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在短短三周內,超過20萬的賽加羚羊死於哈薩克斯坦的中部,全球震驚。新的研究表明,異常高溫導致羚羊大規模的死亡。賽加羚羊所吸入的大量溫暖溼氣很可能導致疫情爆發並引發大規模的死亡。
埋伏在羚羊喉嚨扁桃體的細菌大量的繁殖,擊垮它的免疫系統,侵入它的身體,最終導致快速死亡。
科學家們很快發現,這種死亡是由一種能造成內出血的「巴氏桿菌」引起的。但是,這種細菌一直無害地生活在賽加羚羊的扁桃體中,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大規模死亡呢?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異常高溫和高溼度才是導致細菌有機可乘的罪魁禍首。科學家說,根據對該地氣候的預估,同樣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發生。
Kock教授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也是倫敦皇家獸醫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他是最早訪問該死亡地點的應急反應小組的成員之一。
Kock教授說,「我幹野生動物工作將近40年,其中也包括野生動物大規模的死亡,但這次與以往不同,實在是讓我非常的擔憂。我和我的同事對羚羊進行了屍檢,並提取樣本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和國外的實驗室進行分析。」
他們發現導致羚羊死亡的細菌是「巴氏桿菌」,這種細菌能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雖然這種細菌在賽加羚羊身上早就已被發現,但是這種單純的細菌並不會引起疾病,只有在高溼度和高溫度的環境下,這種細菌才會引起大規模的感染。
Kock教授說,我們推測,在1981年,1988年和2015年,哈薩克斯坦中部天氣異常,賽加羚羊吸入大量溫暖溼氣,這些溼氣導致喉道細菌大量繁殖,擊垮免疫系統,進入羚羊體內,從而導致羚羊的快速死亡。
他說,這種情況幾乎同步發生在遍布廣袤地區的每一種群上。然而,研究人員仍不確定氣候因素是如何引發這場疫情的。Kock教授說:「我們將在實驗室裡繼續研究這一機制,以便提供更科學的解釋。
關於賽加羚羊:
賽加羚羊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羚羊物種,曾經居住在歐洲東南部和中亞地區的大草原和半沙漠地區。
目前為止,俄羅斯有一個種群,哈薩克斯坦有三個種群,而蒙古西部有一個獨特的亞種群。
在傳統的中藥交易中,賽加羚羊正面臨著來自非法捕獲充當藥材的威脅。
它們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滅絕,18世紀在烏克蘭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