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虎咬死山羊的地方
南方網訊 近日,記者從華南瀕危野生動物研究所獲悉,廣東粵北山區頻頻傳來發現華南虎的腳印、糞便等消息。該地區到底是不是真有「獸中之王」華南虎?記者連日來聯同廣東省林業局、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等多位專家深入到粵北始興縣車八嶺、仁化縣、樂昌等深山老林地區,進行了一次驚險而刺激的尋虎大行動。
據專家介紹,近10年來對華南虎的調查發現,僅在南方部分省區野生華南虎目前僅剩20~30隻,其中與湘、贛接壤的廣東粵北林區有6~8隻。同時,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 F)最近列出的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生物物種中,華南虎高居前列。有專家估計,現存5個亞種的老虎當中,最先滅絕的很可能是中國的華南虎。
野生虎拖走大野豬
記者隨同廣東省林業局畢肖峰工程師、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省動物學會秘書長袁喜才等一行5人於5月13日早上8點從廣州出發,沿京珠高速公路北上。我們首站是廣東始興縣的車八嶺。
一路上,袁教授向記者介紹,車八嶺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以保護森林和野生動物為主的保護區之一,屬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總面積達7545公頃。全區以中山低山為主,相對海拔在500~800米左右,最高峰天平架海拔1266米,是華南虎活動的中心地點。區內保存著130多公頃高山灌叢草坡,植物種類以芒草、杜鵑、小葉石楠等組成,草被層叢高茂密,是華南虎經常出沒的地帶。
威猛的華南虎
車八嶺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5月14日上午,牛家山鄉上菅村一名30來歲名叫德古的人,在天平架周圍的山坡上親眼目睹一頭體重約100多公斤的華南虎撕咬野豬的驚險一幕。
5月14日凌晨5點多,記者一行跟隨車八嶺工作人員冒雨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牛家山鄉上菅村。在村民的引領下,終於見到了德古。隨後,德古帶領我們順著一條小道往天平架方向走去。德古告訴記者,由於天平架一帶經常有野豬出沒,村裡人經常在天平架周圍的樹叢裡放著一種15~20釐米的夾子夾野豬,一般隔三五天就上山巡視。去年德古就曾用夾子夾到3頭100多公斤重的野豬。德古告訴記者,他目前已在不同的山林放了5個夾子,現在要走的地方只是其中一處,「小心走路,不要被夾子夾到了。」德古不時提醒著。
約走1個多小時,在一處斜坡式的山道旁,德古指著約200米處長滿喬灌木的斜坡告訴記者:「吶,我就是站在這裡發現老虎的,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害怕哩!那個夾子現在也找不到了。」
德古帶著我們繼續往前走,「那天上午(不知道幾點鐘),我像往常一樣上山巡視,當我離放夾子的地方還有數百米時,突然聽到一陣野山豬的嘶叫聲,我激動地猛奔跑過去,當時因激動過頭,一不小心滑了一跤。當我爬起來,也就是在我們剛才站的那地方抬頭看時,卻看到一隻長約1米左右、體重約100多公斤的黃斑老虎,它正用其有力的前掌和爪子猛力地拍打著野豬,並撕咬著野豬的喉嚨,被夾子夾住一條腿的野豬在拼命地掙扎。」
「我當時嚇得趴在雜草中動都不敢動,連呼吸都不敢……也不知過了多久,野豬沒出聲了,那隻虎就是在這裡拖著野豬往密叢中走去,我回家後就大病了七八天。」記者看到,德古的臉上不知何時已汗流滿面。不知不覺,我們已到達德古剛才所指的地方,德古指著一處雜叢說:「當時這夾子就擺放在這裡。」德古說,獵人一般放夾子,都會留一些東西作標誌,如在那裡將樹叢打成一個結或挖一個小坑等等。記者看到,在雜叢旁邊的確有一個直徑約50釐米、深30釐米的圓坑,但坑裡已長滿綠油的雜草。
德古大病一場後,過了10多天才向車八嶺保護區報告。當保護區工作人員去現場勘查時,由於那段時間雨水多,已看不到任何痕跡。
華南虎一次咬死5隻羊
在車八嶺呆了10來個小時後,5月14日下午2點鐘,記者一行又快馬加鞭趕往位於仁化縣長江鎮滸松村。2002年11月28日上午9時50分,村委會接到長江鎮滸松村臘樹下村小組村民曾考明的電話,稱其飼養的黑山羊,前日在野外被一大型食肉動物咬死5隻咬傷1隻。在目擊者之一的仁化縣林業局華南虎保護分站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直奔現場。
我們的車從仁化冒雨兩個小時趕到滸松村,不巧的是,曾考明一大早就出去了。從滸松村順著一條水泥路驅車向南行約5分鐘後,車便在一片稻田邊停下。華南虎保護仁化分站站長黃垂江指著一片斜坡對記者說:「那6隻羊就是在這片山疑被老虎咬的」。
順著一條布滿刺骨雜葉的羊腸小道,記者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上爬,心裡既興奮又緊張,腦裡不時浮現老虎的形象,好像一不小心老虎就從那密叢中猛撲過來。約爬了10分鐘,黃站長指著羊道旁一雜草地對記者說:「我們就在這裡發現被吃掉只剩下頭的黑山羊,旁邊是一攤已凝固的血跡……」黃站長又走到5米開外一處坑口深溝邊,「這裡又有一隻大母羊被咬傷」。記者看到那深溝約深50釐米左右,深溝那邊正好是一片稻田。黃站長又指著稻田100米處的地點說:「那裡又有一隻被咬死的山羊,當時旁邊有一堆燒掉的稻草灰,稻草灰上還留下清晰的足跡,成梅花形,無爪痕,長8釐米、寬9釐米。」黃站長稱,從當時的足跡判斷,是一隻動物所為。黃站長又指出200米處的一塊坑尾嶺稱,在那邊又發現兩隻被咬死的羊。當時整個田壠留下橫七豎八的血滴,場面令人毛骨悚然。
保護老虎可免莊稼被野豬糟蹋
坐落在廣東省始興縣車八嶺山腳下的龍口圍村,是一個只有230多人小村莊。一提到華南虎,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小孩,人人都能說出一兩個有關華南虎的故事。談起如何保護華南虎的問題時,村民們普遍持歡迎態度。
虎一般不主動傷人
一位阿婆稱,村裡雖然有獵槍,但由於大多村民都沒經驗,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敢輕易向老虎射擊。有一次,龍口圍村6位村民在傍晚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見一隻長1米多的華南虎正坐在一條隱蔽的小道上休息。6人當中有3人持獵槍,但誰都不敢打。不知誰說了一句:「快爬上樹!」其他人才回過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爬上樹,老虎回頭一看,在樹下繞了幾圈,吼了一陣子就走開了,其中2人嚇得面無人色。
動物學專家指出:一切獸類都是怕人的,只要人不去傷害它們,它們也很少傷害人類。專家稱,老虎之所以傷人,前提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一自然界規律。
人人都識老虎垇
始興縣發現的動物足跡可能就是野生華南虎
在與記者交談的數小時中,記者發現村民們幾乎都提到「老虎垇」這個地名。村民稱,老虎垇過去可是老虎的天下,鄉親們只要哪一天不見牛羊,第一時間就是上老虎垇尋找,那裡經常見到野豬、鹿、斑羚、牛、羊等偶蹄動物的殘渣屍體。
1979年春,車八嶺瑤民戴石妹,在老虎垇附近用鐵夾捕到一隻20公斤左右的雌性華南虎;1980年11月,瑤民戴紹金在瑤背坑獵到一隻約18公斤,剛脫離母虎獨立生活的雄性華南虎;1984年秋,梅子窩礦兩名職工在天平架採藥時,親眼看見一隻母虎帶著一隻虎仔悠哉悠哉地橫嶺而過,倆人嚇得爬上大樹,半天不敢下來;1986年5月,礦山地質隊員在天平架附近探礦時,發現一隻50多公斤重的山羊(蘇門羚)被吃掉,只剩下頭、腳和骨頭;1989年11月,瑤民戴金彪有天晚上在瑤背坑燒木炭時,聽到3聲虎嘯。
有虎可以防野豬
當記者提到是否擔心保護華南虎會對村民造成威脅時,許多村民紛紛說,從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他們很少見到老虎的身影了,而野豬卻越來越多,近幾年來不時看到野豬下山來偷襲村民的莊稼。對於華南虎的保護,他們覺得是一件好事,可以保住莊稼不被野豬吃掉。
「放虎歸山」將成現實
粵北頻現華南虎蹤跡
從始興縣到仁化縣,記者也一路聽保護區有關人士介紹,粵北地區是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交匯地區,屬季風溼潤氣候,雨量充沛,地質類型複雜,群山起伏連綿。與廣東省其他地區相比這裡地廣人稀,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森林植被生長十分茂盛,植物種類繁多。
華南虎出沒的地方
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袁喜才稱,由於該地區地形複雜,高山低谷交錯,森林遍布、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受人幹擾相對較少,很多自然保護區均集在這裡。因此,這裡也成為華南虎賴依森林環境生存的野生動物良好的繁衍場所。
對此,負責華南虎保護區管理工作的李石洲介紹,近10年經過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調查顯示,華南虎在粵北山區活動頻繁,區內先後發現華南虎掛抓、腳印、糞便、虎吼等信息36次,僅2002年就發現5次,如在2002年5月18日在樂昌市楊東山海拔1400米處發現了華南虎糞便。根據該保護區多年來的觀察和研究,估計該地區有華南虎5~6隻在活動。
欲劃三個重點保護區
據專家稱,老虎的存在,代表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老虎處於食物鏈的頂端,能抑制草食類動物的過度成長,只要老虎群在那裡生存,說明那裡的生態是平衡的。
對此,最近廣東粵北華南虎自然保護區邀請中南林學院動、植物和生態學專家、教授到該保護區進行實地考察,編制保護華南虎的總體規劃。據李石洲透露,準備將華南虎活動頻繁、自然環境保護良好的車八嶺、楊東山、羅坑的三個核心地帶,分別劃為三個核心區進行重點保護,區間還將建立以生態公益林為主的綠色通道作為華南虎活動的緩衝區,並在核心區建立華南虎觀察。李石洲表示,華南虎保護區將建立管理處,並在三個核心區各設一個管理站,目前這項總體規劃正在規劃當中。
加強野化訓練放虎歸山
袁喜才認為,保護老虎不單是僅僅保護老虎不被獵殺,從生態環境、野生動物資源、核心區的面積、生境廊道、人類社會的活動等,都應有保護與限制規定,強化法律執行力度。此外,野生華南虎數量已十分稀少,如果再忽視動物園虎的馴養發展工作,將會對保護華南虎的基因,克服小種群退化等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袁教授認為,放虎歸山是保護華南虎,擴大野生種群,克服野生種群衰退的希望所在,勢在必行。
廣州沙河曾有華南虎出沒
可能是野生華南虎的足跡
華南虎曾廣泛分布於華南、華東、華中、西南、西北的廣闊地區。東起浙江、福建,西至青海、四川,北自秦嶺、黃河一線,南至廣西、廣東沿海一帶。然而,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華南虎遭到滅種之災,建國後至70年代初據不完全統計,廣東共獵殺華南虎近50隻,當時虎被當成「害獸」而加以大量捕殺,當時廣東曾出現「打虎英雄」。
廣東省曾是華南虎廣泛分布的地區,是華南虎的主要產區之一。在20世紀40~50年代,多數縣份都曾有虎活動。甚至地處沿海的徐聞、陽江、臺山、中山、寶安、海豐、惠來等地都有虎的活動記錄。據有關資料記載,在解放初期,「廣州沙河鎮附近曾有虎出沒」。據介紹,那時候沙河還處於沙河公社,森林資源相當豐富,當時沙河鎮可以說是「水青山綠」,那地帶種植了大片的松樹、竹林、百千層等樹種,但70年代後,由於遭到自然災害影響,大片松樹減少;同時隨著經濟開發,森林的大面積採伐,華南虎的棲息地不斷受到破壞。
80年代以來,在政府和動物學界的努力和呼籲下,人們開始認識到華南虎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珍貴財富和自然歷史遺產。不能再當成「害獸」而捕殺了,已到了非保護不可的地步。
小資料:華南虎
華南虎比東北虎體型小、雄性150~200公斤,雌性100~130公斤。體毛桔黃近於赤色,條紋黑褐,並雜有菱形紋,比東北虎更豔麗。
華南虎喜歡獨來獨往,活動範圍很大,一般有100~200平方公裡。它們都有較固定的地盤,但虎之間的領地往往相互交錯或重疊。所以在同一個區域內可以發現有幾隻虎活動,這是它們在利用空間時有時間差。也就是在一個山頭有虎活動時,其他虎是不會出現的(發情期或帶仔虎除外),這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來源。
在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廣東省第一座自然博物館,記者見到3隻下山虎追逐著野山豬、斑羚等動物,再現了「獸中之王」昔日獨霸山林的風採,同時也讓記者上了一堂活生生的「華南虎保護課」。
防虎土法
放火燒道
首先是開闢防火線。當時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任饒紀騰剛來到車八嶺工作,發現一個奇怪現象:每一條小道兩旁明顯有被火燒過的痕跡.一問方知是瑤民幹的。原來那些瑤民曾因小道兩旁的樹木過多遮住視線,有時前頭有一隻老虎正走著,由於路窄看不清,往往走到跟前才發現是老虎。那時總會被嚇得屁滾尿流。對此,瑤民們想出一招:每年放火燒道,路燒寬後,就不怕老虎攻擊了。
樹叢連線
在車八嶺最高峰天平架,也是老虎出沒最頻繁的地帶。當時天平架山頂上有一種可以醫治風溼病的草藥「精雕竹」(音譯),許多礦山的礦工、瑤民經常到山上去採那種藥。他們為了防老虎,一到達山頂,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長在地上的樹叢連在一起。當遇到老虎走過來時,便拼命搖連在一起的那些樹叢,「絲絲索索」的聲音,總是讓老虎誤解以為是很多人或很多野獸而不敢過來進攻。
狗身塗毒藥
一些村民為了出於自身保護或想捕抓老虎心態,往往將毒藥塗在狗身上,然後將狗掛在樹枝上,飢餓的虎一看到獵物就在眼前,往往會將其撕下來,美餐一頓。最後卻因毒性太強而斷送生命。(編輯:李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