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賽加羚羊種群數量已有80多隻-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本報北京7月26日電記者鄭北鷹今天從國家林業局獲悉,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今年飼養的賽加羚羊共繁育了26隻,是這一中心進行人工馴養研究以來繁育數量最多的一年,這也使我國唯一賽加羚羊種群數量已有80多隻。

    賽加羚羊又名高鼻羚羊,尾巴短、角較長且呈粉嫩的顏色,鼻子隆起,跑動速度極快,藥用價值高,現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裏海以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在我國,賽加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在世界範圍內,賽加羚羊的數量仍在持續下降,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歷史上,賽加羚羊曾分布於我國的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帶,直到上世紀50年代,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和北塔山一帶、甘肅馬鬃山地區及內蒙古西段的中蒙邊境附近還發現過其蹤跡。

    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甘肅省武威市境內,於1987年建立。這裡現飼養有賽加羚羊、野駱駝、普氏野馬等多種瀕危動物,其中賽加羚羊種群為國內唯一的種群。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為賽加羚羊建有專門的散養場,面積30多公頃。在這個封閉的散養場內,食物豐富,沒有人為活動和其他動物的幹擾,膽小的賽加羚羊可以安靜地棲息繁育。

    從1988年起,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從國外陸續引進10餘只賽加羚羊進行人工繁育。伴隨著今年26隻賽加羚羊的降生,這一中心的賽加羚羊種群數量已有80多隻。

相關焦點

  • 我國唯一賽加羚羊種群數量已有80多隻
    新華社蘭州7月17日電(記者朱國亮) 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飼養的瀕危動物今年的繁育期最近陸續結束,今年飼養的賽加羚羊共繁育了26只,是這一中心引進賽加羚羊進行人工馴養研究以來繁育數量最多的一年。       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甘肅省武威市境內,於1987年建立。
  • 我國唯一賽加羚羊種群再添24隻
    這是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散養場內的賽加羚羊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攝)新華網蘭州6月1日電 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趙崇學日前介紹,中心飼養的賽加羚羊繁育期近日結束,今年這一種群共繁育24只賽加羚羊,是中心重新引進賽加羚羊進行人工馴養研究以來繁育數量最多的一年。
  • 中國人工繁育賽加羚羊種群逐年擴大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9日 09:4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蘭州8月29日電(記者曹志恆 張澤遠)記者近日從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國唯一的人工飼養賽加羚羊種群已經由
  • 蒙古國境內賽加羚羊種群數量超過8500隻
    新華社烏蘭巴託12月1日電(記者阿斯鋼 蘇力雅)世界自然基金會蒙古國項目辦公室12月1日說,11月份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2020年蒙古國境內賽加羚羊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已由年初不足5000隻增加到至少8500隻。
  • 蒙古國境內賽加羚羊種群數量超過8500隻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世界自然基金會蒙古國項目辦公室12月1日說,11月份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2020年蒙古國境內賽加羚羊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已由年初不足5000隻增加到至少8500隻。世界自然基金會蒙古國項目辦公室負責賽加羚羊問題的專家鋼圖勒嘎表示,近幾年蒙古國雨水充沛、自然災害少,客觀條件對賽加羚羊的繁殖十分有利,今年夏季的氣候尤其對賽加羚羊的生存狀況起到積極作用。世界自然基金會專家警告說,蒙古國賽加羚羊種群數量有所增加雖然值得祝賀,但遠不能放鬆警惕,偷獵、乾旱、雪災等因素隨時可能對賽加羚羊生存構成挑戰。
  • 12萬隻死於非命, 賽加羚羊究竟何去何從?
    賽加羚羊是牛科高鼻羚羊屬下唯一的物種,和同樣瀕臨絕種的藏羚是近親。現存野生數量稀少,且可能持續下降中。米爾納-古蘭德博士的早期研究關注賽加羚羊在多變的氣候系統中的種群動態,以及該物種可持續利用的潛力。隨後,一次工作調動令米爾納-古蘭德博士有機會啟動新的研究課題:寄生蟲和流行病。因為賽加羚羊在分布域內和家畜廣泛接觸,疾病問題影響重大。哈薩克斯坦科學家也曾在該領域打下了良好基礎。之後,米爾納-古蘭德博士的興趣點擴展到草場退化對賽加羚羊的影響。
  • 中國還有野外賽加羚羊?價值4000多萬的羚羊角來自哪?
    中國還有野外賽加羚羊?價值4000多萬的羚羊角來自哪?/賽加羚羊)案被警方成功破獲,涉案金額達4000餘萬元,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23名。高鼻羚羊(學名:Saiga tatarica),又稱賽加羚羊,是極危物種,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而得名,它的鼻子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只有雄性長角。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裏海以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在中國、摩爾多瓦、波蘭、烏克蘭,它們的野生種群已區域性滅絕。現在,基本上只有在俄羅斯還能看見它的野生種群了。
  • 蒙古國「大鼻子」羚羊種群數量回升
    新華社烏蘭巴託2月7日電(記者阿斯鋼 羅曼)世界自然基金會蒙古國項目辦公室近日發布公報說,蒙古國境內賽加羚羊數量已從2018年底的3800多隻增加到目前的5074隻。賽加羚羊又名高鼻羚羊,長相十分與眾不同,鼻子異常「腫大」,現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並定級為「極危」物種。它們的大鼻子在乾燥的夏季能夠過濾掉空氣中的灰塵,在冬季可加熱即將進入肺部的冷空氣。
  • 高鼻羚羊
    體型中等,體長1.2-1.7米體重30到45公斤,背部黃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濃密且長;四肢較細;鼻骨高度發育並捲曲,內布滿毛、腺體和粘液管,每個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黏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氣加熱並變得更加溼潤,以適應高原寒冷環境,同時也與靈敏的嗅覺有關。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僅雄性具角。
  • 廈門海關截獲七支賽加羚羊角(圖)
    廈門海關截獲七支賽加羚羊角(圖)   廈門海關日前查獲一名臺灣籍旅客違規攜帶瀕危物種賽加羚羊角入境,一共7支,總重480克,這也是廈門海關首次在廈金航線查獲此類物品。
  • 又放歸25隻!我國麋鹿種群數量突破8000隻
    (原標題:又放歸25隻!我國麋鹿種群數量突破8000隻)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胡璐)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我國日前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
  • 我國目前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000隻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000隻】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11月6日我國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30多年來,我國通過加強棲息地建設、開展種群重建和科研攻關等加強麋鹿保護,目前麋鹿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隻。
  • 雪上加霜:極度瀕危的賽加羚羊大規模死亡
    導語:賽加羚羊是中亞大草原上特有的一種極度瀕危物種,擁有一個具有超凡能力的大鼻子。 2009年,一頭雌賽加羚羊在俄羅斯黑土地自然保護區吃草。   通過對賽加羚羊的鼻子進行解剖和檢測,一個科研團隊於2004年發現,賽加羚羊的鼻子中有一個大腔室,可能會對即將進入其肺部的空氣起到淨化作用。   因此,當隨種群遷徙時,奔跑起來的賽加羚羊會令大草原塵土飛揚,擁有這樣一個鼻子呼吸就會變得更有效率。   還有證據表明賽加羚羊的大鼻子有助於其互相交流和擇偶。
  • 瀕臨滅絕的物種07:賽加羚羊
    首先,它可以幫助他們在遷移過程中呼吸,因為賽加羚羊棲息在塵土飛揚的平原上,並且可以以每小時80公裡的速度行進,他們可以製造沙塵暴,他們的鼻子過濾掉空氣中的塵埃顆粒,然後從鼻孔中排出。粘液的形式。平均而言,賽加羚羊活不超過4年,因此雌性必須每年繁殖以維持可行的種群。賽加羚羊受到一系列威脅的影響,包括棲息地退化,非法偷獵和入侵物種的引入都導致賽加羚羊人口減少。
  • 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數量增至15萬隻
    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江白近日在拉薩舉行的「西藏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年來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到15萬隻左右。我國西部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
  • 這種醜帥醜帥的羚羊,活得太痛苦了
    它們棲息於環境惡劣的高原和荒漠; 一度飽受獵殺; 間斷性遭受病毒打擊; 2012年已被IUCN列為極危物種(CR); 幾年前, 更有一場怪病襲來, 致使20多萬賽加羚羊幾周內成群死去
  •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2017-07-21 19責任編輯:高辰   中新社廣西崇左7月21日電(記者 黃豔梅)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1日介紹,被列入世界最瀕危動物名錄的白頭葉猴,目前實現種群數量穩步提升
  •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千隻,基本實現恢復野生麋鹿種群目標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千隻,基本實現恢復野生麋鹿種群目標 視頻來源:人民日報(00:56)@人民日報 11月7日消息,11月6日,我國成功將
  • 修訂名錄 重視瀕危物種保護-光明日報-光明網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自1988年發布以來尚未作過系統性的修訂,但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徐旭東委員說,「建議儘快發布新修訂的名錄,加強對我國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    徐旭東委員介紹,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及社會公眾圍繞名錄中的物種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大熊貓、朱䴉、麋鹿等瀕危動物的自然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瀕危程度得到緩解。
  • 這片灘涂 連接了中國與世界-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中國生活了數百萬年之久的麋鹿,曾廣布於我國東部的溼地與海岸。但隨著人類文明的擴張,沼澤溼地不斷消失,這一物種一度絕跡。20世紀80年代,隨著麋鹿人工種群的壯大與鹽城沿海溼地的保護,這群歷經磨難的動物再度回到了世代棲息的故鄉。    因為這片灘涂,連接了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