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七百多年前,探訪東方的旅行者馬可波羅在帕米爾高原上見到了奇特的生物——一種生長著巨型而美麗雙角的野羊。馬可波羅將其命名為馬可波羅羊。七百多年間,馬可波羅羊在帕米爾高原靜靜地繁衍生息著。
最近幾十年來,由於公羊雄壯的體型和巨大美麗的雙角,使得它們成為狩獵的目標。 夏勒博士曾於1986年在塔什庫爾幹地區進行調查,當時居民們反映由於過度獵殺,馬可波羅羊在當地的數量十分稀少。在卡拉其古的南部,夏勒博士先後找到並測量了136具新鮮頭骨。
馬可波羅羊是在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邊境兩側往返活動的動物,對它們的有效保護和管理必須依賴於四個國家跨國界的交流和合作,這給這一珍稀物種的保護工作帶來了困難。
2005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新疆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聯合對馬可波羅羊進行調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新疆帕米爾高原上馬可波羅羊的現狀、為政府提交保護建議。奚志農擔任此次調查的攝影師。此次調查區域在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幹縣和克州境內,共選擇了9個調查小區,總面積865平方公裡。調查表明,馬可波羅羊狀況好於上世紀80-90年代,種群數量正在上升,也證明了這個地區所實施的保護措施有效。在這次考察中,奚志農第一次拍攝到了珍貴的馬可波羅羊影像,讓這一傳說中的物種和公眾得以「親密接觸」。
在積雪覆蓋的高原,馬可波羅羊大群遷徙,用前蹄刨開地表的積雪取食草根。成年的公羊在發情期用龐大的角互相撞擊,「砰砰」的聲音讓百米之外的奚志農都清晰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