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又現野生白化動物,常用舌頭舔眼睛,還會舔食巖石上的鹽

2021-01-13 騰訊網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部,是全球中緯度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由於獨特的地理地貌和氣候特徵,有「天然物種基因庫」之稱。

這裡生長著5000多種植物,還棲息著金絲猴、雲豹、亞洲黑熊等罕見動物,森林茂密且充滿了神秘感。

近日,據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發布信息:發現一隻野生白化動物,體型不大,頭頂有兩隻角,遍體雪白。它正步態悠閒地穿行在林間,仿佛林間仙子,仙氣飄飄。經過該局科學研究院核實,確認這隻罕見的野生動物是白化小麂。

01神農架為何頻繁出現白化動物?

小麂是鹿科、麂屬的小型動物,體毛一般是棕褐色,但最近出現在神農架的小麂卻是全身白色。其實,這是動物界一種白化現象,是由於某種基因缺失導致的。

野生動物之所以會白化,是因為它體內缺少酪氨酸酶,所以不能合成黑色素。白化小麂有著明顯的顏色區別,因此更容易暴露自己,不利於偽裝,也不利於野外生存。但它的體內結構以及各種臟器,與其他的小麂並無差別,也具有繁殖後代的能力。

神農架不是第一次發現白化動物了,早在五十年代,神農架一位藥農在深山密林的熊窩中發現了一隻小白熊。在那之後,人們陸續在神農架地區陸續發現了白竹鼠、白毛冠鹿、白大鯢、白蛇、白烏鴉等多種野生白化動物。

神農架的原始森林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是國內白化動物最多的地方之一。那麼,神農架為何頻繁出現白化動物呢?關於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目前科學家有幾種可信服的推測:

第一種推測認為,這些動物中,某些個體出現了返祖現象;

第二種推測認為,隨著人類的發展和活動範圍的擴大,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卻在逐漸縮小,種群數量減少,動物之間近親交配而出現了退化。

第三種推測認為,這是一種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由於神農架獨特的地貌與氣候造成的。

02長得像赤麂,淚窩比眼窩大,臉部呈V字形

話題回到小麂身上,今天它才是主角,沒有白化的小麂長什麼樣呢?

小麂又叫犬麂、角麂、黃麂、黃猄、山吠鹿。在麂屬家族裡,小麂的體型最小,身高約43-52釐米,體長70-87釐米,體重9-18千克。

體毛呈棕褐色,雄性小麂頭上有兩個不長的角,雄性小麂無角。臉部狹長,從眶下腺直至角的分叉地方每側各有一條黑色寬紋,呈現V字形,立體感較強。

眶下腺大,呈彎月形的裂縫;一雙大而圓的眼睛,黑溜溜的,機靈活潑;兩個淚窩極大,甚至超過眼窩。平常,淚窩是閉合著的,有時候則會張開,顯出深深的窩洞。

成年的雄性小麂,擁有發達的犬牙,露出嘴外,形成獠牙。下頜門齒和犬齒均集中在頜骨前端,與前臼齒形成一個齒間隙。

在外表上,小麂與赤麂長得很像,所以常有人混淆了。其實,仔細看,還是能發現它們有明顯的區別。

首先,赤麂的體型比小麂更大;其次,赤麂的體毛是紅棕色的;赤麂的頭部較小麂,要更狹長。

03有4個腺體,淚窩可自由開合,分泌出物質標記領地

小麂廣泛分布於安徽、陝西、甘肅、四川、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湖北、貴州、雲南。

主要棲息在小丘陵、小山的低谷或森林邊緣的灌叢、雜草叢中。怯懦膽小,性格孤僻,喜歡獨居或者雌雄同棲,很少結群活動。

它不僅與赤麂長得像,就連生活規律,也與赤麂相似。經常遊蕩在棲息地附近,早晨與黃昏時候活動最頻繁,在林子裡覓食,不過很少遠離自己的「家鄉」。

由於對自己「家鄉」的依戀,小麂也會有標記領地的行為。它兩眼之間有兩個額腺,兩眼前有兩個淚窩,這4個腺體可自由開合。

4個腺體會分泌出帶有氣味的油脂物質,塗抹在自己的領地周圍,作為標記。因此,它去覓食不會離開領地太遠,而且不會迷路,隨時可以找到自己的領地方向。

04常用舌頭舔眼睛與四肢,偶爾會去舔食巖石上的鹽分

小麂是謹慎膽小的食草動物,吃多種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枝葉、幼芽,也吃花和果實。

當它外出覓食時,行動總是很謹慎,慢慢地潛行,哪怕正在享用食物,也會隨時留意周圍的情況。

它的舌頭十分靈活,常常會伸出舌頭,向臉上捲曲,舔自己的眼睛。還會扭轉頭部,伸出舌頭舔四肢與臀部。

據科學家觀察,小麂除了舔自己的眼睛與四肢,偶爾還會去舔巖石。巖石上硬邦邦的,什麼也沒有,小麂為什麼要去舔巖石呢?

原來是因為,小麂體內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才會四處舔食含鹽的土壤和巖石,以維持體內正常生理機能。

05受驚逃跑時,邊叫邊翹起尾巴,警示同伴

小麂生性膽小,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被驚擾,哪怕是很微小的異常聲音,都足以引起它的重視。一旦發現有異動,就會迅速逃離,使敵害難以接近。

雖然雄性小麂頭頂上有犄角,嘴巴上長了獠牙,但卻沒有戰鬥力,不能抵禦天敵,而只是用於和同類打架,爭奪配偶。

不過它擁有靈活的軀幹和敏捷的聽覺器官,當它受驚時,會發出短促洪亮的吠叫聲,並以最快的速度,猛撞進高草叢或繁茂的森林中,利用灌木隱蔽自己。

小麂雖然喜歡獨居,卻是挺講義氣的,當它意識到危險,並逃跑時,會邊跑邊叫,以此警示自己的同伴:快逃!

在逃跑時,小麂與赤麂、毛冠鹿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一遇到危險就舉起小白旗。它們會翹起尾巴,露出尾巴內側的白毛。

結語

由於小麂聽覺靈敏、膽小,受驚即逃走隱藏起來,在野外很難觀察到實體。而神農架出現的白化小麂,更是珍稀中的珍稀。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林業網、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科學之友》、CCTV

相關焦點

  • 神農架發現一動物遍體雪白,頭頂有兩隻角,常用舌頭舔眼睛
    經過該局科學研究院核實,確認這隻罕見的野生動物是白化小麂。01神農架為何頻繁出現白化動物?小麂是鹿科、麂屬的小型動物,體毛一般是棕褐色,但最近出現在神農架的小麂卻是全身白色。其實,這是動物界一種白化現象,是由於某種基因缺失導致的。野生動物之所以會白化,是因為它體內缺少酪氨酸酶,所以不能合成黑色素。
  • 「白化」小麂現身!神農架為何頻繁出現白化動物,專家給出推測
    神農架在我國湖北省西北部,並且是唯一一個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這只在神農架林區被發現的,正在悠閒地穿行散步、仙氣飄飄的野生白化小麂,遍體雪白顯得十分優雅靈動,頭頂上有兩隻角但是比較短小,經常會用舌頭舔自己的眼睛,外貌體型都與普通的鹿十分相似,但是體型卻比普通的小鹿要小很多。
  • 神農架首次發現白化紅尾水鴝
    新華網湖北頻道8月20日電(易偉)20日,經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專業講師王琛博士鑑定確認,9日、15日、16日,三次在神農架林區松柏鎮青楊河河道旁拍攝到一隻毛色灰白,腹羽和翅上覆羽有黃色斑點,與雌性紅尾水鴝體型一樣,且一同棲息的鳥為白化紅尾水鴝。
  • 神農架深處30多種動物「白化」,被列為禁區,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
    神農架在如今湖北省境內,是一個森林資源富饒,卻也比較神秘的地方。關於神農架我們不得不講一個中國古代的神話小說,在上三皇五帝時代,有一個長著牛頭讓人身的人,因為他強壯勇敢,被族人推舉成為炎帝,那個人就是神農,當時的神農是三皇五帝之一。
  • 老虎的舌頭都是倒刺,被它舔一口會怎樣?不妨看看
    就這樣的場景並不足以證明他的強大,只要你仔細看一看他的舌頭,或許就已經明白。在飼養基地這裡的飼養員,為了讓這些老虎舒服的度過,炎熱的夏季,會為他們製作各種口味的冰激凌。剛聞到這些冰糕的味道時。老虎快速的奔跑了過來,甚至用自己的舌頭不斷舔著。
  • 領域不同的6個未解之謎,神農架的白化動物,你知道嗎?
    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數角落仍然處於文明的黑暗中時,美洲的墨西哥灣海岸上出現了這樣一種文明——奧爾梅克。它曾在高原上大興土木,建造城市,但到公元前900年前,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們突然消失了。神奇的地獄之旅之謎----死時臨近時是什麼感覺?近半數的人會產生意識從自身分離出去的感受,覺得自身形象脫離了自己的軀體。
  • 被老虎舌頭舔一下,真的會掉一層皮嗎?老虎為何比獅子厲害?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家裡有隻小老虎,它們是貓科動物的縮小版就是貓咪!當我們被貓咪舔的時候,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像砂紙在手上打磨一樣,很是粗糙、乾燥,跟狗有完全不同的體驗,狗舔起來黏糊糊的,唾液比較多。這是因為貓科動物粉色的舌頭上有非常多朝向喉部的倒刺,這些倒刺由角蛋白組成,其實就是人類指甲的成分。
  • 農村老人說「不要被熊舔,臉都能舔掉」,這是真的嗎?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都知道,在家的時候,老人經常會跟我們講一些道理,以及在生活當中的一些禁忌,其中有很多是他們在生活當中感悟出來的一些道理,也有的是從先輩那裡代代相傳下來的知識,那麼很多農村老人都說「不要被熊舔,臉都能舔掉」,這是真的嗎?
  • 白化動物怎樣產生的
    同種動物間一般在外部形態上總是相同的。但在高等動物中偶爾也會發現在同一種群中有異於同種動物的個體,這就是在體色、羽色或毛色上與同種其他所有個體有明顯差別的一種異常現象,這種體色異常的個體一般都呈白色,但在其體內結構和各種臟器與同種的其他個體並無差異、也具有繁殖後代的能力,我們稱這種外形上白變的動物叫作白化動物。
  • 野生動物的舌頭究竟能有多危險?被老虎和熊舔一下得掉層皮
    如果養過貓咪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貓咪的舌頭上是有倒刺的。那其他是不是也有動物舌頭上有倒刺呢?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舌頭上有倒刺的動物吧。作為同為貓科動物的老虎,也和貓咪一樣長了一舌頭的倒刺,作為百獸之王,老虎舌頭上的倒刺十分堅硬,甚至能將附著在獵物骨頭上的肉給刮下來,骨頭吃得乾淨無比,作為一枚吃貨,看到這波操作,不由的就發出感嘆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看來我的百獸之王,也有吃貨屬性,而且這舔骨頭的技術可比我們熟練多了。
  • 為什麼人類不吃鹽就會死,而動物卻不需要?
    2、表哥家以前養了十幾隻黑山羊,經常見到三三兩兩不是舔樹根就是舔石頭,甚至伸出手掌也會被舔,後來才知道這是羊在舔鹽吃,缺少了一樣會死亡,但動物和人有兩點不同,第一,動物補充鈉元素的方式比人要廣泛,人大部分的鈉元素來自於食鹽,動物可不是,動物可以通過捕食其他動物、舔石頭,舔自己或者其他動物的尿液獲取鈉元素,同時自然界的水,鈉元素含量也比人類喝的開水要高。
  • 白化動物普遍都很稀少,在中國卻發現了20多種,這是為什麼?
    白化動物大家應該不太熟悉,可能有些人會說白色的動物不是很常見嗎?比如銀狐、白狼、北極熊等等都是白色的動物。不過其實白化動物並不是指身體白色的動物,而是指那種本來應該是其他顏色,但是基因變異了之後身體變白的動物,其實可以理解為人類的白化病。
  • 神農架發現野生華南虎?
    平均海拔1700米的神農架,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制,氣溫偏涼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中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深山密林中,金絲猴、羚牛、黑鸛等珍稀動物享受著無人打擾的快樂。自上個世紀以來,神農架還一直流傳著神秘的「野人」傳說。
  • ​野生動植物|神農架投入百萬元為野生動物越冬補食
    ​野生動植物|神農架投入百萬元為野生動物越冬補食 2020-01-19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農架的白色動物到底是怎麼回事?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眾所周知,很多動物都有保護色,比如蜥蜴的變色功能,也有的生物進化成與周圍環境顏色相似。你知道體型巨大的獅子也有保護色嗎?沒錯,就是位於非洲的白獅,它又被叫做「白化非洲獅」,白獅可不是得了白血病的那種病態白,而是由於基因變種。有科學家表明,白獅可能是一種遠古的品種,因為當時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極,為了自我保護,進化了一身潔白的皮毛。
  • 豹子舌頭的倒刺有多可怕?只是輕輕舔幾下,就把人的皮膚舔破了
    在陸地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猛獸就是老虎、獅子、豹子這些大型貓科動物了,它們體態勻稱,動作迅捷靈敏,撕咬和爪擊都非常致命,當之無愧的處於大自然食物鏈的頂層。那麼你知道嗎,這些大型貓科動物可不止有尖牙利爪能當做捕獵的武器和工具,它們的舌頭也一樣相當危險。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豹子舌頭的倒刺有多可怕?老外還親手做了一個試驗。
  • 峨眉山又現九節狼:人家吐舌頭,才不是賣萌,是用來嗅敵人的氣味
    峨眉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繁茂的植物資源,為種類眾多的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一個優越的生態環境,所以,在峨眉山如此狹窄的區域範圍內就分布有野生動物2300餘種。峨眉山四周為陡峭的懸崖,山頂植被以高大的峨嵋冷杉,下面生長著冷箭竹,其間還生有大量的杜鵑。
  • 白化動物,幸耶!不幸耶!古人的祥瑞象徵
    動物的白化現象從低等的腔腸動物到高等的脊椎動物均有發現,白化病一般是由於動物的眼睛和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缺乏或黑色素的生成發生障礙所導致的一種體色異常病,但不同動物的白化機理有所不同。
  • 老虎舌頭上長滿倒刺,如果被老虎舔了一下,到底會掉幾層皮?
    老虎作為百獸之王,無論是攻擊性,還是威懾力上,都很難找到與其抗衡的對手,更有一句老話說。老虎舔一下,就能讓人掉一層皮,真的有那麼誇張嗎?家裡養過貓咪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貓咪平時喜歡舔自己的毛髮,那看似柔軟的舌頭上,長滿了又細又尖的倒刺,其實不止是貓咪貓科動物舌面的皮膚上,都布滿了角質化的倒刺,它們非常堅硬,像銼刀一樣有鋒利。
  •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原標題: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家住豐臺區洋橋西裡的石先生撿到一隻「怪鳥」,它外形像麻雀,卻通體白色,尤其眼睛更是特殊,是鮮豔的紅色。專家鑑定,這是一隻白化了的麻雀,比較罕見。  石先生說,這隻白色小鳥是他在小區樓下撿到的。前天下午,他正在樓下乘涼,發現了這個小東西。「當時有隻麻雀帶著它飛,小鳥撞到樓下的儲物間門上,就掉到地上了。」石先生救起了小鳥,發現它和普通的麻雀長得很不一樣。這隻小鳥雖然個頭兒像麻雀,全身卻是白色,只有頭頂有一點淡淡的褐斑。另外,小鳥的眼睛是紅色的,和普通麻雀也有明顯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