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解釋是從一個佯謬出發的。物理學中的任何實驗,不管它是關於日常生活現象的,或是有關原子事件的,都是用經典物理學的術語來描述的。
量子論的哥本哈根解釋是從一個佯謬出發的。物理學中的任何實驗,不管它是關於日常生活現象的,或是有關原子事件的,都是用經典物理學的術語來描述的。經典物理學的概念構成了我們描述實驗裝置和陳述實驗結果的語言。我們不能也不應當用任何其他東西來代替這些概念。然而,這些概念的應用受到測不準關係的限制。當使用這些概念時,我們必須在心中牢記經典概念的這個有限的適用範圍,但我們不能夠也不應當企圖去改進這些概念。
物質宇宙只有一個,量子力學闡述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相對論是質能轉換,波可以理解為能量和信息雙重存在方式,感知信息宇宙是多重的,仔細想想,兩個人一起喝茶聊天,接受的外在空間,各種場,宇宙空間位置幾乎一樣,我們會說大家活在一個時空裡,
兩個人分開很遠後,一切隨之改變,有人說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是有道理的,你我他,感知的信息不一樣,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樣,但是我們都在一個物質宇宙中。一個人出生前,他的感知器官發育成熟,儲存記憶的大腦那一部分也沒完善,意識需要成熟的載體,當你連一個維度都無法感知時,怎麼可能知道四維時空,我記事兩歲多開始的,但是之前的時空是存在的,父母和其他大人可以感知,宇宙也確實存在。
信息場宇宙是多重的,一個人的一生,從生到死,他個人的信息宇宙是確定的並且獨一無二,其他人不能進入,只有他一個人,所以如果可以時空之旅,可以回到過去自己的信息宇宙,但是那是個全息宇宙,你改變不了什麼。大腦的一部分元素在細胞新舊更替是,在量子層面會儲存一些信息,人類記憶信息可能就是在量子上面的,個人見解,筆者覺得根據量子力學的量子糾纏,那段時空不應該是無意識的嗎?關鍵個人的信息宇宙尚未建立。所以探索之旅還很長,我擔心時間不夠。
這世界上認為存在多宇宙的人,其實都是思維出錯,物質世界只有一個,虛擬世界可以有無數個,但沒有真實的物質形態,所以算不得世界。量子力學與生命的思維意識其實也沒有相關性,人的意識和鬼神生命,並非什麼量子態,而是由普通熱、電、磁形式存在的空間靜態能構成。
我們所處由一個宇宙核大爆炸演變而來的宇宙外周,存在著與宇宙類似的體系(另一些宇宙),並且它們之間存在著量子信息聯繫。雖然哈本哥根的量子力學理論能驗證與之有關的一些現象,但是對導致量子不確定性現象的更深層次理解還遠不夠。既然一百多億光年遠的光量子能被我們觀察到,那麼就能在我們的大腦內產生與之有關的意識。
即使宇宙外周的量子態信息影響到了我們的大腦產生意識,憑藉現有的科學研究水平也了解不到。不但我們的大腦產生意識能用量子力學作出解釋,大腦傳播意識也能用量子力學作出解釋。看來無論某個人已經誕生,還是將要誕生都存在與這個人意識產生有關的前期量子態信息。這就存在許多從相對角度去了解的問題。
「哥本哈根」的理論本沒有錯誤,他的「理論範圍」僅限,他所認識的地球。是「單一的理論文底」。沒有文化展開的「彈性」。而多宇宙單位「是必然的」。當人的意識再提升還會認識更多,沒被發現的新的元素,物種物質,和暗物質……關於我們有出生前的一些信息,這是人本身具有的內存設置。有出現信息呈現的。還有沒有呈現過往信息的。都很正常。不要煩惱。通過了解這些科學家的文化認知,可知這些科學家的文化底蘊。
ps:易五月作品,禁止轉載!(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