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做投資其實很簡單,照著元素周期表買,準虧不了!」業內投資人士稱,一張小小的元素周期表,儼然已經成了今年資本市場的「藏寶圖」。在今年的炒元素周期表熱潮中,「鋯」富帥的投資者獨闢「稀"徑,喜獲「矽」寶,大練「鈦」拳道,有「鋰」走遍天下,成績非同「釩」響,彰顯「銦」雄本色,竟至天下「鎢」敵。
大、小金屬價格上漲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此前2015年的大宗商品熊市催生了金屬板塊周期拐點;另一方面,環保限產、工業轉型促進消費增加等因素也起到了助推作用。此外,由於市場容量小,行業周期短,相較大規模產業的品種來說,小金屬價格波動相對頻繁且幅度可觀,也常常成為資金「囤籌」的重要邏輯。
大鱷湧入金屬普漲
全球稀土、鎢礦供應量的八成在中國,中國鎳消費佔全球消費一半以上……世界金屬市場密切關注著中國的一舉一動。有業內人士透露,在遙遠的倫敦金屬市場,來自中國的交易員的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市場主力之一。
今年,中國針對多行業出臺環保限產政策,並在下半年進行了密集、嚴格的環保檢查主。這在往年並不常見。國際金屬市場擔憂中國供應的變化可能改變多類金屬的供需格局。
嗅覺靈敏的金融投機客一擁而入。
今年年初,一則消息攪動了國際金融市場。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包括業務覆蓋商品期貨等領域的上海混沌投資和專注採礦業的瑞士私募股權公司Pala Investments等在內的6家基金已經在2016年合計買入約6000噸鈷,相當於去年全球產量的17%,價值約2.8億美元。
消息被一位混沌投資人士否認。分析人士也從價格、數量「對不上」角度認為傳聞中的數據存在誇張或虛假的成分。不過,從今年鈷價走勢來看,消息也或並非捕風捉影,截至今年8月31日,今年以來國際現貨市場鈷價已經大漲逾110%。長期浸淫金屬現貨及投機市場的金融巨鱷有此「先見之明」,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不過,不僅僅是鈷,上海期貨市場的銅、鋁、鋅、鉛、錫、鎳,大連期貨市場的鐵礦石,鄭州期貨市場的矽鐵,概莫能免地加入了這波漲價大潮,此外,在期市尚缺乏標的的多個稀有金屬,行情更是令人驚豔,A股中許多相關標的錄得了股價翻倍的好成績。國際現貨市場上,今年鈀金等貴金屬及碳酸鋰價格漲幅同樣可觀。
觀察盤面不難發現,這一波大宗商品漲勢主要集中在6月—8月份。這與中國環保限產政策的出臺和督查時間段不謀而合。
6月1日至8月31日,滬銅期貨上漲16.5%;滬鋁期貨上漲20%,滬鋅期貨漲16.9%,滬鎳期貨累計上漲約28.4%,滬鉛期貨同期累計上漲21.7%,滬錫期貨表現最為驚豔,本輪漲勢始於2015年12月,期間一度收出月線八連陽,迄今漲幅69.4%。
同期,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上漲34.8%,鄭商所矽鐵期貨上漲28.5%。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6月1日以來滬銀期貨下跌了3.1%,而滬金同期微漲0.3%。
A股上,鋰概念股票天齊鋰業已經從年初的32.45元/股漲到今日收盤的73.25元/股,年內累計漲幅超過125%;華友鈷業累計漲幅超140%;銦概念股票株冶集團6月之8月間漲幅一度超過44%。
滬深上市公司擁有上述小金屬資源礦藏的生產加工企業,被稱為小金屬概念股,也叫稀有金屬概念股。與傳統的產品分類方式不同,期貨投資角度來看,投資者常常將與銅、鋁相比市場容量較小的鉛鋅鎳錫以及釩鈦銦鋯鎢等稱為小金屬。「國家政策及期貨價格直接關係這類金屬的股價波動,同時這類金屬也一直是基金和機構的重倉品種。」相關分析人士認為。
「化學元素周期表是今年最有用的投資參考指南。」有投資者調侃說。
普漲潮背後
「以鎢價為例,全球鎢產量80%來自中國,中國環保限產政策令國際市場擔憂鎢供應將遭受嚴重衝擊,市場價格大漲。此外,我國錫、鉬、鍺、銦、銻佔全球比例都在20%以上,而且在工業轉型過程中,與新興產業關係緊密,例如新能源汽車涉及的鈷、鈀、鋰、鉑,以及核工業中的核心材料鋯,以及主要用於液晶面板、LED晶片以及CIGS光伏薄膜電池等高科技朝陽產業的銦等。」業內研究人士表示。
多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由於經濟衰退,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滑,礦產行業裁員、工人罷工情況時有發生,這些因素共同加劇了金屬供應的短缺狀況。而與此同時,需求方面,以汽車業為代表的工業需求隨著清潔能源、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出現了爆發式增長,與之相關的鋰、鈀、鈷等金屬明顯受到提振。
中大期貨貴金屬分析師趙曉君分析認為,無論是基本金屬還是小金屬,都逃不開以供需缺口驅動的價格周期,其運行周期自然也跟隨宏觀的經濟周期。隨著全球數年貨幣寬鬆,美國率先經濟企穩復甦,歐洲、中國經濟也相繼迎來了周期性的反彈,環保政策促進新能源經濟走強。同時中國供給側結構化改革的推行,恰逢國際主要大宗商品巨頭在熊市中的收縮,且基本金屬的供給收縮也影響了小金屬的產出,使得小金屬這種供給彈性小,且多為伴生的品種容易產生出人意料的行情。
「國內環保政策對金屬價格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畢竟,在小金屬方面,很多品種都是國內產量佔全球絕大部分。」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分析說。
此外,為保護有限的珍貴資源,自2009年我國對稀土行業大幅進行整合,政策方面也從準入、開採、冶煉、出口等各環節層層嚴控:出口配額大幅減少、《稀土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出臺、上調10倍稀土資源稅費等等,緊縮出口、保護行業態勢明顯。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解釋認為,今年金屬上漲的邏輯不外乎幾點:一是中國經濟超預期呈現韌性,這意味著金屬需求端不會斷崖式下跌;二是供應端收縮,供應端收縮來源於兩個方面:政府主導的去產能(鋁等品種)、環保約束和市場自我的出清(2013-2015年價格持續大幅下跌下中小企業倒閉和大型企業產能停止擴張甚至);三是資金輪動,2016年-2017年,在其他資產存在較高泡沫的情況下,商品點燃最後一輪投機需求。實際上,此輪金屬更多的是供應收縮和資金的加乘效應,其中小金屬漲幅超過基本金屬,尤其是小金屬在此前一輪大熊市中產能出清比較徹底,而需求端如新材料概念又吸引大量投機資金,包括實物投機和金融產品投機。
利空聚集警惕回落
在國內期市,鎳、錫是在中國期市最新亮相的兩個小金屬品種,二者先後趕上了市場牛市,人氣迅速聚集,令鎳、錫期貨成為國內期市成長、成熟最快的品種之二。其中惹人注目的是,滬錫期貨自2015年12月開始不斷上漲,迄今漲幅69.4%,牛市特徵顯著,目前徘徊在1.4多萬元/噸。國際錫業協會中國區相關負責人指出,未來幾年,隨著庫存不斷被消耗,包括生產的產量水平的限制情況,其周供應水平還會繼續下跌。基於此,未來幾年錫價是比較樂觀的,到2020年錫價還有可能再回到3萬美元左右的水平。若此,則滬錫牛市才走到半路。
此外,國際鎳業研究組織市場研究與統計部負責人表示,鎳是一個和中產階級生活水平密切相關的品種,其需求前景主要考慮中國、印度等國家。不鏽鋼進入家庭,從塑鋼門窗到塑不鏽鋼門窗都在逐步應用,不鏽鋼的產品需求隨著中產階級的生活需求而上升。
就本輪金屬的整體走勢來看,程小勇分析表示,從9月份開始,此前觸發金屬上漲的諸多利多因素實際上已經在弱化,而更多的利空在聚集,尤其是廣義財政支出隨著經濟企穩和經濟機構改善(高端製造業增長、新興產業增速高於傳統產業)而下降,需求端未來整體增速是回落的。從大的宏觀環境來看,經濟只會在新的中速增長平臺上去企穩或者小幅回落,不會出現新一輪超過10%或以上的增速,金屬消費增速不會再出現峰值。而供應端隨著金屬價格反彈而會逐漸恢復。因此金屬投資機會還是結構性的,如冬季採暖季影響下的鋁,但鋁的機會在於成本上漲而非出現供應缺口,因此鋁收益可能會不會如市場預期那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