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是天生的,無法改變。但也有些東西雖說天生就註定了,但後天卻可以改變。就好比性別,天生註定了,但通過科技的手段卻能改變。
布魯斯-詹納
比如美國前運動員——布魯斯-詹納,曾締造奧運「十項全能」紀錄,在65歲時卻對外宣布變性的事實,泰國更是很多的年輕男人,為了更好的收入將自己「變性」,不過她們得忍受眾人的歧視以及健康跟壽命的折損。
總之,人在性別這件事上還有選擇的餘地,那麼動物呢?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能,畢竟動物沒有像人類一樣發達的科技手段。
但事實上,動物中不僅有變性,而且靠自己獨自就能完成了。可能你對它還很熟悉,誰呢?它就是小丑魚!對,就是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裡的「尼莫」,動不動被人招呼「喂,講個笑話來聽聽」的那個傢伙。
現在說些電影中有沒有交代的情節,小丑魚不是一夫一妻,而是一妻多夫制。一個魚群中以一隻母魚為首,剩下的都是公魚。
雖然稱不上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但至少也類似武則天稱帝以後的「面首十數,穢亂春宮」了。但大海中是危機四伏的,例如被漁船的捕撈,被鯊魚的吞食,甚至是疾病都可能導致死亡。
所以,單單一隻母魚很容易遭遇危險,若是母魚有個三長兩短,那麼剩下的公魚群豈不是「群龍無後」了?難道上某寶去重金再禮聘一隻母魚嗎?
非也非也,遇到這種情況的公魚群不會突然就崩了,這時群體中體型最大的一隻公魚,就會躲起來不見,過了幾天它(哦,不,已經是「她」了)再出現時,竟然變成了一隻貨真價實的母魚了!
那麼問題來了:那隻公的小丑魚去了哪裡?是怎麼變性的?這個問題目前生物學家也只能苦笑地跟你說:「可能是跑到泰國去做手術了吧」
有趣的是,這隻新任的母魚平常沒事就會追逐魚群裡面的最大的那隻公魚,不是求歡, 而是追咬它。公魚拼命地躲避,耗費了太多熱量長得速度就變慢了。至於母魚為什麼這麼做?是不是擔心公魚也去「變性」,進而取代它的位置呢?這點還有待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