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沙地名「十二生肖」沒有鼠和兔?
鼠:(空白) 牛:牛山坡、牛心塘坡、牛頭橋、牛角衝、牛車塘、牛角灣、牛角塘、牛婆咀、牛串巷子…… 虎:老虎衝、下黃虎塘、老虎嶺、黃虎衝 兔:(空白) 龍:龍王港、化龍池、龍王宮、龍王廟、龍吉灣、龍坡塘、龍塘、龍塘水庫、龍塘衝、龍塘嶺、龍潭灣、青龍咀、濟龍港 …… 蛇:蛇咀、蛇咀子、蛇坑子 馬:馬廠、馬王堆、馬王街、馬坡嶺、馬欄山、馬益順巷、天馬山、石馬鋪、吊馬莊、走馬樓…… 羊:白羊坡、羊古塘、羊泥塘、綿羊山、綿羊坡 猴:猴王廟、猴子石 雞:烏雞塘、雞公咀、野雞坡 狗:狗坪、狗食坪、狗食灣、黑狗園 豬:豬婆凼、豬槽坡 資料參考於1986年的《湖南省長沙地名錄》,部分有刪減。
位於長沙市雨花區的牛角塘社區。
以化龍傳說命名的井
瀟湘晨報1月27日訊 臨近豬年,朋友圈被「啥是佩奇」霸屏。大家紛紛找尋身邊的小豬「佩奇」,公仔、蛋糕、年畫……我們也試圖從長沙地名中找到「佩奇」,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長沙地名裡除了有「佩奇」,還藏著一個「動物世界」。
豬、牛、馬、羊、龍、蛇等,甚至象、蜈蚣、螃蟹、蝦等都在長沙地名榜上。本想從中間湊齊長沙「十二生肖」地名,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找到鼠和兔的身影,莫非這些兇猛的動物嚇跑了膽子小的鼠和兔?或許,是「硬核」的長沙人,更欣賞那些「霸得蠻」的勇猛動物?
於是,我們將長沙地名中出現較多的豹和獅湊了進去,做了個調子更高的「局」。也許,這是更適合長沙人的「十二生肖」地名。
「龍」地名最多有祥瑞也有惡龍傳說
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中,龍是生肖裡唯一虛擬的動物,排行第五。但在長沙,以「龍」命名的地名佔據榜首。從1986年《湖南省長沙地名錄》中可看出,龍王宮、龍王港、龍王廟、龍凼子、龍燈山等「龍」地名不下三十個,它幾乎遍布長沙。
龍塘、龍塘水庫、龍塘衝、龍塘嶺、龍潭灣等小到水池,大到池塘或水庫,都以「龍」命名,這大概與人們想像中龍的生活環境相關。龍在中國文化中,常用來象徵吉祥。中國人以龍為圖騰,並一直將它當成能呼風喚雨的神明,特別將它放入地名中,是希望求得這一方水土風調雨順。「龍為地名,是人們對這個地方吉祥美好的祈願。」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先樞介紹,在長沙,龍王閣、龍王港路、龍王廟等就屬於類似的地名。
可是在長沙,龍除了意味著吉祥美好,它在民間還有著「惡」的含義,化龍池就屬於這類。這條因酒吧產業被長沙人熟知的老街,地名背後藏著一個英雄主義民間傳說。相傳在這條古街上,善良的鐵匠夫婦為了全城人民的安危,將鐵水倒進了惡龍所在的深井之中,這口井慢慢坍塌,縮成一口小池塘,惡龍從此不再作惡,但鐵匠夫婦也因此犧牲。人們為了紀念英雄的鐵匠夫婦,將這口小池塘定名為「化龍池」。後來,小池塘沒有了,但是人們仍然沿用這個地名稱呼整條街巷。如今,化龍池酒吧林立,熱鬧非凡,但街道中央,還保留著一口老井和紀念鐵匠夫婦的碑。
長沙的回龍山也源自民間惡龍傳說。和化龍池一樣,惡龍藏於古井之下,經常作怪,導致這方土地經常鬧旱災。叫回龍和白沙的兩兄妹在仙姑的指點下每天在水源處掘地,有天一鋤正好砸在惡龍的鼻子上,惡龍翻滾,水溢了出來,兄妹倆不幸淹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們,便把井叫作白沙,山叫作回龍。不管是「化龍池」還是「回龍山」,兩處地名都跟「龍」有關,它們的故事更多的是展現長沙人不再將所有希冀寄託於神靈,而是轉向人本身的力量,靠自己的努力守護著這片土地,這無疑意義更深遠。
牛角系列、牛欄系列和馬王系列
作為農耕年代最吃苦耐勞的牲畜,牛的良好人設貫穿了整個歷史。長沙人喜歡「牛」,以牛命名的地名數量驚人,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只有馬了。
金牛嶺、牛角塘、牛車壩、牛婆塘……牛氣沖天的地名幾乎遍布了長沙所有的城鎮與鄉村。金牛嶺在今嶽麓區靠近桃花嶺處,牛婆塘在如今的雨花亭附近,地名背後都有傳說,發人深省。金牛嶺的傳說很有教育意義。據說漢武帝時期,當時一個農人牽牛渡江,船夫以船小拒絕了。但在農人的堅持下,船夫只好讓他們都上了船。可牛到中途拉屎弄了一船,船夫很不高興。等他們下船後,就用水將牛糞洗乾淨了。哪知,殘留的牛糞變成了金子,船夫追悔莫及。於是,人們將該處取名為金牛嶺,不知道是為了嘲笑船夫愚蠢還是盼望金牛再次出現,但可以看出牛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是美好的。
牛是人們生活中的好幫手,兩角也頗具特色,長沙有許多帶牛的地名是因形而設,甚至組合成長沙的「牛角」系列:牛角塘、牛角坡、牛角彎、牛角衝等,它們都是因為形狀如牛角而得名。而牛欄衝、牛欄坡、牛欄灣、牛欄塘、牛欄殿等,這種「牛欄」系列地名大多與此處曾經養牛有關。
馬字在長沙地名中也很常見。除了動物馬,五代十國時期的馬楚王和關羽都製造了許多包含馬的地名。
長沙地名中以「馬家」開頭的,如馬家臺子、馬家衝、馬家園、馬家坡、馬家巷、馬家咀、馬家灣、馬家堤、馬家塘等,大多跟「馬」姓有關。而以「馬王」開頭的地名則與五代十國時期的馬楚王有關。馬王堆,這裡的「馬王」就是馬楚王。馬楚王在長沙大興土木,楚湘街、碧湘街都承襲楚王的碧湘宮之名,馬王街因五代楚王之廟建於此而得名。另外,以「馬王」為名的還有馬王塘。跟馬楚王有關的地名還有鳳凰臺、小瀛洲、王府坪、皇殿坪等。雖然這一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存世不過55年,如今宮邸華府都已不在,然而跨越千年的記憶存留在地名裡。
除此之外,長沙許多帶馬的地名同「美髯公」關羽有關。相傳關羽從荊州出發,走嶽長古道,過福臨鋪(現長沙縣福臨鎮),到一山路崎嶇的峽谷,遇到炎熱天氣,於是命五百人下馬去一店鋪前洗馬鞍、歇息,於是這個地方就叫下馬坑。他繼續策馬趕路,人困馬乏時,在一口大塘旁停下洗馬,那口塘因此被人稱為洗馬塘(現位於長沙縣安沙鎮境內);而他駐軍停歇之地,長沙人稱其馬欄山(湖南廣電的地址就位於馬欄山)。正當他準備回營休息時,追兵又至,策馬過一峽谷被一澗擋住,赤兔馬騰空而起躍了過去,於是此地又留下了跳馬澗的地名。攻入長沙城內時,關羽在天心閣下的一塊空坪內歇馬,把馬吊在旁邊一棵樹上,吊馬的地方後來成了街巷,得名「吊馬莊」。攻下長沙後,他渡湘江,去往華容,路過望城區白箬鋪鎮時無法過江,江中有小龍化為一馬,助他渡江,此處便改名馬龍港(現望城區烏山鎮馬龍港村)。關羽在長沙民間一直受百姓敬重,和他有關的地名長沙還有落刀嘴、撈刀河、銅官鎮、雲母寺、半邊山等。
「十二生肖」地名裡少了鼠和兔
長沙地名藏著一個「動物世界」,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都有。可遺憾的是,我們遍查資料,找到了以牛、虎、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命名的地名,唯獨缺少在十二生肖排行第一的鼠和第四的兔。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遊,處在長瀏盆地的西緣,這裡有著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從地理上來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都適宜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生存。除了此前提及的龍、馬、牛,帶羊、雞、狗、虎的地名並不多見。羊也是常見的家畜,在坡地和池塘等羊出沒的地方,偶有以「羊」命名的地名,如白羊坡、羊泥塘、綿羊坡等。作為最普遍養殖的家禽,雞在長沙的地名中,除了雞公山、烏雞塘、雞公咀外,出現的頻率並不高。和雞一樣,狗和人類最親密,但以「狗」命名的地名也只有類似狗坪、狗食坪、黑狗園這樣的地名。或許因為太過常見,它們更容易被忽視。可老虎不一樣,它是稀有動物,能出現在長沙地名裡本身也是「意外驚喜」。「虎出現在長沙地名裡,可能這個地方曾經有虎出沒,也可能這個地方的形狀像老虎。」陳先樞說,今新開鋪的老虎塘就是形狀如老虎而命名,而老虎衝則是曾經有虎出沒。而被人們稱之為「小龍」的蛇,以它命名的地名少之又少,除了嶽麓山那個以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盤踞傳說而得名的蟒蛇洞,就只有大圫的蛇坑子和蛇咀。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九的猴和排名最後的豬在長沙地名中也有跡可循,以「猴」命名的地名有人們熟知的猴子石和猴王廟,而以「豬」命名的豬槽坡和豬婆凼都因城市發展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中。
那為何這麼多動物地名裡沒有鼠和兔?
鼠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以偷吃糧食而存在,成語中帶「鼠」的,大多都是「賊眉鼠眼」「鼠目寸光」等貶義詞。不用「鼠」做地名,長沙不是特例,泉州、南京、寧波等許多城市都如此。這些城市多為南方農業重鎮,而長沙自古就是「天下米倉」,清雍正初年,湘江上運米之船「千艘雲集」,盛極一時。越是稻米豐富的地方,對鼠的憎惡越明顯,地名中不用「鼠」字也是豐收時的避諱,這也成了很多城市的共識。
事實上,中國一直認為兔子是瑞獸,《瑞應圖》曾記載:「赤兔大瑞,白兔中瑞。」那時,各地發現兔子,多要獻給朝廷以示君主賢明、海內大治。長沙地名中為何沒有如此祥「兔」,頗讓人費解。越南的十二生肖中,用貓代替了兔子,據說是因為「卯」兔,普通百姓不識字,就「貓」兔了。沒文化真可怕,長沙人顯然不會如此。
豹和獅在長沙地名中稱「霸王」
一方水土造一方地名。從長沙地名裡不僅可看出長沙的環境,更能窺見一個地方人的性格。
在長沙眾多的動物地名裡,排在龍、馬、牛之後的是勇猛的豹子和獅子。其中豹子嶺、獅子山出現的頻率最高,它們佔據著長沙東南西北任何一個方位。以「豹子」為名的長沙地名裡有常見的嶺、塘、坡、山、路,甚至巖也因為形似豹子而得名。以「獅子」命名的長沙地名也不下二十個,其中獅子山、獅子坡、獅子嶺、獅子街等較為常見。除此之外,還有黃獅衝、黃獅嶺、黃獅巷、黃獅塘。豹子和獅子的氣質,被長沙人喜愛,相比鼠和兔,這兩種動物可能更符合長沙人的性格。
長沙的動物地名裡,飛禽頗多,如燕子、鴉、鳳凰、鵲、麻雀、白鶴、鷹、白鷺等。人們根據這些飛禽的習性,來命名它們常出沒的塘、嶺、橋等。有時候,還用它們來寄託對吉祥、幸福生活的嚮往。
長沙地勢低洼潮溼,城內多池塘河流,水中生物較豐富。因此,以蝦、蚌、螃蟹、魚、龜、泥鰍等命名的地名不少。清水塘的螃蟹橋就是如此,住在那邊的老人回憶,螃蟹橋得名是因為那裡有條內河,常見螃蟹爬行,附近的小孩夏天都愛下河捕捉,於是那座橋就慢慢定名為螃蟹橋。雖然該橋如今已不復存在,但一提起螃蟹橋,人們還記得河裡抓螃蟹的場景。此外,長沙還有以貓、蜈蚣、螞蟥、蛤蟆等命名的地名。
但隨著時間流變,城市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轉變,以動物命名的地名越來越少。人們不再同家禽、牲畜有從前那般密切的關係,甚至認為動物地名庸俗老土,已存的動物地名常被人們有意識同音雅化,動物地名愈加岌岌可危。
參考資料:《湖南老街》、《湖南省長沙市地名錄》(1986)、《長沙市郊區地名錄》(1982)、《新湘評論》2018年20期《長沙地名趣談》
(瀟湘晨報 記者 伍婷婷 實習生 徐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