力佔據意識形態陣地,活動陣地建設好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黨委常委會定期對意識形態態勢進行研判;注重對網站、微信等陣地的建設和管理,把牢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嚴格規範研討會、培訓會、講座審批制度;努力構建「清朗網絡」,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
加強宣傳陣地建設管理。加強學院宣傳工作,累計在人民網等平臺發稿400餘條。學院官微連續三年榮獲「中國大學官微百強」,《中國機長》新媒體作品入選省教育廳2019年度十佳新媒體案例。強化宣傳輿論引導。堅持宣傳先行,力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贏得話語權。
抓宗旨,著力詮釋高校職能擔當,服務社會形象好
牢記為民宗旨。強化政治擔當,踐行真情服務,崇尚鍛造英雄,引領價值為民;響亮的名字、英雄的集體——「飛院現象」「英雄飛院」。
服務地方發展。積極參與抗震救災、森林滅火、人工增雨等活動,獲得抗震救災「全國工人先鋒號」,大力協助舉辦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
勇擔脫貧重任。扛實政治責任,踐行教育扶貧理念,真情幫扶越西、南充、策勒等貧困地區,連續三年被評為「四川省定點扶貧先進單位」。
中飛院黨委將繼續在四川省文明辦、省教廳的指導幫助下,繼續加強和改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旗幟鮮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持之以恆加強學院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不懈繼承發揚學院優良傳統,凝心聚力、艱苦奮鬥,把學院各項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文/張若石 徐夢縈 圖/張榮偉 王騰 唐一凡 王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