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有多個省區市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的人員提出核酸檢測要求。一個重要原因是,廣東、甘肅等地接連出現持健康綠碼的湖北輸入無症狀感染者和確診患者。
為及時排查發現潛在的感染者,廣東省已要求湖北返回人員主動到醫療機構檢測核酸。四川、重慶等地也已發出類似要求。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只有通過核酸檢測為陽性才能確診。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核酸檢測是如何進行的?……關於「核酸檢測」的這些問題,專家的解答來了。
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所有生物除朊病毒外都含有核酸,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僅含有RNA的病毒,病毒中特異性RNA序列是區分該病毒與其它病原體的標誌物。
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後,我國科學家在極短的時間裡完成了對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解析,並通過與其它物種的基因組序列對比,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中的特異核酸序列。臨床實驗室檢測過程中,如果能在患者樣本中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核酸序列,應提示該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每一個生物的核酸是不一樣的,通過核酸檢測就是要確定人身上是否帶有病毒,也就是為了檢出病毒的攜帶者。病毒攜帶者如果有症狀的話就是病人,如果沒有症狀就是無症狀感染者。
核酸檢測的流程
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的取樣方法既不需要開刀也不需要打針,只要「輕輕一抹」。到了發熱門診或者是相應的檢查室,醫生會讓病人張開嘴,用一個像棉籤一樣的拭子去擦拭扁桃體和咽隱窩附近的分泌物(就是新聞中經常提及到的咽拭子),也可以通過鼻腔取鼻咽後部的分泌物,然後放到試管裡面,再交給檢驗科去做相應的病毒核酸的檢查。
核酸檢測需要經過取樣、留樣、保存、核酸提取、上機檢測五個步驟。
第一步需要採集人體的分泌物,用鼻拭子或咽拭子擦拭鼻腔或咽後壁及雙側咽扁桃體處;
第二步需要醫務人員進行留樣,將拭子頭浸入細胞保存液中,折斷尾部後立即旋緊管蓋;
第三步需要將樣本管放入密封袋中保存好並及時送檢;
第四步便將需樣本送進實驗室進行核酸提取;
最後一步便進行螢光PCR核酸檢測,將提取物進行螢光PCR擴增反應。
如何正確認識陰性和陽性
陽性(+)和陰性(-)是實驗結果的判別方式之一,被稱為定性檢查,陰性的含義類似於「無」;而陽性的含義類似於「有」。
以陰性(-)為例,一個陰性的實驗結果,表示化驗中沒有檢查到某種成分,就可以被稱為陰性。陰性不一定就是「沒有」,可能是某種成分含量很低,或某種成分含量在正常範圍內,用常規方法檢測不到。比如,痰菌檢查為肺結核最主要檢查手段,若痰菌檢查發現結核分枝桿菌,是診斷傳染性肺結核確診依據,但如果痰塗片用顯微鏡檢查沒有發現抗酸桿菌,檢查報告中提示抗酸桿菌(-),則考慮該標本中未有結核分枝桿菌的檢出。許多抗原或抗體檢查也用陰性表示正常,如梅毒螺旋體抗體試驗(-)表明沒有感染梅毒;愛滋病病毒抗體過篩試驗(-)表明沒有感染愛滋病病毒。這種情況下陰性結果是好的,可以排除某些問題的存在。同樣,新冠肺炎的核酸檢測陰性(-),不是指肯定沒有感染病毒,可能是沒有感染病毒,也可能是感染了病毒但因各種原因未檢測出來。
那麼陽性(+)結果怎麼看?一般情況下,陽性代表有問題的存在,某些化驗指標超出了正常範圍。比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診斷病例或疑似病例,如果核酸檢測陽性,就可以確定感染了病毒,為確診病例。
什麼是IgM,IgG檢測呢?
近期,武漢在全市範圍開展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抽樣1.1萬人次,被抽樣的家庭成員全部免費檢測咽拭子核酸檢測、抽血查IgM和IgG。
什麼是lgG、lgM呢?
IgM和IgG都屬於免疫球蛋白。當人體受到病毒入侵後,最先產生抗體IgM,約在病毒入侵一周後出現,且持續時間較短;如果身體再次受到病毒入侵,則會產生抗體IgG。與IgM不同,IgG會在機體內存在很長時間,有的甚至可以持續幾十年。
可以說IgM是近期感染的標誌,而IgG是既往感染的標誌。通過檢測IgM和IgG,不僅可以鑑別人體是否感染,還能判斷出患者是近期感染還是既往感染。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後開始出現陽性,IgG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目前,核酸檢測的操作要求較高,假如出現採樣不當導致樣本病毒含量低,或運輸儲存條件不當等情況,都有可能導致核酸檢測可能出現「假陰性」結果,因此核酸檢測從採樣到檢測,對人員的專業度,以及運輸和實驗室等客觀條件的要求都比較高。
儘管IgM檢測方法的準確性不足以成為確診金標準,但相比核酸檢測,它操作簡便快捷,更容易落地和下沉到基層。
隨著全面復工復產,武漢正在將核酸檢測的範圍擴大到公共服務行業等重點人群。目前,醫護人員、教師、警察、養老機構和公共運輸系統的服務人員等都已經被納入核酸檢測的範圍。
綜合科普中國、科技日報、網易新聞等內容
歡迎關注
科普遼寧
原標題:《科普丨什麼是核酸檢測?你關心的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