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抗寒記|罕見寒潮來襲,冬小麥會被凍死嗎?專家給出定心丸

2021-01-09 農村大眾

寒潮來襲,氣溫驟降。1月7日,我省各地最低氣溫普遍降至-13℃~-20℃。其中,濟南最低氣溫降到-24℃,是自1951年建立氣象站以來,1月上旬的歷史最低氣溫。

許多農民朋友通過多種渠道詢問:這幾天,人穿著厚厚的冬衣,外出走在寒風之中,尚且被凍得瑟瑟發抖,而長在野外的成片的小麥,沒有遮擋,沒蓋被子,沒穿衣服,是否會被凍壞,能否挺過這場罕見的寒潮?

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法宏博士接受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專訪時,十分肯定地說,寒潮對山東冬小麥生長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依據地理地域、品種特性和栽培環境,我國小麥種植區域劃分為3個主區:春麥區、冬麥區和冬春麥混播區。

冬麥區又分為北部冬麥區、黃淮冬麥區、長江中下遊冬麥區、西南冬麥區和華南冬麥區。其中,黃淮冬麥區包括山東省全部、河南省除了信陽地區以外的地區、河北省中部和南部、江蘇及安徽兩省的淮河以北地區等。黃淮冬麥區種植的多數是冬性小麥品種或者半冬性小麥品種。

照片說明:寒潮來襲,冬小麥依然如故。(裴瑞玉1月8日攝於濰坊峽山區太保莊街道)

查閱小麥的起源發展史,可見:早在秦漢以前,我國多數地區種植小麥是秋天播種,夏天收穫的。從漢代起,秋種夏收的冬麥稱為「宿麥」,春種秋收的春麥叫做「旋麥」。由此說明,我國勞動人民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經把小麥定向培育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大類了。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小麥栽培區域在人力作用之下向周圍擴大。其中,向北發展的一支,逐步形成了抗寒力強和能在華北越冬的冬小麥品種。

作為我國冬小麥栽培的重要地區,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冬季氣溫低下,結冰時間較長,持續至少一個月,甚至長達兩個月以上。在如此環境中生長的冬小麥,由於長期在人工秋播之後接受嚴寒鍛鍊,其幼苗生長點保持在不分化狀態,苗期發育減慢,順利度過寒冬。因此,我們看到,冬小麥的第一個生長階段——苗期時間較長。這個階段必須滿足適當的低溫條件。假如溫度升高,冬小麥就不能順利通過第一階段(春化階段)進入第二階段(光照階段),以至於不能正常抽穗結實。

數千年來,冬小麥這個大家族,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低溫鍛鍊和自然選擇,至今已經變得抗凍能力超強,嚴寒奈何不了它,防凍自有妙術。從植物生理學的角度講,自晚秋到初冬,從初冬至「三九」,當氣溫逐步降低時,每一棵冬小麥植株內部都會發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新陳代謝速率降低,適應性增強,生命才得以延續。科研人員對不同農作物的耐寒能力做過試驗,在0.5℃~5.0℃的溫度中,水稻、棉花、花生等作物34~36個小時就會死亡,玉米、高粱作物等則受害較輕,大豆、黑麥等作物不會受害。而對於冬小麥來說,在不同生長發育期,其耐寒能力是不同的:拔節期,遇到-2℃~-3℃的溫度就被凍死了;到了越冬期,即使處於-20℃的超低氣溫之中,也不至於受凍死亡。

照片說明:寒潮來襲,冬小麥依然如故。(裴瑞玉1月8日攝於濰坊峽山區太保莊街道)

談到現在地裡生長的這茬冬小麥,王法宏說,就山東而言,還有兩個不怕凍的因素。一是,2020年降雨量大,全省大部分地區在850毫米左右,魯南地區超過1000毫米,土壤墒情好,小麥紮根深,因此抗凍能力強;二是,2020年秋天普遍播種晚,目前來看旺苗少,一類苗、二類苗超過85%,這也是冬小麥不拍凍的原因。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陳建志

相關焦點

  • 專家解釋:為何一個月內4次寒潮來襲
    據統計,當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體感溫度會下降6~8℃。持續的陰冷天氣,卻沒有讓望眼欲穿的小夥伴們等來昆明的雪。11日12時30分左右,昆明主城區開始下雪了,星星點點。由於這次過程中暖溼氣流不夠強勁,昆明主城區以雨夾雪或零星小雪為主。不少小夥伴疑惑,冷空氣單憑一己之力不能掀起一場大雪嗎?
  • 寒潮再度來襲 快穿上閨秘德絨纖維內衣抗寒吧
    本以為數九寒冬就這樣短暫的結束,沒想到新的氣象信息顯示,從下周四開始全國範圍內,尤其是山東、河北等地又將會迎來大面積降雪,甚至會出現暴雪。想必氣溫再次降低已然不可避免。此時,保溫就成了我們首先要解決的一大問題。保溫,怎能少得了閨秘德絨纖維內衣。  眾所周知,閨秘是一個全品類內衣品牌,除文胸、內褲之外,同時還有睡衣、居家服、保暖內衣、運動型內衣等共十五種服飾。
  • 冬天那麼冷,紅蜘蛛,蚜蟲會被凍死嗎?還需不需要防治?
    小麥苗進入冬季,生長變得十分緩慢,開始了抵禦寒冬帶來的不利影響,冬季帶來的大風,寒潮,寒流等天氣,會在冬季接連不斷製造降溫。使一些需要越冬的人們提前做好準備,小麥田間的紅蜘蛛和蚜蟲也不例外,在冬季會變得非常脆弱,基本沒有活力。
  • 罕見寒潮來襲,專家告訴你為什麼會冷到凍成狗了?
    今天冷風來襲,是不是特別想要躺在床裡,溫暖著被子不想出門呢?受到寒潮影響,中央氣象臺表示,22 日至 25 日繼續發布暴雪黃色預警,我國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有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局地降溫可達 12-14℃,陣風可達 7-8 級。寒潮主體今晚入侵我國,明後兩天中東部地區將迎來今冬最冷周末。
  • 寒潮天氣影響中東部地區,部分作物及經濟林果遭受寒凍害
    寒潮天氣影響中東部地區 部分作物及經濟林果遭受寒凍害 未來十天中東部地區氣溫先降後升 各地抓緊災後恢復生產 摘要:周前期出現寒潮天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大部地區氣溫驟降,周平均最低氣溫創1965年以來同期最低,北方設施農業和畜牧業安全生產受到一定影響,南方露地蔬菜
  • 寒潮 - 寒潮-資訊-中國天氣網<
    歷史上幾乎每次寒潮過程都會造成大面積的農作物受害,災害程度會因冷空氣入侵範圍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寒潮過境後,氣溫驟然下降,降溫可持續一天至數天。西北、華北地區降溫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溫幅度小,可以出現冰凍和霜凍現象。如在1955年1月,由於寒潮連續暴發性的南下,武漢出現了-14.6℃,上海出現了-19.2℃,南寧出現為-2.1℃的極端最低氣溫,海南島也出現了罕見的霜凍現象。
  • 4個「冬日抗寒圖鑑」 帶你感受到底有多冷 →
    在凍到開裂的寒潮天氣中 這4個「冬日抗寒圖鑑」 帶你感受到底有多冷↓↓↓ 「潑水成冰」是東北專屬?北京:我們不服! 一到寒冬 就到了東北老鐵們 展示「潑水成冰」 技術的時候 這不 隨著寒潮來襲 吉林省多地最低氣溫接近-30℃ 戶外愛好者們又開始了
  • 寒潮來襲 蒼南用電負荷接近夏季高峰 這群人鑽進深山保供電
    1月7日上午,2021年首個寒潮來襲,溫州蒼南縣橋墩鎮出現大面積降溫,玉蒼山景區迎來今年首次降雪,局部山區氣溫降至-6℃至-4℃,線路出現覆冰,國家電網浙江電力(蒼南)紅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溫興勉、林繩旭緊急出動,對10千伏玉蒼
  • 大雪封蝦塘,小龍蝦會不會被悶死、凍死?要不要破冰加高水位?
    大雪封蝦塘,小龍蝦會不會被悶死、凍死?要不要破冰加高水位?(左)&nbsp監利近期天氣&nbsp(右)稻田結冰疑問1:蝦苗會不會被凍死?疑問2:池塘結冰,龍蝦會不會缺氧、需不需要破冰?疑問3:平臺水位淺的需不需要或能不能加深水位?二、撥開迷霧,看清冰雪困境疑問1蝦苗會不會被凍死?
  • 寒潮來襲多地被「凍哭」 低溫津貼有著落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8日電 (熊家麗 張猛)近日寒潮來襲,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提示大家注意防禦大風降溫天氣。隨著各地大幅降溫,低溫津貼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 2020年特大寒潮來襲,對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有何影響?答案來了!
    對於農民來講,這一次的寒潮來襲,對於農業生產確實會有一些影響。但是總體而言影響不會特別大。為什麼這麼說呢?甚至可以說這一次寒潮對於農作物的生產來講還有一定的好處。因為前一階段天氣比較暖和,有一些蟲卵和病蟲害已經從深層土壤中爬出來準備孵化。而突然降臨的寒潮則可以將他們殺死,這樣對於春季夏季的蟲害可以起到一定的殺滅作用,到時候會儘可能地減少病蟲害對於農作物產生的影響。
  • 寒潮來襲 寵物衣服熱銷
    寒潮來襲,人們換上了更厚的冬裝。寵物們怎麼辦呢?不必擔心,寵爸寵媽們也為它們精心挑選了冬裝,幫助它們禦寒。連日來,記者走訪一些寵物店和飼養寵物的家庭發現,今年元旦以來,寵物衣服銷量不錯,預計過年前,還將迎來一波選購熱潮。
  • 寒潮定義及形成原因
    什麼是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所謂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南侵襲我國,造成大範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一天內達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 5℃以下,則稱此冷空氣爆發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
  • 氨基寡糖素對抗寒有何作用
    寒潮和霜凍能使植物受到傷害,受害的程度決定於作物的生育期及其組織器官、植物的年齡、健康狀況、降溫幅度的大小、持續時間長短以及結冰融冰的快慢。各種植物的抗寒性不同,我們把植物的抗寒性劃分為以下五種類型:不抗寒植物:這類植物生物膜的膜脂相變溫度在植株細胞液的冰點溫度之上,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產生細胞內結冰。它們在遭受寒害時,總是因為細胞內結冰而死亡。
  • 「霸王級」寒潮即將來襲!煙臺2020年最後一場雪……
    2020年最後一個周末天氣也應景給力舒適寧靜,陽光滿窗但是年末寒潮即將來襲!12月26日上午山東省氣象臺發布寒潮重要天氣預報多路冷空氣將組團來到山東中國天氣網介紹下周一開始將有今冬寒潮橫掃我國中央氣象臺首席孫軍分析稱這次寒潮天氣的降溫幅度將堪比2016年的「霸王級」寒潮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28日夜間到31日山東省將出現寒潮天氣,有大範圍雨雪
  • 大棚抗寒有了智能增溫器 已申請多項國家專利
    大棚抗寒有了智能增溫器 已申請多項國家專利 發布時間:2016年02月16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在近期的寒潮天氣中,這款「禦寒」神器為大棚保暖發揮了不小作用。  近期寒潮天氣期間,靈溪鎮璞融農場的番茄大棚裡,一臺臺罐狀的發熱物冒著熱氣,躥動著藍色火焰,這些設備就是溫室大棚智能增溫器。據介紹,這種增溫器採用酒精燃料,成本低廉、環保有效、便於攜帶,具有全智能可控溫系統,每畝大棚只要安裝2臺設備,就可以達到保溫效果。
  • 動態|2021的第一波寒潮,奉賢教育人有溫度
    幼兒園對加工好的飯菜,採取加蓋保溫的措施,給出鍋的飯菜裝入保溫桶,督促生活老師注意路途保溫及安全。飯菜進入教室後放入保溫籃,這樣後面添飯的孩子們也會吃到熱乎乎的飯啦!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我們決心把此項工作開展的一天比一天好,讓每個孩子在寒冷的冬天吃的開心,過的溫暖。
  • 2020年寒潮暴風雪預警齊發,菜農該如何減少損失?
    近日中東部地區強寒潮來襲 大範圍雨雪和大風強降溫將上線! 寒潮+暴雪預警齊發 大部氣溫暴跌 雨雪分界線抵江南 2020年首場強寒潮天氣來襲,中央氣象臺2月13日發布了今冬(2019-2020冬)首個寒潮黃色預警。
  • 寒潮來襲 北京晉元濱水公園滴水成冰
    本文轉自【IC photo】;2021年1月6日,北京,當地寒潮來襲,北京晉元濱水公園湖面冰封,呈現裸露的冰層、晶瑩剔透的冰塊、以及造型各異的冰柱、冰花等自然奇觀。當日,強勁的冷空氣如約而至,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
  • 「真·霸王級」寒潮來襲!風雲、海洋系列衛星嚴密監測
    「真·霸王級」寒潮來襲!▲ 風雲四號衛星監測影像(2021年1月7日7:35至11:00)其中,山東南部、江蘇大部、上海、浙江大部、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