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螳螂,生活在營養缺失的地帶!

2021-01-08 他至今不遊

新疆荒漠屬於亞-非荒漠區的一部分,荒漠構成複雜,多以灌木喬木為主。草原面積大,主要為山地草原、湖區草原和平原草原。這種環境導致分布在新疆的螳螂種類屈指可數,但都特點鮮明,具有適應乾旱荒漠環境的行為習性。薄翅螳,屬螳螂目下螳科、螳亞科的螳屬,是分布非常廣泛的種類,從歐洲、中亞乃至整個中國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換句話說,它們可謂最標準、最正宗的螳螂。雖然體型在螳螂中並不算非常壯碩的類群,但性格十分兇猛,尤其是捕食的時候非常強勁。薄翅螳通體呈綠色,但也有一些個體呈淺褐色或淺棕色,其翅面輕盈通透,而最為顯著的是前足斑紋。薄翅螳在威嚇時會將前足伸展,其前足基節具黑色邊框的大白斑、密布的白色小點以及股節處黃斑鮮豔的色彩更起到了警戒作用。

薄翅螳喜歡藏身於低矮灌木以及草地中,等待著那些大意的中小型昆蟲(多為直翅目,膜翅目和鱗翅目)上門,一旦落入它們鐮刀般的前足,那麼這獵物就沒命了。薄翅螳的兇猛不僅僅體現在捕獵之時,交配的時候如果附近沒有高蛋白且容易取得的食物,雄性一般都會被雌性吃掉,甚至發生在交配還沒結束的時候。更令人唏噓的是,即便雄性已經被雌性啃掉頭部以及大半個胸板,但神經機能卻依舊完備,繁殖的本能使得殘缺的雄性可以堅持到整個交配結束方才落入泥塵,成為大自然碳循環的一部分。而雌性補充了足夠多的營養之後,隨著秋季的落幕,腹部也鼓脹了起來,產下數枚受精的螵蛸之後也悄然逝去。待寒冬過去,開春天氣轉暖之時,下一代便競相從螵蛸中孵化。

雲芝虹螳屬螳螂目下麗豔螳科的虹螳屬,是該屬唯一分布在中國的種類,主要產自新疆、寧夏、甘肅和內蒙古。雲芝虹螳屬中小型螳螂,雌雄異型。雄性纖細且翅膀完全覆蓋住腹部且後翅寬大,整體較為柔弱,而雌性相對雄性來說要大很多,也粗壯很多,但翅膀短小且僅為腹部的一半左右,後翅呈團扇形。雲芝虹螳雖兩性體型差異很大,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後翅都有一枚呈現藍色金屬光澤的大黑斑,周圍還有細碎的黑色條紋點綴,部分發育充分的個體甚至還有一圈紅暈環繞。試想在荒地灌木中不小心驚擾一隻雲芝虹螳,其作出警戒姿態露出後翅鮮豔斑紋的那一刻該是何等引人注目!

雲芝虹螳喜棲於荒漠中的草甸以及沙地低矮灌木叢,雖然體型嬌小但性格異常兇猛。和大多數螳螂一樣,雄性雲芝虹螳的壽命要比雌性短很多,在發情期到來之時雄性略提前雌性一些時日羽化。進入秋季之後在野外見到的基本都是大腹便便的雌性了。野外的雲芝虹螳一般有兩個色型,這個與它們棲息的環境類型密切相關,如果是在荒漠草甸一帶尋找,會發現綠色系的雲芝虹螳相對較多,而如果在沙地低矮植被中找尋,會發現褐色系的佔了大多數。出現這種現象一般是由於周遭環境的影響使得發育過程乃至羽化之後成蟲的定色便於融入環境,一方面可以混淆天敵的視線,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騙過獵物的眼睛,這確實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生存之道。作為一種成蟲期不太長的螳螂,雲芝虹螳以螵蛸的形式度過新疆的嚴冬,待次年春暖之時再孵化。

相關焦點

  • 中國西北邊界的「神秘」地帶——新疆
    新疆位於中國的西北方向,佔地166萬平方公裡。新疆和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幾個國家相互接壤,而且也是以前絲綢支路的要道。在新疆少數民族非常的多,在新疆也有我們眾所周知的崑崙山、阿爾泰山、天山、塔裡木盆地等,這些都是在我們地理上所了解的,那麼接下來就在小編的帶領下讓大家慢慢的去了解這個神秘城市的美麗景點。
  • 雌螳螂在交配時吃雄螳螂,為什麼雄性螳螂不跑?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我們對自然界的許多事情了解不多,螳螂是一種我們非常熟悉的動物,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看到他,但許多人可能不理解他,雄螳螂在交配前和交配後的某個階段被雌螳螂吃掉,也就是說,螳螂交配後會吃掉他的老公。
  • 新疆為普氏野馬製作營養餐應對寒冬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的圈養野馬在吃冬季營養餐。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3日電(記者杜剛、郭燕)幾天前一場大雪降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這裡的溫度降低至零下12℃左右,生活於此的97匹世界唯一野生馬種——普氏野馬享受到特殊的冬季營養餐。
  • 母螳螂吃公螳螂,這是繁衍後代的代價嗎?真相其實很簡單
    在多姿多彩的動物界中,有許多動物的生活習性非常奇怪,比如一些昆蟲就有「性食同類」的現象,代表物種有螳螂,搖蚊和紅背蜘蛛。尤其是螳螂這種動物,我們在動物世界裡都曾看到過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場景。這種行為在我們看來是非常殘忍的,這是螳螂們繁衍後代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嗎?
  • 為什麼螳螂體內會有鐵線蟲?它對螳螂有什麼危害?
    相信許多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在小時候大都見過螳螂從尾部出來一條黑色的條形狀物質,年少的我們還以為那是螳螂的便便,實際上,那個就是鐵線蟲。那麼,為什麼螳螂體內會有鐵線蟲呢?鐵線蟲對於螳螂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什麼是鐵線蟲?鐵線蟲是線形蟲動物門鐵線蟲綱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在線形蟲動物門下一共有兩個綱,除了鐵線蟲綱,其他的都是遊線蟲綱下的動物。
  • 是不是螳螂體內都有鐵線蟲?沒有螳螂就無法存活嗎?
    如果每一隻螳螂的體內都有一根鐵線蟲的話,那麼,螳螂就離滅絕不遠了。所以,螳螂體內有鐵線蟲是機率性的。不過作為鐵線蟲主要的寄主之一,螳螂體內有鐵線蟲的概率稍大一些而已。那麼,鐵線蟲是如何進入螳螂體內的呢?如果鐵線蟲離開了螳螂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
  • 為什麼母螳螂要吃掉公螳螂,原來是這麼回事!
    大家在一些科普書籍上也看到過這種解釋,這是因為母螳螂繁育後代需要補充營養,所以公螳螂就甘願犧牲自己。                                                            讓自己成為母螳螂的食物。給母螳螂提供營養。其實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
  • 母螳螂在交配時,會殘忍的吃掉雄螳螂,它為什麼會這樣做?
    這句話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聽了許多,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目睹過螳螂捕蟬呢?在野外,我們都容易被大自然的美麗所打動,例如嬌豔欲滴,吐露芬芳的花朵;大片金黃的油菜花田地、高大挺拔的喬木、鴨子在湖面上劃破一道道痕跡等等。
  • 【蝟鋒螗斧】螳螂之美
    《黑貓警長》在《黑貓警長》第四集中螳螂姑娘和螳螂小夥在一次與蝗蟲對戰中結識並一見鍾情因為這些螳螂體型大、分布地區多,生活區域重疊也就最多被人類觀察到的次數就更多,所以才會給人一種所有螳螂都會弒夫的錯覺。
  • 高舉著大刀的「勇士」螳螂,為了後代都雙雙「獻身」
    大家好,感謝各位的關注,今天小編給大家要說的是有一對鐮刀的昆蟲,看到這一句話,大家肯定已經想到要說什麼了,沒錯就是螳螂。螳螂約有150多種,分布甚廣。大螳螂體長約9~10釐米,小螳螂5釐米左右,最小的只有2~8釐米。螳螂有一身保護色,能隨著生活環境變化而改變著體色。
  • 母螳螂吃丈夫,其實不是母螳螂的丈夫也會被吃掉嘗一嘗味道
    螳螂是地球上的一種古老昆蟲,它們的祖先早在恐龍時期就已經存在,廣泛分布在除嚴寒地區的大陸上,種類有2000多種,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動物界中的螳螂有著「偉大的愛情」,公螳螂會在交配後讓母螳螂吃掉自己,為母螳螂提供營養,以展現偉大的「父愛」。
  • 螳螂是殺夫,但沒你想的那麼普遍
    你也許會說,在動物世界裡,這一行為就有呀,比如黑寡婦,比如螳螂……等等,螳螂?吃掉配偶是螳螂交配活動的一個環節,雄性為了下一代會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的是,螳螂是廣食性的掠食者,基本上什麼活物都不會拒絕,只要能抓住。雄性螳螂對於雌性來說,當然也可以算是美餐一頓。
  • 感染了鐵線蟲的螳螂還能產卵嗎?
    許多農村的小夥伴肯定有過抓螳螂的經歷,有些小夥伴也一定見到從螳螂的體內有一條黑色的物體出來,小時候大多數人以為這是螳螂的糞便。其實不然,這正是已經成蟲的鐵線蟲。那麼,鐵線蟲是如何進入螳螂體內的呢?身體裡有鐵線蟲的螳螂會產卵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隱形殺手」鐵線蟲鐵線蟲的外形就是一根粗的黑色頭髮一樣,因為又被稱為「發形蛇」。
  • 為什麼母螳螂要「吃」?而不是為了下一代,看後漲知識了
    為什麼母螳螂要「吃」?而不是為了下一代,看後漲知識了在動物世界中有著各種各樣神奇的現象,有些現象確實是我們所搞不明白的,許多小夥伴可能會對母螳螂吃夫的現象感到非常好奇,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當螳螂在交配時候,母螳螂會將螳螂的吃掉。有一些解釋說,母螳螂懷孕後需要營養,因此需要補充營養才能夠保證下一代的存活,雖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實卻不是這個樣子的。母螳螂之所以將公螳螂吃掉,就是因為母螳螂餓了,因為在螳螂所生活的地方捕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啥不跑?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法則,我們無法去改變它,所以只能去適應這個世界,在動物界他們也存在著許多殘忍的習俗,就比如母螳螂吃公螳螂,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吧,在動物界像母螳螂吃掉公螳螂這種事情還是有很多的,比如著名的黑寡婦蜘蛛,甚至是在夏夜浪漫美麗的螢火蟲,他們也會有這樣的行為,那麼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為啥不跑?
  • 美漁民捕獲半米長螳螂蝦 煮熟後吃掉(圖)
    螳螂蝦  美國佛羅裡達州幾位漁民最近在Fort Pierce附近海域,釣上來一條身長達46釐米的巨型「海蝦」,並將照片交給當地漁業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鑑定。  研究人員稱,這傢伙是「螳螂蝦」,能算得上是龍蝦的近親,但跟螳螂和普通蝦類都沒有啥親屬關係。據悉,全球共有400多種「螳螂蝦」,這東西力氣很大,如果在捕獲過程中讓它撞到臉上,肯定會來個「烏眼青」。據稱,這幾位漁民後來將這隻螳螂蝦弄熟吃掉了。  資料:螳螂蝦  一般指皮皮蝦。
  • 10種螳螂已經進化成妖孽......
    螳螂亦稱刀螂(可不是那個唱歌的刀郎),在古希臘被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
  • 雀尾螳螂蝦——棲身海底礁石堆的「李小龍」
    儘管無論是聊天APP中的表情包,還是餐桌上的佳餚,皮皮蝦似乎總是以人畜無害的姿態示人,但在自然界裡,它們絕非是好惹的「軟柿子「,比較出名的當屬「雀尾螳螂蝦」。從名字中不難發現,可以分成「雀尾」及「螳螂蝦」兩個部分。
  • 螳螂交配後,公螳螂都會被母螳螂吃掉?了解真相才知被騙很多年!
    有人解釋說,這是因為母螳螂在交配之後需要補充營養,所以公螳螂就甘願犧牲自己而成全母螳螂,這樣看來似乎是一種偉大的愛情行為,事實並不是所想的那麼美好,那麼究竟母螳螂在交配之後吃掉公螳螂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 很多螳螂死後,為什麼肚裡會鑽出一條蟲?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創新科技生活。今天為大家科普的內容是:很多螳螂死後,為什麼肚裡會鑽出一條蟲?提起螳螂,大家應該就記得那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看似特別通俗易懂的句子實則是告訴我們生物鏈的重要性,那你對螳螂有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