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如約而至
雲南大部分地區都迎來了氣溫「速凍」
11日
滇東大部地區最低氣溫低於0℃
昭通、曲靖、昆明、文山、紅河部分地區出現小雪或雨夾雪
風雪中的銀昆高速(功山-待補段)
從1月8日至11日
雲南連續經歷了兩波寒潮,
昆明主城區的最高氣溫在一周內
從20℃以上跌至0℃附近
東川小卡公路k0至k5公裡由於路面結冰,東川交警格勒中隊已對該路段實施臨時性交通管制,並對過往車輛開展勸導提醒工作。
截至今天(12日)上午11時
雲南省又連發60條寒潮預警
為什麼那麼冷?
還要冷多久?
農作物如何抗寒減損?
今天雲報君為您帶來詳細解讀↓↓↓
一個月內,4次寒潮襲雲南
1月5日進入「小寒」節氣,當天昆明出現了入冬以來的最高氣溫22.1℃。這是典型的「鋒前增溫」現象,冷空氣一來,就把暖溼氣流擠得堆積在了部分集中的區域。
4次寒潮
2020年 12月20日6時
昆明主城區的氣溫只有2.5℃。
2020年 12月30日14時
昆明主城區的氣溫僅有5℃,較2020年12月29日同期下降14.4℃。
2021年 1月8日9時
昆明主城區的氣溫僅有2.6℃,和1月7日同一時段相比下降16.9℃。
2021年 1月11日7時
昆明主城區的氣溫跌破0℃,僅有零下1.9℃。
轎子雪山
氣溫超低,為什麼雪那麼小?
1月8日是「三九」的頭一天,這一波寒潮天氣的到來,正印證了「小寒」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以昆明主城區為例,24小時氣溫下降了9℃,日最低氣溫僅有2.2℃。經歷了1月9日到10日上午的短暫升溫後,10日晚上開啟了第二波寒潮天氣過程。
根據中央氣象臺24小時實況顯示,11日凌晨3點開始,昆明主城區氣溫跌破了0℃,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7時,僅有-1.9℃。直到16時,昆明主城區的氣溫才重新回到0℃。「除了氣溫之外,體感溫度還會受到風速、溼度和日照的影響。」省氣象局服務首席郭榮芬說。據統計,當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體感溫度會下降6~8℃。
持續的陰冷天氣,卻沒有讓望眼欲穿的小夥伴們等來昆明的雪。11日12時30分左右,昆明主城區開始下雪了,星星點點。由於這次過程中暖溼氣流不夠強勁,昆明主城區以雨夾雪或零星小雪為主。
不少小夥伴疑惑,冷空氣單憑一己之力不能掀起一場大雪嗎?對此,郭榮芬解釋說,僅憑冷空氣單打獨鬥,帶來的雨雪天氣範圍不是很廣,要有暖溼氣流的配合才會出現大範圍的雨雪天氣。
「這次冷空氣強度太大了,暖溼氣流太弱,兩者沒有達到勢均力敵的狀態,所以降雪的量級不大。」郭榮芬說。昆明中部以東以及滇東北地區是雪下得最集中的地方,而昆明周邊,例如轎子雪山這樣的高海拔區域的降雪對於冬季的雲南來說已經是常態。
為何這麼冷?
昭通市委宣傳部供圖
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從1952年到2016年,昆明出現降雪的天數是148天。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後,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昆明連續4年出現了降雪。2013年12月19日,昆明最低氣溫下降至-3.6℃;2014年1月23日,昆明主城區最低氣溫降至-1.8℃;在2016年1月23日開始的寒潮天氣過程中,昆明0℃以下的低溫持續了52個小時,打破了30年來的記錄。
從去年12月18日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雲南先後經歷了4次寒潮天氣過程。冷空氣為何如此頻繁?
郭榮芬解釋說,這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拉尼娜(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的助推導致了冬季冷空氣頻繁,雨雪天氣增多的情況。「全球變暖後,北極冰川融化形成了更多的冷氣團,冷空氣南下的頻率也增加了。」郭榮芬說。
從近30年的氣象資料來看,雲南在「小寒」節氣期間,平均降水量為12毫米,降水分布南多北少,平均雨日為2.6天。全省平均氣溫9.6℃,最高氣溫17℃,最低氣溫5℃,平均日照時數93個小時。據統計,在小寒期間,昆明平均氣溫低於大寒。因此「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這樣的場景在昆明的確是存在的。
省氣象臺:氣溫將回升
今天午後,昆明主城區氣溫將有小幅回升。省氣象臺預計,今日,昆明主城區雨夾雪轉陰,氣溫-1~5℃。全省範圍內,昭通南部、曲靖、昆明、玉溪北部、文山北部、紅河北部、楚雄東部、麗江東部雨夾雪(小雪)轉陰,迪慶多雲有陣雪,其他地區陰冷、局部有小雨。從昆明市氣象臺最新預報看,從13日開始,昆明將進入升溫通道,最高氣溫將回升至兩位數。
農作物如何抗寒減損?
1月11日,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在昆明舉行科技抗寒技術發布會,相關專家發布了茶葉、花卉、甘蔗、蔬菜、馬鈴薯、草莓等作物抗寒減災技術措施,幫助農民朋友科學合理應對寒潮對農作物帶來的不利影響。
相關專家以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將不同作物防控凍害的技術措施對媒體朋友進行講解,並同步錄播培訓教程,通過媒體向全省發布,指導農民和各類經營主體有序開展防災減災指導服務。同時,相關專家還深入到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現場指導各地區做好農業防寒減災的各項工作。
///
作物防寒減災技術措施
///
一、花卉 專家介紹,一是及時修復加固溫室和大棚骨架及棚膜。雪後應立即清除積雪,對溫室中柱部位加固,加固壓膜線。二是採取防寒措施。增蓋雙層薄膜,套小拱棚,蓋地膜等防寒措施。有條件的可在大棚內採取臨時加溫措施合理調控溫室氣溫,如煤爐、電加溫、臨時可燃物,預防溫室火災。三是採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溫。裸露地面覆蓋稻草、稻殼、秸稈,同時控水。四是煙燻增溫。用蒿草、鋸末、碎柴、糠殼等進行煙燻。五是合理開展葉面施肥。已經受冷害和凍害的花卉要禁止使用促進生長的激素類肥藥。可以使用300倍液米醋噴葉,或噴施1%的磷酸二氫鉀,或防凍產品如綠比多(16kg水兌20ml)。六是注意病蟲害防治。加強灰黴病、霜黴病防治。七是及時加溫補光。在陰霾凍雨的天氣下,有條件的及時加溫補光,光強度維持在20000lX左右,熱帶、亞熱帶花卉溫度應維持在8℃以上,溫帶花卉最低不低於5 ℃。合理通風和控制旺長,天晴後溫室氣溫回升,防止氣溫突然回升過高,應及時通風。災後,應及時整枝修剪。
二、茶葉 專家介紹,一是適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配用磷、鉀肥,做到早施、重施、深施,提高茶樹抗寒能力。二是耕作培土。將茶樹兩邊的泥土向根頸處填高, 高處以5~10cm 為宜, 以免根部外露, 受凍害侵襲。三是覆蓋防凍。地膜或遮陽網直接覆蓋茶樹蓬面,高出蓬面10~20cm的架棚覆蓋效果好。稻草、玉米杆、綠肥稈、雜草、茶枝等材料覆蓋,對極端低溫的防控效果更佳。四是噴水防凍。當對有噴灌條件的茶園,可以在氣溫降低到0℃左右時噴灌,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但是應注意,一旦噴水開始,必須要連續噴水至日出,中途不得停止,否則更易受害。五是煙燻防凍。當寒潮來臨、氣溫降至2℃左右時,可用柴草、谷糠等在茶園內根據風向、地勢(窪地或北坡)、多處設堆,進行燻煙。能減少冷空氣下沉,提高地面溫度,減輕霜凍危害。六是搭棚防寒。株距大、樹勢衰弱的古茶樹、大茶樹,有條件的可用遮陽網、防凍保溫罩或薄膜將樹冠覆蓋,可有效提高樹體防風、防寒抗凍能力。
三、草莓 專家介紹,一是農業措施。前期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保持植株健壯,可一定程度提高抗寒性。二是保溫、加溫措施。通過設施進行防凍,比如雙層膜、蓋棉被、蓋遮陽網、蓋薄膜等。三是煙燻措施。用柱香、稻草、木材等煙燻(棚內、棚外),棚內加溫設備的應用,熱風機、暖水管等。四是植物防凍劑的使用。五是避免因防凍引起的病害:注意通風、控制溼度等防止病害的發生。
四、甘蔗 專家介紹,一是及時處理收砍。灌水處理:甘蔗受凍害後有條件的地方宜儘快灌水,提高蔗田溼度,既可防止再次受凍,又能逐步減輕霜凍蔗的進一步惡化。及時砍收:糖廠要根據蔗區受災情況,及時安排受災甘蔗的砍運榨工作,減少蔗糖分損失。同時注意選擇晴天、蔗地土壤乾燥時收砍。快鋤低砍:在收砍甘蔗時,採用鋒利的鋤頭或蔗刀,實施快鋤低砍,促進受災甘蔗低位芽的萌發,避免蔗蔸再傷害,保護宿根蔗。二是砍後科學處理。施肥培土:受災甘蔗收穫後,要及時進行施肥蓋土,施用尿素15-20 kg然後進行培土覆蓋(覆土厚度4 cm~6 cm),增加蔗蔸營養,也可多施釀熱性的有機肥和磷肥,提高蔗田溫度及蔗蔸的抗霜凍能力。地膜覆蓋:在進行施肥培土後,要及時組織地膜或蔗葉覆蓋,採用地膜全覆蓋,提高蔗地土壤溫度和溼度,促進蔗蔸蔗芽萌發。合理布局:以保護宿根甘蔗為重點,適當發展新植蔗。在受凍蔗區,在新植蔗面積劇減的情況下,少挖宿根甘蔗,擴大留宿根蔗的比例;新植甘蔗要注意選種,選擇沒有受災的甘蔗做種苗。三是推廣應用抗寒品種。對於頻繁發生低溫凍害的蔗區,加大雲蔗05-51、雲蔗05-49、雲蔗08-1609和柳城05-136等強抗寒性甘蔗新品種的推廣應用。
五、蔬菜 專家介紹,對於設施蔬菜,一是加固設施,提高大棚抗風雪能力,棚內增設(加密)立柱,加固棚架;破損的棚膜及時用透明膠帶進行修補。二是關閉棚門、兩側裙膜、天窗,進行保溫。三是採用三膜覆蓋,在鋪設地膜的基礎上,在大棚內架設小棚,可使棚內溫度提高2~3℃。四是加溫防凍,棚內溫度長時間處在0℃以下時,可採取盆火或爐火臨時性加溫或者採取油酊、地暖線進行增溫,防止凍害。五是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和葉面肥,增強抗性,增強蔬菜抗寒能力。植株葉面噴施甲殼素、海藻酸等全營養葉面肥及植物源生長調節劑提高蔬菜植株抗寒能力。
對於露地蔬菜,一是使用塑料薄膜、無紡布、遮陽網等覆蓋材料直接進行覆蓋防寒,防止凍害。二是畦面上覆蓋幹稻草、秸稈、草簾等,減少地面熱量的流失,增強保溫作用。三是儘量用滴灌來澆小水,如果不是特別的乾旱,能度過最近的寒潮期,可以不澆水。
六、馬鈴薯 專家介紹,一是覆蓋物防霜。在霜凍期的每天下午6點後至第二天中午之前,霜凍結束氣溫穩定回升後可揭去農膜或覆蓋物,用稻草、麥稈、草簾、樹枝、樹葉、塑料膜(推薦)等覆蓋物,霜凍來臨前用塑料膜(推薦黑膜)覆蓋馬鈴薯壟窪或搭建塑料小拱棚,也可在馬鈴薯播種時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可達到增溫、保水、保肥,能減輕霜凍危害的效果。二是灌水防霜。可減輕霜凍災害,一般可提高低溫1-3℃,是減輕霜凍的有效措施。一般使用漫灌、溝灌,澆透畦面,灌滿畦溝保溫,漫灌時間以不超過10 h為好。對未出苗的馬鈴薯田塊,灌水不能泡至種薯,以防爛種、爛芽,可灌至半溝,霜凍結束後及時排乾。三是噴水防霜。在進入霜期後,需要每天進行田間巡查,發現馬鈴薯植株葉片表面結冰後,在太陽出來之前,用噴霧器在葉片上噴水防霜。四是燻煙防霜。在霜凍或強冷天氣來臨前或期間晚上至次日天亮前,在種植田塊上風口方向,根據種植面積設置若干火堆,燻煙釋放濃煙,不可明火,使煙霧停留在離地較低的空間瀰漫,提高氣溫,達到防止霜凍的目的,一般可提高低溫1-2℃,一種古老的防霜減災技術。五是早播避霜。選用早熟馬鈴薯品種+早播,可馬鈴薯苗期和生長中前期儘量避開霜期。品種可選擇麗薯6號、雲薯304、希森6號等,在保證種薯休眠打破的同時儘量早播、早收。
馬鈴薯霜凍災後如何管護?專家說,一是及時防病。苗期地上部凍死但地下仍能恢復出芽的,要及時清除凍死的地上植株死苗,並噴灑敵克松800~1 000倍液,或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止病害感染,促進地下莖塊重新長出新芽。二是及時補肥,促進生長。霜凍後忌立即施肥,應在馬鈴薯長出新葉後,勤施薄施速效肥料。推薦噴施葉面肥(400-500倍胺基酸類葉面肥),或0.3%尿素水+0.3%磷酸二氫鉀溶液。三是重災田要及時改種。對已凍死絕收或受災嚴重的馬鈴薯田塊,要及時改種生育期短的時令葉菜如小白菜、春菜等作物,既可利用已施於馬鈴薯田地中的肥料,減少成本,又可增加一季收入,彌補損失。四是適時搶收:對已經進入成熟期的馬鈴薯,災害來臨之前選擇合適時機搶收上市,減少損失。
冬天空調取暖 這些竅門要知道
01
空調溫度先高后低
剛剛打開空調時,可以先設置比預期稍高的溫度,讓房間快速溫暖起來,等溫度適宜時,再將溫度調低,改為低風量或節能模式,以減少能耗。
02
開空調時開會兒窗
空調啟動後,吹出的風會將室內的灰塵揚起來,因此每次剛開空調時,先開窗通風幾分鐘。空調閒置的時間越久,開窗通風的時候相對要多一些,讓空調積存的細菌、黴菌儘量散發。
03
空調風扇向下吹
空調製熱時,讓出風口向下,利用熱空氣比重輕的原理,吹出的熱空氣自然向上升,從而令整個房間溫暖起來,制熱效率大幅提高,節能又減耗。
雲南仍在「陰冷模式」
但氣溫正在緩慢回升
太陽就快出來嘍!
RECOMMEND
推薦閱讀• 雲南省婦聯:高度關注「昭通7歲女孩在校內疑遭猥褻」事件,堅定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最高法:侵害未成年人的重大犯罪,該判死刑的要毫不手軟
• -2℃!昆明下雪了!
原標題:《雲南還要冷多久?專家解釋:為何一個月內4次寒潮來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