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報名時間:2020年7—2021年1月 ||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協辦單位:小米集團|| 以「人才創新、技術開源」為主題,以「發展中國科學軟體生態」為目的,匯聚各種優秀國產開源軟體。
1.活動目的
我國科研領域,長期以來依賴國外商業軟體,對科研信息化的發展帶來較大的阻礙。開源軟體的開放性特點非常符合科研領域的軟體需求,對於我國的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一種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本次活動依託「中國科技雲」科學軟體開源社區,將開源文化融入到科學研究中,不僅匯聚一批優秀的國產開源軟體,而且逐步營造科研人才生態環境,為突破商業軟體技術壟斷,完善自主創新的人才培養戰略,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019年,首屆中國開源科學軟體創意大賽的舉辦在業內反響強烈,各科研院所、高校團隊以及企業公司團隊代表積極報名參賽。大賽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通過專家評審團嚴格的把關與評審,最終篩選出優秀的高分開源作品十餘款。
2020年,期待已久的第二屆中國開源科學軟體創意大賽正式啟動!本屆大賽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小米集團協辦,大賽將繼續以「人才創新、技術開源」為主題,以「發展中國科學軟體生態」為目的,匯聚各種優秀的國產開源軟體。
2.日程安排和比賽流程
2020年7-11月 報名時間、作品投遞
2020年12月 初賽評審
2020年12月 複賽作品相關材料準備
2021年1月 複賽作品評審、答辯
頒獎典禮具體時間視情況而定
3.參賽方式
團隊(或個人)參賽團隊可通過登錄「科學軟體開源社區」進行報名。
4.作品評審
a)參賽作品要求:
(1)競賽面向科研工作者和廣大高校師生,自願報名,免費參賽。
(2)作品不限行業、領域,要求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能夠填補國內領域空白,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規範、標準。不得抄襲、剽竊他人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侵權的法律責任由侵權者承擔。
(3)作品必須具備可交互界面包括但不限於用戶圖形界面、Web界面或者命令行界面。
(4)作品必須可分離原開發環境,具備可演示的運行環境,能夠在組委會提供的測試帳戶上編譯/運行或自行提供編譯/運行環境。
(5)作品允許使用他人開原始碼,但必須在保持原有版權的基礎上,註明出處和其他開原始碼的依賴關係。提交作品時,必須在分析設計文檔中明確說明作品中其他開原始碼的作用及所佔比例。
(6)作品應能正確運行並可達到預期結果。作品應與設計文檔描述的功能一致,如未能實現設計文檔中描述的所有功能,應註明未實現功能及其所佔比例和重要程度。
b)報名提交資料:
(1)作品說明頁,要求如下:
作品標題、摘要、軟體分類、應用領域、開放源碼組織認可的開放源碼許可證類型等軟體基本信息。
開源團隊名稱、成員及聯絡方式,如有指導老師,也應提供老師姓名及聯絡方式。
實際應用的作品,應提供軟體使用情況報告以及用戶反饋意見等。
(2)作品須提供完整的信息,包括可執行軟體包、原始碼、編譯安裝腳本、自述文件和版權說明等。源碼提交或github等網站的項目地址。
c)參賽者提交報名信息後,進入初審環節。初審分析設計說明書要求:
軟體背景及應用領域。
同類軟體國內外現狀及分析對比。
作品特點和設計思路。
功能描述。
體系結構和關鍵技術點。
功能模塊設計。
軟體部署及維護說明。
測試報告用戶手冊。
總結。
初審通過後,進入中科院軟體評估專家系統進行評審。經過專家評審後,可以認證為「已評估軟體」。
d)初賽通過後,進入複賽流程。入圍選手按照競賽組委會要求,進一步提供相關文檔,文檔綱要如下:
(1)描述作品的應用領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實現模型。
(2)系統設計架構概述、創作思路、對使用的技術機制進行分析,對各模塊進行功能描述。
(3)測試計劃、測試方法與測試用例。
e)作品的評審標準:
(1)作品必須具有創新性,實用性,設計的合理性,安全性、兼容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
(2)邀請專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並對團隊作品完成的質量、軟體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性能效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審。
(3)決賽入圍作品將在科學軟體開源社區進行推廣,評審團綜合軟體的開源許可證、行業認可度、軟體活力、社區支持等指標對作品進行評價。
(3)最終團隊成績,將在總決賽中的作品答辯環節的綜合評分後得出。評出團隊一,二,三等獎。
5.獎項設置
一等獎:一名,獎金30000
二等獎:二名,獎金20000
三等獎:三名,獎金10000
最具潛力獎:(若干),獎金3000
注:最終獎項為現金或等值小米產品
往屆回顧:
首屆中國開源科學軟體創意大賽的舉辦在業內反響強烈,各科研院所、高校團隊以及企業公司團隊代表積極報名參賽。小米集團雲平臺存儲團隊研發的「Pegasus分布式存儲系統」獲得冠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孫九林院士為其團隊代表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