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7月26日電記者鄭北鷹今天從國家林業局獲悉,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今年飼養的賽加羚羊共繁育了26隻,是這一中心進行人工馴養研究以來繁育數量最多的一年,這也使我國唯一賽加羚羊種群數量已有80多隻。
賽加羚羊又名高鼻羚羊,尾巴短、角較長且呈粉嫩的顏色,鼻子隆起,跑動速度極快,藥用價值高,現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裏海以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在我國,賽加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在世界範圍內,賽加羚羊的數量仍在持續下降,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歷史上,賽加羚羊曾分布於我國的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帶,直到上世紀50年代,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和北塔山一帶、甘肅馬鬃山地區及內蒙古西段的中蒙邊境附近還發現過其蹤跡。
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甘肅省武威市境內,於1987年建立。這裡現飼養有賽加羚羊、野駱駝、普氏野馬等多種瀕危動物,其中賽加羚羊種群為國內唯一的種群。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為賽加羚羊建有專門的散養場,面積30多公頃。在這個封閉的散養場內,食物豐富,沒有人為活動和其他動物的幹擾,膽小的賽加羚羊可以安靜地棲息繁育。
從1988年起,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從國外陸續引進10餘只賽加羚羊進行人工繁育。伴隨著今年26隻賽加羚羊的降生,這一中心的賽加羚羊種群數量已有80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