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視角與第三視角的區別
第三角投影法,是將投影面(稱為透明玻璃)置於觀察者與機件之間,從投射的方向看是:人一>投影面(投影圖)一>物。國際標準(ISO)中規定,可以採用第一角投影法,也可以採用第三角投影法。ISO標準的圖形均採用第一角投影,但規定兩種投影法是等效的。為了區別兩種方法,規定在標題欄中專設的格內用規定的識別符號表示。參見GB/T 14692-1993中規定的識別符號。
-
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視角重演!月球原來長這樣!
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將阿波羅11號登月艙「鷹」號降落在月球表面,標誌一座新的裡程碑正在緩緩升起。今年,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距離登月日期將近,為此,LROC團隊模擬了阿姆斯特朗在窗外看到的情景,簡直令人嚮往!美國宇航局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自2009年以來一直環繞地球最近的鄰居運行,而LROC是LRO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照相機。
-
突然發現:日食在月球上看叫地食,月食在月球上看卻是日食!
月球的直徑是3470千米,地球的直徑是6370千米,從地球上看月亮,視角大約是0.5度,因此從月球看地球,地球的視角大約是2度!也許你可以這樣來想像一下,我們經常用一輪明月來形容月球,但地球在月球上看來實在是太大了!
-
突然發現:日食在月球上看叫地食,月食在月球上看卻是日食!
月球的直徑是3470千米,地球的直徑是6370千米,從地球上看月亮,視角大約是0.5度,因此從月球看地球,地球的視角大約是2度!也許你可以這樣來想像一下,我們經常用一輪明月來形容月球,但地球在月球上看來實在是太大了!
-
用上帝視角看地球是什麼感覺
世界那麼大,換個視角呢?
-
看到圖紙後糾結,機械圖紙的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角到底該如何區分?
ISO國際標準規定,圖紙當中使用第一角和第三角投影都是可以的,我國採用的是「第一視角」投影法。很多朋友留言給我,到底該如何區分機械圖紙的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角,今天小編就用西門子的UG三維軟體和大家討論一下第一視角與第三視角的區別。UG是一款非常強大的三維參數化設計軟體,首先我們先把模型創建完成。
-
《登月第一人》全網上映,第一視角感受阿姆斯特朗登月傳奇故事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成為登月第一人。以此為開端,世界各國航空航天技術突飛猛進,月球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摘下,露出它姣好的面容。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上世紀首次登月壯舉產生了質疑。
-
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會有多大?又有多亮?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也是迄今為止我們人類踏上的唯一的一顆地外星球,不出意外的話,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突飛猛進,在不太遙遠的未來,月球就將成為人類的旅遊勝地。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在月球上看地球會是一種什麼體驗?地球會有多大?又有多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獨特視角:從火星看地球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趣聞 獨特視角
-
【百曉生の期待】世界第一太空網紅回家了,第一視角太空生存遊戲《漂浮》也首發了
掐指一算,他們二人在空間站呆了340天,做了超過400項試驗,看了10944次日出日落,繞地1.43846525億英裡。而和電影裡的驚心動魄不一樣,他們日復一日的生活,總是能在 一樣的平淡裡找出一些不平淡。比如,看看Scott Kelly的推特,電影的CG只是特效,而他鏡頭裡的美景,則是實實在在的你不知道的外太空。
-
月球上看夜空,除了地球外還能看到什麼?
但無論月球如何重要,在地球上看月球就一輪明月,給太多文人騷客一無窮的靈感!那麼假如在月球上看地球呢?有哪些不同之處?其實何止是不同,還非常有趣!月球上看地球要比地球上看月球大!地球的直徑是月球的4倍不到一點,從地球上看月球視角大約是0.5度,如果在月球上看地球,那麼視角差不多會接近2度!這可是不小的尺度,因為月亮和地球看起來就已經很大了,4倍直徑就是16倍面積大小,幾乎就趕上攤煎餅了哈!
-
《生化危機7》為什麼會採用第一人稱視角?
——第一人稱視角。許多玩家(包括我)都會擔心這樣的改變是否會影響老玩家的操作體驗,但遊戲製作人川田將央和總監西晃史在博客上表示:他們就是要第一人稱視角。一起來看看。 第一人稱視角 因為卡普空在之前表示《生化危機7》demo和正式版在內容上沒關係的,主角也不一樣,所以就有很多玩家關心正式版主角的設定問題。
-
從月球上看地球,有什麼恐怖的地方?
迄今為止,也只有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中的12名太空人去過月球表面,他們有幸在月球上以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來觀測地球。
-
蔡司鏡頭帶你從月球視角看地球
屆時,中國將會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並且,此次嫦娥五號探月工作的圓滿完成,將創造和實現五個「中國首次」。(嫦娥五號,圖源網絡侵刪)偶然之下的驚喜——地球升起可以說,嫦娥五號在月球的一小步
-
月球第一張背面照是中國拍攝
人類探測器首次於月球背面降落,可能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是中國人率先做到的。而當「嫦娥四號」探測器通過「鵲橋」中繼星把第一張月球背影近距離照片傳回地球的時候,落寞太久的月背容貌終於得以被地球人看到並知曉。我們日常所看到的月球,其實永遠都只是它朝向我們的一面,而它的背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卻始終無人能夠知曉。前蘇聯於1959年曾有過月球背面的圖片資料,但遺憾的是清晰度卻並不高。而後人類對於月球的探測卻都是正面著陸。『嫦娥四號』之前,還沒有任何人類或探測裝置在月球背面著陸,所以月球背面技術難度探測相對也是更高。
-
戴上這個太空人 VR 頭盔,感受第一視角的地球美景
沒有人比太空人更有發言權了,他們是少數能夠站在太空中,以第一人稱視角去觀察地球的一批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將在 3 月 26 日播出一部紀錄片《One Strange Rock》,以一個太空人的視角來講述地球的故事。為了讓普通人也能得到這樣的夢幻體驗,國家地理做了個和太空人頭盔一樣的 VR 設備。
-
嫦娥取土回地球這件事不簡單,從不同視角看都有很多看點
嫦娥取土回地球這件事不簡單,從不同視角看都有很多看點:1、月亮表面上好像失去約2公斤土,地球的幾百公斤著陸器卻留在了月球上,對月球來說是大大的躺賺。2、從人類角度看,這是人類的第10次月球採樣行動,其中有6次是美國的阿波羅載人探月任務中共取月土、月巖約381.7千克,在1978年美國向中國贈送了其中的1克。前蘇聯3次無人登月行動中共取月土330g。
-
換位思考;不同的視角看世界
站在山頂和站在山下的兩個人,看彼此都是渺小的 !仔細品味,這話很有意思.....「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每一個視角都有一個真實的世界,人生就是在不同時空在無數的真實世界切換!(蛇看見的世界,和人類看見的世界。)只有上帝才能擁有「上帝視角」擁有完整的世界。
-
蟻人第一視角了解一下?
它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一睹蟻人視角的世界。攝像機固定在一個能旋轉60°的機械臂上,每秒會向智慧型手機傳輸1-5幀畫面。這足以讓觀察者輕鬆跟蹤一個移動對象,並收集高解析度全景影像。為驗證這個微型裝置的可行性,研究團隊在昆蟲大小的機器人和活甲蟲上進行了測試實驗。研究結果7月15日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誌中。
-
從月球眺望地球,太空人們都感到恐慌,原因卻出奇的一致
當然,我們還是間接看見過月球背面的: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並通過「秘境之眼」鵲橋中繼衛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的影像圖。這是中國航天的榮耀,亦是14億國人的驕傲!同樣的道理,要在月球表面看得見地球,首先你得站在正對地球的那一面,背面的天空是永不「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