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對象:6-8歲
教學工具:褐色卡紙,素描紙,油畫棒,顏料,膠水等。
教學目標:
1,把握山羊的頭部特徵,能用撕紙的方式,拼貼山羊。
2,能夠順著結構,均勻的畫出羊角和毛髮線條。
3,了解大角羊的基本特點和生活習性。
教學重難點:
1,大膽地運用撕、貼、粘的技能完成山羊的造型。
2,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感受貼紙畫的樂趣。
導入:
《了不起的大角羊》故事導入,或者大角羊的視頻導入,激發學生對大角羊的興趣。
提問:大角羊的特點是什麼?
講授新課:
大角羊的外觀特徵:
大角羊是因公羊的彎曲大角而得名。母羊雖然也有角,但卻要短小許多,並且只有微微的彎曲。顏色包括淺褐色、灰色和咖啡色,臀部和腿部則為白色。
生活習性:
大角羊是群聚動物。行動敏捷,視力敏銳,善於攀爬陡峭的山巖,這樣它們可以躲避天敵的追蹤。大角羊的腿比較長,採食或休息時常有一頭成年羊在高處守望,能及時發現很遠地方的異常,當危險來臨,即向群體發出信號。它們能在懸崖峭壁上奔跑跳躍,來去自如,而且極耐渴,能幾天不喝水, 冬天無水就吃雪。大角羊的視覺、聽覺和嗅覺敏銳,性情機警,稍有動靜,便迅速逃遁。
對比總結:
讓學生觀察山羊和大角羊的區別,並描述一下。
教師示範:
用簡單的幾何形概括大角羊的頭部形狀,羊角形狀。根據基本形狀分步撕紙。示範粘貼方法以及講述如何繪畫毛髮。
作業要求:
1,學會控制好大角羊的大小,不要過大或者過小。
2,羊角和身體要裝飾的均勻。
3,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力添加畫面背景。
學生作品
課後拓展: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山羊的手工做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