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 海月 圖/記者 稅曉潔
昨日,神農架科學考察隊通過本報向外界獨家披露:考察隊於6月7日在神農架發現的大量大型貓科動物留下的梅花足印和毛髮,初步推斷是一隻體型較大的虎所留。考察隊長王方辰說,從現場系列痕跡鏈到後續室內所做分析比對,科考隊員在認真、慎重地深入研究後初步認定,腳印和毛髮的所有特徵均指向華南虎。
經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廖慶生在該院與華南豹、東北虎、孟加拉虎毛髮對比,通過對足印尺寸分析,推測該虎體長2.8米左右,接近華南虎最高紀錄的雄性個體。目前,有關dna的毛髮鑑定還在進一步進行中。
半年間,房縣和神農架多人目擊老虎
這支神農架科學考察隊是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奇異珍稀動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生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方辰,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奇異珍稀動物專業委員會委員徐曉光,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廖慶生,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奇異珍稀動物專業委員會委員、本報記者稅曉潔和北京工商大學廖亮等組成。
平均海拔1700米的神農架,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制,氣溫偏涼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中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深山密林中,金絲猴、羚牛、黑鸛等珍稀動物享受著無人打擾的快樂。自上個世紀以來,神農架還一直流傳著神秘的「野人」傳說。
這支神農架科學考察隊,多年來一直在神農架尋找「野人」。在神農架有關部門及木魚鎮木城賓館支持下,該考察隊於今年3至6月多次深入神農架深山密林考察。本報記者稅曉潔全程參與考察。
此前,該考察隊於2010年12月接到過房縣「野人」考察基地考察隊員於軍報告,在保康縣與房縣交界處有眾多村民目擊老虎;今年3月,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猴子石野生動物保護站袁裕豪報告曾經目擊老虎;今年5月,神農架林區老林灣林業保護站報告有人目擊老虎。
神農架發現大量大型貓科動物足印和毛髮
6月7日,考察隊在神農架核心地區考察時,意外發現大量大型貓科動物足印和毛髮。經現場測量,多枚較為清晰的梅花狀足印長度為22—24釐米,寬度也為22—24釐米。對應在足印上方和附近的5處樹幹上,同時發現近百根動物毛髮。
神農架野外考察結束後,6月23日,廖慶生將這些毛髮送交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有關專家通過與現有東北虎、孟加拉虎和華南豹的毛髮進行電子顯微鏡對比,確認此次發現的野獸毛髮為虎的毛髮。
隨後,考察隊將《關於神農架地區發現野生華南虎蹤跡的報告》通報給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神農架林區等有關部門。
採集毛髮顏色特徵屬於華南虎毛色獨有特徵
7月6日,神農架林區向外界公布了利用野外紅外監測設備拍攝到的動物圖像,包括金絲猴、蘇門羚、毛冠鹿、豪豬、鬣羚、豹貓、黑熊等多達50餘種。
考察隊長王方辰說,根據這次現場發現的系列證據以及在實驗室進行反覆分析比對,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現場發現的22—24釐米梅花形貓科動物足跡,遠大於該地區其它已知貓科動物足跡每個細節的所有尺寸 (其它貓科動物指金錢豹、金貓、豹貓等神農架在冊種類);毛髮採集處距地面垂直高度達110釐米,神農架地區其它已有記錄的貓科動物身高均遠小於這一高度;光鏡下觀察東北虎、華南豹與這次採集的樣品有明顯區別。東北虎與華南豹的針毛均有黑色毛尖,而採集樣品毛尖為白色,毛幹通體呈鮮豔橙黃色,而華南豹與東北虎毛幹只有上端為棕黃色,其它部分為白色。採集毛髮這一顏色特徵屬於華南虎毛色獨有特徵。
電鏡分析表明,神農架採集的毛髮表面鱗片結構為扁平形,而做過電鏡分析的東北虎毛髮,表面鱗片就是扁平形。我國豹的幾個亞種毛髮表面鱗片結構與虎毛的表面鱗片結構有明顯區別。
王方辰認為:「綜上所述,這次在神農架採集的鮮橙色毛髮,無論從現場系列痕跡鏈到後續室內所做的分析比對,均指向毛髮的脫落者屬於多年來一直不敢肯定是否已經滅絕的華南虎。」他希望後續科考架設的野外紅外監測設備,能夠拍攝到華南虎的活體。
神農架環境適合華南虎及更多野生動物棲息
據了解,1977年,中科院組織32家大專院校110名科考隊員,歷時1年赴神農架開展科考,尋找傳說中神秘的野人。這次科考,沒有獲得野人存在的客觀證據,但意外發現了金絲猴。
近年來,又有目擊者在神農架、房縣一帶多次發現虎蹤!專家分析指出,植被豐富、有足夠的大型獵物生存,有水源,是老虎得以棲息的必需因素。華南虎則多棲息在野生動物特別是偶蹄類野生動物豐富的森林、灌木叢和雜草叢生的山地。
而從上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對華南虎及其食物的過度獵捕,對天然森林的大面積採伐,致使華南虎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華南虎的野生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神農架林區無人打擾的原始森林,成為華南虎及更多野生動物較為理想的棲息環境。
2003年9月25日《湖北日報》以《神農架又見華南虎》為題,報導了2003年9月5日下午5時左右,神農架保護區猴子石管理站袁裕毫在保護站居住點附近公路上發現一隻身長2米有餘的華南虎。
據介紹,野生華南虎及圈養華南虎均已經處在極度瀕危狀態,此次發現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可以說是挽救華南虎這一極度瀕危物種的最後一線希望。考察隊希望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此次發現,迅速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對神農架地區展開調查研究,完善保護措施,拯救華南虎這一唯一獨屬中國的老虎亞種。
「野生華南虎可能沒滅絕」
——訪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奇異珍稀動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方辰
■記者 海月
疑似野生華南虎蹤跡的發現,有哪些重要意義?昨日,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奇異珍稀動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生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方辰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野生華南虎可能沒有滅絕!」
王方辰說,華南虎是處在食物鏈頂級的大型貓科動物中唯一以中國命名的老虎亞種,為我國所獨有。華南虎毛色黃中帶紅,金光閃閃,威武而華麗。「如果說大熊貓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友好與善良的話,則華南虎應該代表著中華民族英勇強悍的另一面,是我們民族的重要圖騰之一。」
目前,我國已有20多年沒有發現野生華南虎,神農架所在的秦巴山區更是30餘年沒有華南虎的確切消息。有觀點認為,野生華南虎已經或基本上滅絕。然而,目前圈養的70餘只華南虎,僅有5隻具有繁育能力。而且這些虎全部來自於5隻貴州產華南虎和1隻福建產華南虎,在長達20餘年的繁殖過程中,已達6代以上,不僅種虎數量沒有擴展,而且質量已經嚴重退化,近親繁殖極其嚴重,種群退化十分明顯。王方辰認為,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圈養華南虎的滅絕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王方辰說,神農架華南虎與我國目前圈養華南虎在血緣關係上相距可能最遠,對於改變近親繁殖,優化圈養華南虎種群,恢復華南虎的種群健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神農架華南虎的出現,是挽救華南虎這一極度瀕危物種的最後一線希望。」「根據研究結果表明,此次發現應該是一隻體型較大的虎,說明其生境良好,體格強壯。」王方辰說,保護好其安全與繁殖既是維護神農架虎種群健康與發展,更是保障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其珍稀程度不言自明。
王方辰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根據此線索,進行深入考察研究,以利於下一步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連結
華南虎
華南虎又叫廈門虎、中國虎或南中國虎,是虎的一個亞種,生活在中國南部,是虎現存所有種類中瀕臨滅絕的一種,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曾廣泛分布於中國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廣闊地區,以及陝西、隴東、豫西和晉南個別地區。成年雄虎從頭至尾身長約2.5米,重約150公斤。雌虎從頭至尾身長約2.3米,體重約110公斤,尾長80-100釐米。
2000—2001年的華南虎及其棲息地調查搜索過程中,沒有看見一隻野生虎身影,一些學者認為野生華南虎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