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杭州市郵政分公司商務投遞局投遞員王飛在傍晚時分將一大包煎好的湯藥送到病休在家的王女士手中時,藥包還是熱乎乎的。上午,王女士剛剛去醫院看過中醫,當天晚上,她就拿到了根據藥方煎好的湯藥,望著郵政投遞員離去的背影,她起先在醫院辦理「郵局免費送藥」手續時心存的疑惑已經蕩然無存,心頭新添的是對郵政新服務的感謝與信任。
事實上,很多和王女士一樣的病患,都經歷了從疑惑到驚喜的過程,對郵局適應市場變化、滿足民眾需求而推出的便民新業務讚不絕口。一句句稱讚化成一句話,是「郵局真的變了,變得更貼心了。」
商務投遞提供個性化服務
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個性化投遞服務需求,自2011年起,浙江全省11個地市郵政都建立了商務投遞隊伍。「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商務投遞運營體系應運而生。
杭州商務投遞局定位為獨立的經營部門,把業務和服務、經營和投遞融為一體。中藥配送項目由於投遞服務質量穩固、方便百姓生活,得到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認可,形成了一塊投遞服務金字招牌,目前杭州中藥配送項目每日可達3000單。
溫州市分公司採用集中化管理,先後開拓了同城重要商務函件、電銷保單、體彩配送、保險理賠取件、鮮花等(同城物品)配送業務,服務能力基本覆蓋整個溫州市區。
金華市分公司實現了精品郵路、標準郵路、個性郵路的投遞分等級管理,在對待重點、高端用戶方面,推出了一環線以內20分鐘隨叫隨到的特色承諾服務,從而達到了網絡改造緊貼客戶發展需要,因地制宜開展投遞服務的目的。
紹興市分公司採取專人「直投到戶、收投相見、直接反饋」的投遞方式,以加大投遞深度、滿足個性化需求,促進函件業務發展,個性化隊伍的成立既提升了紹興郵政投遞隊伍的服務品質,也為紹興市分公司拓展商函業務打下了基礎。
村郵站、E郵站聯手解決城鄉投遞難題
在農村,從村委會到村民家,被喻為農村投遞服務的「最後一公裡」,長期以來,這「最後一公裡」走得非常艱難。現在,浙江建起了2.6萬個村郵站,村郵員們服務的對象便是廣大村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每天及時將信件、報刊和包裹投遞到戶,同時通過信息化平臺代收、代繳各類社會公共服務費用,代售飛機票、長途客運票,以ATM、商易通等方式提供助農取款服務,村郵站使農民真正享受到了「家門口、零距離」的便捷服務。
為了加快城鄉信息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浙江省郵政公司通過村郵站,創新推出「浙鄉郵禮」農產品配送項目,還不斷疊加網絡代購、彩票、演出票代售,藥品、品牌包裹配送等服務項目,促進「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以村郵站為節點建設新型投遞網,成為政府服務民生、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平臺。
在城市,「E郵站」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截至8月底,浙江省各市和31個縣(市)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E郵站」達1116個,至今年年底,全省計劃將建成E郵站1500個,其中杭州1000個,力爭三年省內實現E郵站主要城市全覆蓋。今年1-8月累計投遞快遞郵件64.1萬件,其中各社會快遞公司郵件58.6萬件,佔91.4%,已有40多家社會快遞公司的3400名快遞員註冊使用E郵站平臺。如今,利用浙江郵政「E郵站」公共開放平臺,政府、社會和百姓共同關注的城市電商快遞「最後100米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信息化手段,提升投遞服務效率
只有創新才有出路,郵政普通投遞的作業狀態增加了投遞管理的難度,傳統的手工管理帳簿已經無法描述投遞班組、道段真實的生產情況,自2013年起,浙江郵政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不斷探索,提升了管理效率。
通過投遞系統對國內小包投遞情況的監控,極大地提升了各級投遞管理人員對投遞系統的應用水平,提升了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浙江郵政投遞整體的信息化管理與應用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名址建設一直是浙江郵政工作的重點,浙江省中小企業居多,地址變化較頻繁,只有通過投遞員一點一滴地做好數據維護工作,才能夠得到最準確的地址數據。為了提高數據質量,加強日常檢查的力度,浙江郵政明確數據日常檢查的辦法、內容,突出日常檢查的重要性,建立了一整套的名址維護機制。
在信息化引領下,浙江郵政開發並使用全省「電子地圖查詢系統」,採用地圖分層技術,在浙江省標準地圖的基礎上疊加了住宅小區圖層,通過標註全省所有11個地市,62個縣(市)住宅小區信息點,覆蓋了近377萬條信報箱數據資料和網點、村郵站、信息化報刊亭等數據。「商圈+數據」的可視化查詢模式,直觀高效、操作簡便,實現了數據與客戶的「零距離」。
從傳統的投遞組網方式向信息化引領的新型投遞網轉變,正是浙江郵政「草本」向「木本」轉型的有效實踐。通過浙江郵政這張綠色的投遞網絡,更多的便捷服務正源源不斷走進城市、鄉村的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