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了很多資料,感覺應龍和黃龍的描述還有特徵都極為相似,著名神話學家袁科認為黃龍即是黃帝時期的應龍,並有詳細證據論述。
應龍的特徵是生有雙翼,鱗身脊棘。在商周的銅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經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述異記》所記:「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先秦應龍紋
有古記載說應龍曾經幫助黃帝打敗蚩尤,殺死夸父,是黃帝的功臣。但是關於應龍,更多人知道的是它與女魃的愛情故事。
當時打敗蚩尤後,女魃身上的神力消耗盡,無法返回天界,只能留在凡間,所到之處,皆為大旱,久不見雨。
應龍神性為水,女魃神性為火,兩人本擁有相斥相剋,火之女魃卻愛上了水之應龍。
當年應龍因罪被鎖神鏈之樹,無法與應龍想見的女魃天天在樹下唱歌,以天界最美的歌聲來安慰應龍,動聽的歌聲使原本已經頹廢,絕望的應龍找到了新的希望。
日復一日,女魃卻因太過靠近應龍,使原本豔美的容貌漸漸醜惡。
當應龍成功返回天界時候,並不知道女魃的經歷,它以為那個擁有美麗歌喉的女子是別處的仙女。
悲傷的女魃身上的濁氣越來越重,居住的地方也越來越乾旱,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於是應龍被派遣下去殺女魃,女魃根本無力反擊,在消散的最後一刻,恢復了原先的容貌與聲音,應龍追悔莫及。
只能日日夜夜的用石頭雕刻女魃的樣子,生怕自己遺忘了她。
可是,到最後,應龍的翅膀都變黑了,身體逐漸石化,還是沒能等來女魃。
它不知道的是,女魃早已化為青鳥,日夜在它身旁悲鳴。
這個故事並無真實記載,是現在的人改編成的影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