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磁石的磁力是怎麼來的?和電磁感應現象有什麼關係?

2020-12-03 趣學習

大家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其中指南針的原理我相信最初古人是沒有完全弄明白的,但這世界上許多的事其實是不需要了解個盡然就可以實際應用了,指南針也一樣,從古至今它指引了多少旅行者前進的方向,但是發明指南針的古人甚至都不會知道地球是個球體,所以你和他談論磁石與地球磁場的關係也沒有什麼意義。

許多人最初接觸磁石的時候,一定會對其神奇的磁力感到不可思議,據說啟發愛因斯坦探索天性的就是來源於父親送他的指南針。那麼自然界的磁石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產生的,它和物理學上的電磁感應又有什麼關係呢?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知道,麥可·法拉第一般被認為是最早研究和發現了電磁感應的人,電磁感應現象是指放在變化磁通量中的導體,會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稱為感應電動勢或感生電動勢,若將此導體閉合成一迴路,則該電動勢會驅使電子流動,形成感應電流。

一般來說電磁鐵的原理就是利用了電磁感應現象,人們在導線圈中通電,用以來製造磁場。但是天然的磁石不需要人為通電,卻依然擁有很可觀的磁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現代科學普遍認為地球內部磁場的產生使某些天然物質,如三氧化二鐵,變成了天然磁石。

磁鐵礦是一種氧化鐵礦物,是鐵的主要礦石礦物之一。其最重要的物理性質之一就是磁性,並因此而得此名。

現在一般認為物質的磁性起源於原子中電子的運動,磁鐵吸鐵是由磁鐵的特性決定的,電流產生的磁場亦會磁化天然物質,磁化的物質產生電場,電場互相作用就會產生力的作用 。

物質大都是由分子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在原子內部,電子不停地運動,在原子核周邊形成電子云,而電子的運動過程會產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數物質中,電子運動的方向各不相同、雜亂無章,磁效應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數物質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呈現磁性。

鐵、鈷、鎳或氧化鐵等鐵磁類物質有所不同,它們的內部電子自旋可以在小範圍內自發地有序起來,從而在物質內部形成一個自發磁化區,這種自發磁化區就叫磁疇。鐵磁類物質磁化後,內部的磁疇整整齊齊、方向一致地排列起來,由於是一致排列不會出現相互抵消的情況,所以在宏觀上就產生了普通人能感知到的磁性。

磁鐵的吸鐵過程其實就是對鐵塊的磁化過程,磁化了的鐵塊和磁鐵的不同極性間產生吸引力,鐵塊就牢牢地與磁鐵「粘」在一起了,人們就會說磁鐵具有磁性了。

一般來說天然磁鐵的磁性與電磁鐵、超導磁鐵比起來要弱得多。如果需要比較強的磁性材料,通常只能使用人造的磁性材料(如:釹鐵硼)。

相關焦點

  • 指南針的原理是什麼?而地球磁場來源於自激發電?怎麼產生的?
    地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磁體,當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古人其實很早就發現了這種現象,但是最開始卻沒有將地球想像成一塊磁鐵。地球磁場的概念最初來自於英國的吉伯在1600年提出的「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石」。所以有關地磁場起源的推測已有近400年的歷史。
  • 磁鐵上的磁力是怎麼來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磁鐵究竟有什麼好不好玩的?想必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玩過,也應該很喜歡玩。磁鐵其本身就有內部結構按照相同方向排列,一端N極,另一端S極。吸鐵過程對鐵塊產生吸引力,磁鐵與鐵塊「粘」在一起,不同金屬的內部結構是不一樣的。磁鐵分為永久磁鐵與非永久磁鐵,永久磁鐵就是能夠長期保持磁性而不易失磁的天然產物,如磁鐵礦。非永久磁鐵需要某些條件下才能出現磁性,如電磁鐵。
  • 直流電磁鐵電磁力的計算公式
    電工之家:www.dgzj.com   QQ群:2179090關注電工之家官方微信公眾號「電工之家」,收穫更多經驗知識電磁鐵是靠磁力產生吸力的
  • 「磁石吸鐵,間隔潛應」:談談我國古人對「磁」的理解
    馬克思把指南針和火藥、印刷術三者,同稱為「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指南針正是根據物理學上的磁學原理創製出來的,它的發明說明了我國古代有著豐富的磁學知識。一、對磁體的認識磁體是指具有磁性的物體,它有天然的和人造的兩大類。四氧化三鐵就是一種天然磁體,它具有比較明顯的磁性,因此比較容易被人們所發現。
  • 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現象,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一、電磁感應現象1、磁通量: 在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與垂直磁場的面積S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即;一般情況下,當平面S
  • 電磁學基礎:電磁感應現象及楞次定律
    一、電磁感應現象當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電路中有電流產生,這種現象稱為電磁感應現象。1.產生感應電動勢的條件無論迴路是否閉合,只要穿過線圈平面的磁通量發生變化,迴路中就有感應電動勢。產生感應電動勢的那部分導體相當於電源。
  • 法拉第之前有人發現了電磁感應嗎?
    奧斯特關於電和磁相互作用—也就是電流的磁效應的發現,立即震動歐洲,很多人都展開實驗,實驗的目的是尋找奧斯特實驗的逆現象------磁產生電。1825年,瑞士的物理學家科拉頓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一個磁鐵插入連有靈敏電流計的螺旋線圈,來觀察在線圈中是否有電流產生。
  • 初中物理課堂 14.6 磁現象--電動機、電磁感應和發電機
    歡迎關注清華附中蔣物理公眾號本節課講解電動機、電磁感應和發電機
  • 電磁感應現象演示器(三)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為了直觀形象地說明自感現象,通常採用電感線圈和白熾燈泡來演示實驗。本例介紹的電磁感應現象演示器,採用電流表和氖指示燈來演示自感現象,實驗效果較好。電路工作原理該電磁感應現象演示器電路由電感器Ll、L2、開關Sl-S3、電池GB、電位器RPl、RP2和電流表PAl、PA2組成,如圖2-15所示。
  • 磁石造句和解釋_磁石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磁石(cí shí)。即磁鐵。磁鐵礦的礦石。即天然的吸鐵石。[秦牧《核心》:「磁石能夠把周圍的鐵吸引過來,但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卻不能夠發生這樣的作用。」]磁石在教材中的例句:1、後來,我又不滿足於只看一般的故事書了,學校圖書館那豐富的圖書又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27、我的「長生果」)磁石參考例句:1、少女的同情與溫柔,真有磁石般的力量。2、少女的同情和溫柔,真有磁石般的力量。3、她於他,是一塊相斥的磁石,從不曾真正看盡眼裡。
  • 磁力底座鑽孔機,又是一款神器...
    ,易於控制、節約能源、減少汙染、結構簡單、加工容易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機械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國內外發明的磁力機械越來越多,如磁力吸盤、磁力彈簧、磁力減震器、磁力齒輪、磁力聯軸器、磁懸浮軸承、磁力變扭器、電磁離合器和制動器等等。
  • 你見過這款磁力底座鑽孔機嗎
    、磁力齒輪、磁力聯軸器、磁懸浮軸承、磁力變扭器、電磁離合器和制動器等等。這些設備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帶有磁力的機械設備比普通的設備具有很多優點,而帶有磁力底座的鑽孔機就是最成功例子之一。▼視頻:磁力底座鑽孔機現場演示其實我們人類認識磁現象和應用磁性材料的歷史已很悠久。
  • 【3-2】4-4電磁感應現象
    電流的磁效應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任何通有電流的導線,都可以在其周圍產生磁場的現象,稱為電流的磁效應.二、電磁感應現象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稱為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 中國「磁都」 「磁力」十足
    近年,嶽陽通過舉辦展覽展銷會,推動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擴大行業影響。「國家磁力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磁力設備標準化工作組」雙雙落戶嶽陽,結束了磁力設備行業沒有國家標準的歷史——嶽陽在電磁行業領先地位由此確立。
  • 劃時代的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電磁感應現象解釋了電與磁之間轉換的原理,將電能的使用推上了歷史的舞臺,可以說沒有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就沒有後來的電氣時代,更沒有我們如今便利的各種電力設施設備。電磁感應現象可以說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是一種偶然,但是也是一種必然。
  • 麥可 法拉第是發明第一臺電動機和發現電磁感應的人
    麥可·法拉第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學生和助手,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麥克斯韋的先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由於他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
  • 電磁感應定律
    電磁感應是指因為磁通量變化產生感應電動勢的現象。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是電磁學領域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3-2】4-4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問題: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麼?一、感應電動勢1、定義: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感應電動勢。2、產生條件:穿過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與電路的通斷,電路的組成等情況無關。猜想: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           有關。問題1、在實驗中,電流表指針偏轉原因是什麼?電流表指針偏轉程度跟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有什麼關係?
  • 麥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的感應和電解定律,並且還發明了電動機
    麥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的感應和電解定律,並且還發明了電動機原創|簫笛帶你學歷史麥可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出生)是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他最著名的發現電磁感應和電解定律。13歲時,他成為倫敦一家裝訂店的差事男孩,在那裡他會閱讀他所訂的每本書,並決定有一天他會寫自己的書。然而,直到法拉第參加倫敦皇家學院的漢弗萊戴維爵士的化學講座,才得以最終繼續他的化學和科學研究。在參加講座後,法拉第將他所帶的筆記捆綁起來,並將他們送到戴維申請他的學徒期,幾個月後,他開始擔任戴維的實驗室助理。
  • 電磁感應加熱器半橋和全橋的區分和詳細解說
    要深入了解和解答這個問半橋和全橋之戰問題,必須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電磁感應定律?電磁感應定律最早源自丹麥科學家奧斯特於1820年發現電磁效應之後,有許多物理學家便試圖尋找電磁效應的逆效應,即磁能否產生電?後來,許多科學家都試圖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但都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