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演員張嘉譯改名「張嘉益」的消息引發熱議。
官方微博已經更名為「張嘉益工作室」,新劇預告片裡也用了新名字。
新人改名不奇怪,但中年戲骨改名的確不多見。
新聞一出,議論大致分兩種。
一種是針對改名本身。
有人分析,張嘉譯身患強直性脊柱炎,多年深受病痛折磨,改名寓意「身體有益」。
更多的人,還是聚焦他的作品和演技。
「名字只是個稱呼,還是要看張嘉譯的演技。」
張嘉譯是妥妥的大器晚成實力派。
陳道明曾評價他:
「外形條件在男演員中不佔任何優勢,之所以能成為粉絲喜歡的男神,都是靠後天努力。」
他於北影表演系科班出身,卻不是老師眼中的演戲苗子。
相貌平平,沒有過人天賦和突出的才藝,在班上並不出挑。
畢業時,北影教授、著名表演藝術家馬精武對他說:
「你的形象受局限,可能畢業後不會演主角,更多的是配角,但你要堅持。」
可他連演配角的機會都沒有。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西安電影製片廠,美其名曰「國家職工」,其實就是打雜和跑龍套。
或只有兩三句臺詞,或一頓粗暴打殺,或蓬頭垢面認不出。
他就這樣陪跑10年,拿著微薄的工資,時不時還得「啃老」,發小都替他不值:
「你上了幾年北影有啥用,到頭來還不是和我們一樣。」
事業低谷,處處不如意。
25歲,他得了強直性脊柱炎,這個病被稱為「不死癌症」,發作起來疼痛難忍、脊背僵硬,難以治癒。
每天早上,他都要早起一個小時,用熱水衝後背,直到變軟能活動,才能開啟正常的一天。
以前還能憑危險動作在戲裡露個臉,可生病之後,連這個機會也失去了。
那時候,他覺得自己會隨時改行:
「25歲,你覺得你有大把的時間去完成你的理想。可那時候突然覺得,可能隨時做不了這一行。」
身體受限,無法拍戲的時候,他每天至少看兩部電影,揣摩演技。
據說,他把家附近三條街的錄像帶都租了個遍。
1
2000年,張嘉譯30歲,決定做北漂。
家人朋友不理解,覺得製片廠畢竟是鐵飯碗,再不濟可以搞搞內勤,生活總是過得去的。
可他想賭一把:「再不來北京就沒闖勁兒了,專業也要荒廢了。」
在北京,他住地下室、吃方便麵、沒有像樣的衣服,日子過得清苦。
當時,他的很多同學都在演藝圈有一席之地,但他要強好面不求人,一開始只能做劇務,後來才漸漸有了戲拍。
身在異鄉,沒名沒錢,遭白眼,受擠兌是家常便飯。
但他也堅持底線。
有一次,一導演對他演戲不滿意,「帶話把」地罵他,他出去抽了根煙壓住火後,義正言辭對導演說:
「我演得不好,你可以指著我鼻子罵,說我不配做一個演員。
但你千萬別這麼罵我,你要是帶話把兒地罵我,我不愛聽。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要有。」
第一部「正兒八經」的戲,還是好朋友、導演劉惠寧拉他去演的電視劇《前世今生》,劇中他和姜武、丁志誠演三兄弟。
為了讓張嘉譯覺得自己沒有「走後門」,劉惠寧從劇本、角色等各個方面做他的工作。
漸漸地,張嘉譯在圈內混了個「臉熟」,有了些人氣。
《國家使命》《半路夫妻》《國家形象》等劇中,他出演男二號,還主演了王小帥的電影《左右》。
演技受到認可,但戲紅人不紅,總是「差那麼一點」。
人們經常指著他「這不是那個誰誰誰嗎」,話到嘴邊卻叫不上來名字。
2
直到2009年的《蝸居》。
誰能想到,宋思明,這個原本設定的反面角色,讓張嘉譯一夜爆紅。
這個人物的成功,張嘉譯功不可沒。
他演繹了人性的複雜,有貪婪,有克制,有隱忍,有迸發,人物層次格外豐滿。
一時間,宋思明引爆了女性觀眾的熱議。
39歲的張嘉譯,也成了「大叔走紅」的代表人物,從此片約不斷,部部都是熱播劇。
《心術》中妙手仁心的醫生。
《懸崖》中捨身為國的共產黨特工。
《白鹿原》中磊落仁義的白嘉軒。
除了這些「偉光正」的大戲,《一僕二主》《美好生活》等國產家庭劇的「國民老公、國民老爸」,也幾乎被他包圓。
特別是去年大火的《少年派》中,張嘉譯演的「佛系慈父」林大為,一秒鐘就將觀眾代入。
無數網友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款直男。」
這十年,他把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和華鼎獎拿了個遍,也成為老少通吃的「師奶殺手」,收穫了超好的觀眾緣。
吳昕不止一次表示,喜歡大叔型,喜歡張嘉譯。
朱媛媛稱他有魅力。
與他做過多次「螢屏CP」的閆妮也表示,張嘉譯私底下是個暖男,「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他都兜得住」。
這次閆妮獲白玉蘭獎視後,也直誇張嘉譯名字改得好,因為總是「對別人有益」。
3
這幾年,從《蝸居》到《急診科醫生》再到《我的體育老師》,張嘉譯在熒幕上經常談「老少戀」。
也因在《我的體育老師》中娶了「90後小後媽」王小米,被吐槽「看上去違和」「老牛吃嫩草」。
他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只表示:娶了現實中的妻子,才是真正的「豔福」。
張嘉譯有兩段婚姻。
第一段婚姻據說很短暫,和同為演員的前妻因拍戲相識,閃結閃離。
他走紅後,這段歷史也被翻了出來,但他閉口不談,只說自己「太年輕不懂得感情」。
張嘉譯現在的妻子,是演員王海燕,兩人拍《國家使命》時相識。
張嘉譯演戲較真,總是修改臺詞,王海燕是急性子,兩人總是有摩擦,成天吵吵鬧鬧,成了相愛相殺的「冤家」,最終走到了一起。
婚姻裡,張嘉譯也是個直男。
油瓶倒了不扶、衣服掉了繞過去,這些事,全都幹過。
他愛打麻將,玩起來不分晝夜,妻子不高興,話裡有話問他「累不累」,他愣頭青地回答「不累,真不累」。
兩人吵架互不相讓,王海燕氣得摔門而去,他就乖乖在家裡等妻子回來。
備受妻子吐槽的他,卻是個女兒奴,女兒張譯心出生後,他走哪都把女兒抱在懷裡。
拍戲離家前都要做很久的思想鬥爭,說:「見到劇組小孩第一反應就想到自己的閨女。」
他對女兒的疼愛無以復加,李靜曾提醒他嬌慣女兒,他霸氣回答:「我肯定慣著她,我不慣著她誰慣著她。」
4
我們作為一個女性公眾號,其實很少寫男演員。
但我很喜歡張嘉譯。
18年龍套,9年北漂,1000多集電視劇,這是一個演員可貴的執著和堅持。
被曝改名後,有人拍到了張嘉譯花白頭髮、弓腰駝背的近照。
這張照片讓我百感交集。
人生碌碌,男神也要一樣老去。
我願意相信,他將名字改為「益」,是一份祈願。
任憑什麼偶像光環,終要落於這三餐一宿之肉身。
誰都不易。
健康地活著,是我們生而為人,最一致、也最素樸的心願。
張嘉譯曾說,希望自己「70歲還能演老頭,耗也要耗成表演藝術家」。
祝福他身體向好,一直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