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理論正確嗎?有沒有多重宇宙?

2021-01-15 易途

哥本哈根解釋是從一個佯謬出發的。物理學中的任何實驗,不管它是關於日常生活現象的,或是有關原子事件的,都是用經典物理學的術語來描述的。

量子論的哥本哈根解釋是從一個佯謬出發的。物理學中的任何實驗,不管它是關於日常生活現象的,或是有關原子事件的,都是用經典物理學的術語來描述的。經典物理學的概念構成了我們描述實驗裝置和陳述實驗結果的語言。我們不能也不應當用任何其他東西來代替這些概念。然而,這些概念的應用受到測不準關係的限制。當使用這些概念時,我們必須在心中牢記經典概念的這個有限的適用範圍,但我們不能夠也不應當企圖去改進這些概念。

物質宇宙只有一個,量子力學闡述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相對論是質能轉換,波可以理解為能量和信息雙重存在方式,感知信息宇宙是多重的,仔細想想,兩個人一起喝茶聊天,接受的外在空間,各種場,宇宙空間位置幾乎一樣,我們會說大家活在一個時空裡,

兩個人分開很遠後,一切隨之改變,有人說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是有道理的,你我他,感知的信息不一樣,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樣,但是我們都在一個物質宇宙中。一個人出生前,他的感知器官發育成熟,儲存記憶的大腦那一部分也沒完善,意識需要成熟的載體,當你連一個維度都無法感知時,怎麼可能知道四維時空,我記事兩歲多開始的,但是之前的時空是存在的,父母和其他大人可以感知,宇宙也確實存在。

信息場宇宙是多重的,一個人的一生,從生到死,他個人的信息宇宙是確定的並且獨一無二,其他人不能進入,只有他一個人,所以如果可以時空之旅,可以回到過去自己的信息宇宙,但是那是個全息宇宙,你改變不了什麼。大腦的一部分元素在細胞新舊更替是,在量子層面會儲存一些信息,人類記憶信息可能就是在量子上面的,個人見解,筆者覺得根據量子力學的量子糾纏,那段時空不應該是無意識的嗎?關鍵個人的信息宇宙尚未建立。所以探索之旅還很長,我擔心時間不夠。

這世界上認為存在多宇宙的人,其實都是思維出錯,物質世界只有一個,虛擬世界可以有無數個,但沒有真實的物質形態,所以算不得世界。量子力學與生命的思維意識其實也沒有相關性,人的意識和鬼神生命,並非什麼量子態,而是由普通熱、電、磁形式存在的空間靜態能構成。

我們所處由一個宇宙核大爆炸演變而來的宇宙外周,存在著與宇宙類似的體系(另一些宇宙),並且它們之間存在著量子信息聯繫。雖然哈本哥根的量子力學理論能驗證與之有關的一些現象,但是對導致量子不確定性現象的更深層次理解還遠不夠。既然一百多億光年遠的光量子能被我們觀察到,那麼就能在我們的大腦內產生與之有關的意識。

即使宇宙外周的量子態信息影響到了我們的大腦產生意識,憑藉現有的科學研究水平也了解不到。不但我們的大腦產生意識能用量子力學作出解釋,大腦傳播意識也能用量子力學作出解釋。看來無論某個人已經誕生,還是將要誕生都存在與這個人意識產生有關的前期量子態信息。這就存在許多從相對角度去了解的問題。

「哥本哈根」的理論本沒有錯誤,他的「理論範圍」僅限,他所認識的地球。是「單一的理論文底」。沒有文化展開的「彈性」。而多宇宙單位「是必然的」。當人的意識再提升還會認識更多,沒被發現的新的元素,物種物質,和暗物質……關於我們有出生前的一些信息,這是人本身具有的內存設置。有出現信息呈現的。還有沒有呈現過往信息的。都很正常。不要煩惱。通過了解這些科學家的文化認知,可知這些科學家的文化底蘊。

ps:易五月作品,禁止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哥本哈根詮釋存在致命缺陷,量子多重宇宙如何能邏輯合理地解釋?
    在此基礎上,玻爾和海森堡於1927年在哥本哈根合作研究時共同提出把電子波與發現概率聯繫起來,並主張「波包塌縮」的一種對「物質-波」的量子論解釋,這就是著名的「哥本哈根詮釋」,如今它已是量子理論的標準詮釋。
  • 宇宙中真的有很多個自己嗎,多重宇宙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可能性
    世界上又如此可疑的證明支持多重宇宙的存在,當然也可以用來反駁多重宇宙的存在,比如下面三種。反駁一,這不是科學。保羅戴維斯和馬丁加德納都指出存在多重宇宙的說法,沒有實證內涵,因而只是空洞的形上學。不過有些假設多重宇宙的理論,倒真的推出了可以驗證的預測,比如混沌爆炸理論,而且這些預言也真的得到了現有證據的支持。未來十年對微波背景輻射和大尺度物質分布的精確觀測,可能進一步證實這些理論或者推翻他們。這樣看來這還真的是科學。反駁二,其他宇宙應該用奧康姆剃刀剃除!
  • 多世界理論挑戰哥本哈根詮釋,命運多舛的平行宇宙學說
    具體說,我們如何描述我們整個宇宙?宇宙基於它自身的定義,是不存在一個外部觀察者的。那麼這個包括了觀察者和所有觀察行為的宇宙,是不是就不能被量子力學描述了呢?埃弗雷特進一步想,「觀察導致波函數坍縮。那麼到底什麼才定義了一個觀察?在薛丁格貓實驗中,貓的觀察到底有沒有同樣的功能呢?我們沒有辦法向貓求證這件事,因為貓沒有辦法告訴我們它的感受,但是如果是一個人呢?」
  • 他第一個提出了多重宇宙理論,但卻選擇了一個糟糕的人生
    至少,在我們這個宇宙中,這就是埃弗雷特的角色。多重宇宙的誕生在20年後,埃弗雷特回憶說,他的科學之旅始於1954年的一個晚上。就在這次聚會上,埃弗雷特有了多重宇宙理論的基本想法,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他開始把它發展成一篇論文。
  • 多重宇宙是科學嗎?
    我們不能直接檢驗多重宇宙,但它是基於其他可以驗證的理論的預測結果。 (視覺中國/圖)19世紀末,奧地利物理學家、哲學家恩斯特·馬赫曾公開否認原子的存在。他諷刺地問那些原子的擁護者:「你們見過原子嗎?」今天,許多科學家也在用相似的態度嘲諷著一個觀點——我們所見的宇宙並非單獨存在,它只是多重宇宙「泡泡」中的一個。多重宇宙理論的反對者認為,我們無法看到其他的宇宙,因此這個理論無法被證明。此外,他們還認為用多重宇宙理論來解釋現實,明顯違背了奧卡姆剃刀理論(Occam's razor)。奧卡姆剃刀理論認為簡單的解釋優於複雜的解釋。但馬赫對原子的看法,毫無疑問是錯誤的。
  • 多重宇宙是科學嗎
    他諷刺地問那些原子的擁護者:「你們見過原子嗎?」今天,許多科學家也在用相似的態度嘲諷著一個觀點——我們所見的宇宙並非單獨存在,它只是多重宇宙「泡泡」中的一個。多重宇宙理論的反對者認為,我們無法看到其他的宇宙,因此這個理論無法被證明。此外,他們還認為用多重宇宙理論來解釋現實,明顯違背了奧卡姆剃刀理論(Occam's razor)。奧卡姆剃刀理論認為簡單的解釋優於複雜的解釋。
  • 薛丁格的貓,關於量子理論的理想實驗,3分鐘帶你了解多重宇宙
    「薛丁格的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量子理論理想實驗,總結了古典物理學、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量子力學多重世界解釋這三者的差異。通過這項實驗,我們能了解到很多關於多重宇宙的解釋,下面一來了解下。但是經驗主義所關注的問題是,不論我們有沒有打開密閉的箱子,我們都知道箱子中有一隻貓。即使我們好幾天不打開箱子,我們同樣也知道箱子中有一隻貓。
  • 多重宇宙:解析大爆炸密碼
    我一直感覺哥本哈根詮釋與多重宇宙去除了「觀測者」,感覺似乎不「唯心」了,但又讓人覺得是「科幻」。其實只要前提是基於觀測現象,那麼背後的解釋、理論都是有意義的,只要能作為認知工具,具有可重複性,就是有價值的工具。
  • 你相信多重宇宙假說嗎?很遺憾,這個理論錯了
    由于波函數的塌縮過程中有很多奇異的性質,比如瞬時性和非連續性、超距性等,這導致一些物理學家為了走捷徑而選擇了多世界假說。因為在多世界假說中,沒有波函數的塌縮,世界又重新回到經典的定域性和因果性。可以說哥本哈根學派關于波函數的概率解釋已經是革命性質的了,但是他們仍然都是堅持宏觀世界的確定性,這從玻爾的對應原理就可以看出來。畢竟經典物理是我們真切的感覺經驗。
  • 你相信多重宇宙假說嗎?很遺憾,這個理論錯了
    由于波函數的塌縮過程中有很多奇異的性質,比如瞬時性和非連續性、超距性等,這導致一些物理學家為了走捷徑而選擇了多世界假說。因為在多世界假說中,沒有波函數的塌縮,世界又重新回到經典的定域性和因果性。可以說哥本哈根學派關于波函數的概率解釋已經是革命性質的了,但是他們仍然都是堅持宏觀世界的確定性,這從玻爾的對應原理就可以看出來。畢竟經典物理是我們真切的感覺經驗。
  • 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
    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所謂多重宇宙理論,也就是說,我們存在的宇宙,可能只是許多宇宙當中的一個普通的個體。當然這些宇宙之間的關係也不一定是「並列」的,有可能是存在「嵌套」關係的層級: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環,有比我們「等級」更低的宇宙,也有比我們等級更高的宇宙,當然也有和我們同一等級的宇宙,這些都是很有可能存在的。而根據多重宇宙理論和黑洞宇宙理論的結合,則認為我們的宇宙是比我們等級更高的「母宇宙」當中的一個黑洞;而相應地,我們所在的宇宙空間當中,每一個黑洞都是一個「子宇宙」。
  •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嗎?
    多重宇宙可能的形式絕大多數多重宇宙的支持者都是很謹慎的科學家,他們都很清楚上述問題,但仍然認為,可以對視界之外的情況作出合理推測。他們的說法可以歸為7類,但每一種說法都有自己的缺陷。空間沒有盡頭。空間會延伸到我們的宇宙視界之外。並且,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還存在許多其他區域,這一點很少有爭議。
  • 宇宙在不斷分裂?它可能只是量子多重宇宙的一支!
    博科園:本文為宇宙學類多重宇宙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只是無數「氣泡宇宙」中的一個。但無限個宇宙意味著無限種可能,因此該理論無法做出有意義的預言。按照哥本哈根詮釋(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對量子力學的理解,物理學家將上述由不確定到確定的轉變解釋為,第一次測量將系統的狀態從疊加態變成了A態。儘管哥本哈根詮釋可以作出與實驗一致的預測,但它會導致一系列概念層面上的疑難。究竟什麼是「測量」?為何它會把系統從疊加態變成一個確定態?如果是一條狗或是一隻蒼蠅來觀察也會引起這種狀態的改變嗎?
  • 關於多重宇宙的幾個推論
    在此基礎上腦洞大開,於是有了以下9種推論。關於多重世界解釋,讓我們做個簡單的回顧。根據量子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的假設,我們生活在一個宇宙——或者更確切地說多重宇宙中,時間不斷分支並創造獨特的、相聯繫的宇宙們,每個宇宙中的你版本都不相同。
  • 細說偉大的哥本哈根學派,哥本哈根解釋為什麼會正確
    牛頓力學的含義是明確的:它描述了一個合理的世界,一個「發條宇宙」。經典物理學不需要解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肯定有違直覺,但我們也不需要對相對論進行「解釋」。在學習一段時間相對論後,我們很快便接受運動時鐘變慢等概念。
  • 「多重宇宙」理論新發現
    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提出了「多重宇宙」(multiverse)論,並為尋找其證據不懈地努力著。日前,加拿大安大略周邊論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的科學家馬修.詹森(Matthew Johnson)及其同事提出的「氣泡海」理論,首次為多重宇宙論找到了可測試的方法。
  • 「多重宇宙論」到底是不是科學?
    但是這樣解釋「薛丁格的貓」真的具有科學依據嗎?這裡我們要回歸到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研究叫科學?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你研究的東西是否具有「可證偽」性。那什麼又是「可證偽」呢?就是說你研究的這門學問可以通過做實驗被證實或者被證偽,用一句接地氣的話來講就是你研究的學問可以通過做實驗來告訴大家到底是否正確。
  • 宇宙暴脹理論是怎麼出現的?真的正確嗎?
    一切要從過去30年間宇宙學領域發生了什麼說起:暴脹理論的誕生;這一理論在近些年的發展,即暴脹成為暴脹多重宇宙理論和弦理論的一部分;接著則是對未來的期望。在大約一個世紀之前,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叫作宇宙學原理的理論,聲稱宇宙是各向同性的。
  • 「多重宇宙論」到底是不是科學?
    「多重宇宙」,其中第一個支持的理論就是阿蘭古斯的「暴漲理論」,他的理論主要描述宇宙大爆炸時的狀況,從「暴漲理論」公式可以看出,公式的形式其實可以有很多種,每一種似乎都是正確的,這似乎說明我們的宇宙也許真的有多個,每一個宇宙的暴漲理論公式都不一樣而已。
  • 平行宇宙:多世界理論?弦理論?
    加來道雄(Michio Kaku),弦理論的奠基人(TED THAI/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用於解釋宇宙基礎的理論不僅僅只有「多世界詮釋」與「哥本哈根詮釋」。由亞原子物理產生出的理論分支仍然只是理論。這讓物理學的衍生方式大致與心理學相似。每一個理論既受追隨又受批評,類似於卡爾榮格、阿爾伯特艾利斯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結構理論。自科學發展以來,物理學家開始逆向分析宇宙:研究各種觀測現象,將思路向更微觀的物理世界拓展。通過這種方式,物理學家正在一步步接近宇宙最終的、最基礎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