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這幾天,關於「拉尼娜」現象的發展消息是連續不斷出現,而香港天文臺在8月也進行了最新說明,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赤道中部和東部的海表溫度保持正常或低於正常水平。
根據最新的海洋觀測以及全球各種氣候模式的預測,赤道中部和東部的海表溫度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漸冷卻,這表明拉尼娜可能開始發展,所以2020年有概率發展出拉尼娜現象,如今是海洋異常波動!冷熱轉變之中。
同時也有人稱基本可以確定出拉尼娜現象的出現,當然從如今的情況來看,確實各大預測機構都認為接下來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將會越來越明確,所以需要時刻關注拉尼娜現象的發展,這是會帶來氣候的波動的。
那麼拉尼娜現象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綜合現有的情況來看,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概率相對來說越過了「中界限」。8月各大氣象預測機構分別表明了結果,NOAA、日本氣象廳顯示概率為60%,40%會保持中性狀態,而澳大利亞氣象局認為有70%。
所以相對其他都是不低的。當然在2020年——年初的時候,全球還醞釀出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所以今年如果再出現拉尼娜現象,確實在驗證大家說的如今的氣候可能屬於多變模式。
一般情況而言,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是具有「置換規律」的模式,會出現相互或者間歇性的出現,但是這個規律不一樣會一直準確,連續出現同一種現象已經出現了。
所以就算是拉尼娜現象會連續出現也不奇怪,厄爾尼諾在2019年發展了,在2020年不也出現了,這裡參考為主,不過對於這兩種情況來說,都是屬於正常的氣候現象,所以不是什麼奇怪或者罕見的現象,但是這兩種現象產生的影響確實截然不同的。
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分別影響多大?
我們就以2020年的例子來說明,2020年在確定厄爾尼諾現象之後,無論是對海洋區域還是陸地區域,都產生了影響,海洋主要就是颱風發展。
根據統計數據來看,在2020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時候,就單獨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發展可以說是極其的少,這完全屬於氣候異常波動,雖然這不能完全保證所有情況都是與厄爾尼諾現象存在關係的,但是它的影響也是存在一部分的,同時對夏季的降雨也產生了影響。
所以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在2020年已經明顯體現了,而對於拉尼娜現象,出現的結果是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同時對我國的一個影響可能是最為明顯的。按照常年的情況來說,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容易造成我國冬季氣候偏冷,容易出現冷冬。所以在大體的情況之下,2020年的氣候可能會因為拉尼娜現象的發展而出現較大的波動。
今年是「極寒」冬天?冷得發抖?
當然這不能這樣說,這是無法進行肯定的,雖然我們一說到拉尼娜現象的醞釀,大家都會想到08年的雪災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拉尼娜現象都會發展成為這麼兇猛的氣候現象,同時也沒有那麼巧合就出現了各種符合規律性的氣候現象。
加上在如今本身就是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我們地球的升溫已經是非常的明顯。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數據顯示,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直到最近10年,氣溫已經升高了約0.8℃。
所以說升溫明顯,而拉尼娜現象的出現不一定能夠完全逆轉這種氣溫偏高的局面,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極端性的寒冷或者說極寒模式可能也會出現,冷得發抖可能或短時間出現。
在全球變暖之下,本身沒有拉尼娜現象的發展,也可能會出現極端性的寒冷天氣,這是屬於全球變暖引發的一種「連鎖效應」,所以說無論今年有沒有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大家都要注意極端性的天氣變化。
綜合情況來說,拉尼娜現象的醞釀已經在出現,無論是從公布的結論,還是從現有的指數來看,都是大概率會出現的,而對於我國的影響有多大,除了全球變暖的影響因素之外,還需要看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時候強度有多大,所以這是一種多重效應的模式,而對於冷冬還是暖冬,其實這也不是我們如今應該說明的問題,大家要記住一點即可,如今的極端氣候現象可能是增加了不少,無論是冷熱其實多數都是屬於一個短暫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