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個月時間為何4次寒潮來襲?專家解釋:與「全球變暖」有關

2021-01-12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1月5日進入「小寒」節氣,當天昆明出現了入冬以來的最高氣溫22.1℃。這是典型的「鋒前增溫」現象,冷空氣一來,就把暖溼氣流擠得堆積在了部分集中的區域。從1月8日至11日,我省連續經歷了兩波寒潮,昆明主城區的最高氣溫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從20℃以上跌至0℃附近。

風雪中的銀昆高速(功山-待補段)

4次寒潮

2020年12月20日6時

昆明主城區的氣溫只有2.5℃。

2020年12月30日14時

昆明主城區的氣溫僅有5℃,較2020年12月29日同期下降14.4℃。

2021年1月8日9時

昆明主城區的氣溫僅有2.6℃,和1月7日同一時段相比下降16.9℃。

2021年1月11日7時

昆明主城區的氣溫跌破0℃,僅有零下1.9℃。

昆明主城區:氣溫跌破了0℃ 寒潮帶來「頭皮雪」

1月8日是「三九」的頭一天,這一波寒潮天氣的到來,正印證了「小寒」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以昆明主城區為例,24小時氣溫下降了9℃,日最低氣溫僅有2.2℃。經歷了1月9日到10日上午的短暫升溫後,10日晚上開啟了第二波寒潮天氣過程。

1月10日8時至11日8時,昭通北部、曲靖南部、文山、昆明南部、楚雄南部、玉溪東部、紅河南部、普洱南部、西雙版納陰有小雨局部中雨。其中,鎮雄、永善、威信、大關、彝良、昭陽區、魯甸、文山市、太華山、硯山、西疇、丘北、會澤、師宗、馬龍、富源、麒麟區、霑益、陸良、瀘西出現小雪或雨夾雪,羅平出現凍雨。

截至11日18時,全省各級氣象部門先後發布了61條寒潮預警信息。省氣象臺11日8時45分將寒潮藍色預警升級為寒潮黃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昭通、曲靖、文山、紅河、玉溪、昆明、楚雄東部日平均氣溫將下降到4℃以下,且最低氣溫低於1℃。昭通、曲靖、文山北部、昆明中東部、紅河東北部將出現雨夾雪或小雪。

根據中央氣象臺24小時實況顯示,11日凌晨3點開始,昆明主城區氣溫跌破了0℃,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7時,僅有-1.9℃。直到16時,昆明主城區的氣溫才重新回到0℃。「除了氣溫之外,體感溫度還會受到風速、溼度和日照的影響。」省氣象局服務首席郭榮芬說。據統計,當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體感溫度會下降6~8℃。

持續的陰冷天氣,卻沒有讓望眼欲穿的小夥伴們等來昆明的雪。11日12時30分左右,昆明主城區開始下雪了,星星點點。有網友調侃:雖然小如「頭皮屑」,但四捨五入也算是下雪了。

由於這次過程中暖溼氣流不夠強勁,昆明主城區以雨夾雪或零星小雪為主。不少小夥伴疑惑,冷空氣單憑一己之力不能掀起一場大雪嗎?對此,郭榮芬解釋說,僅憑冷空氣單打獨鬥,帶來的雨雪天氣範圍不是很廣,要有暖溼氣流的配合才會出現大範圍的雨雪天氣。

「這次冷空氣強度太大了,暖溼氣流太弱,兩者沒有達到勢均力敵的狀態,所以降雪的量級不大。」郭榮芬說。昆明中部以東以及滇東北地區是雪下得最集中的地方,而昆明周邊,例如轎子雪山這樣的高海拔區域的降雪對於冬季的雲南來說已經是常態。

轎子雪山

為何這麼冷?小寒勝大寒 常見不稀罕

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從1952年到2016年,昆明出現降雪的天數是148天。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後,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昆明連續4年出現了降雪。2013年12月19日,昆明最低氣溫下降至-3.6℃;2014年1月23日,昆明主城區最低氣溫降至-1.8℃;在2016年1月23日開始的寒潮天氣過程中,昆明0℃以下的低溫持續了52個小時,打破了30年來的記錄。

東川小卡公路k0至k5公裡由於路面結冰,東川交警格勒中隊已對該路段實施臨時性交通管制,並對過往車輛開展勸導提醒工作。

從去年12月18日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雲南先後經歷了4次寒潮天氣過程。冷空氣為何如此頻繁?郭榮芬解釋說,這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拉尼娜(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的助推導致了冬季冷空氣頻繁,雨雪天氣增多的情況。「全球變暖後,北極冰川融化形成了更多的冷氣團,冷空氣南下的頻率也增加了。」郭榮芬說。

從近30年的氣象資料來看,雲南在「小寒」節氣期間,平均降水量為12毫米,降水分布南多北少,平均雨日為2.6天。全省平均氣溫9.6℃,最高氣溫17℃,最低氣溫5℃,平均日照時數93個小時。據統計,在小寒期間,昆明平均氣溫低於大寒。因此「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這樣的場景在昆明的確是存在的。

氣溫將回升 明起昆明最高溫將回升至兩位數

今天午後,昆明主城區氣溫將有小幅回升。省氣象臺預計,今日,昆明主城區雨夾雪轉陰,氣溫-1~5℃。全省範圍內,昭通南部、曲靖、昆明、玉溪北部、文山北部、紅河北部、楚雄東部、麗江東部雨夾雪(小雪)轉陰,迪慶多雲有陣雪,其他地區陰冷、局部有小雨。從昆明市氣象臺最新預報看,從13日開始,昆明將進入升溫通道,最高氣溫將回升至兩位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專家解釋:為何一個月內4次寒潮來襲
    今天雲報君為您帶來詳細解讀↓↓↓一個月內,4次寒潮襲雲南1月5日進入「小寒」節氣,當天昆明出現了入冬以來的最高氣溫22.1℃。這是典型的「鋒前增溫」現象,冷空氣一來,就把暖溼氣流擠得堆積在了部分集中的區域。
  • 全球氣候變暖,為何寒潮頻頻來襲?權威解析來了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為何寒潮頻頻來襲?具體來看,近日的寒潮受「一北一南」兩大因素雙向夾擊影響。首先是北極海冰因素。北極是冷空氣的「老家」,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由於全球氣候變暖,2020年9月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第二低值,極地渦旋減弱,難以「固定」冷空氣。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總體上看,入冬以來,全國平均氣溫-4.4℃,較常年同期偏低0.6℃,為自2000年以來的第6冷,2013年以來第2冷。很多人對前不久的「歲末寒潮」印象深刻。一年裡最冷的時間來了眼下是隆冬時節,尤其1月中下旬全國氣溫處於全年最低的階段。可以說,我們現在經歷的,正是這個冬天最冷的一段時間。從未來預測看,後期還會有冷空氣活動,強度達不到過去這兩次全國型寒潮的程度,但部分地區的氣溫還有可能會持續偏低一段時間。
  • 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專家:北極快速增溫,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
    來源標題: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看專家解讀! 專家認為,北半球寒潮頻繁南下恰與全球變暖有關。「正常情況下,西風帶可牢牢圈住極地地區的冷空氣。全球變暖使北極溫度升高,『圍欄』西風帶不再牢固;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使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海溫變冷。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國平均氣溫為-4.4℃,較常年同期氣溫(-3.8℃)偏低0.6℃,為2000年以來第六冷。「近期冷空氣活動還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一段時間」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後期我國還會有冷空氣活動,或達不到過去這幾次全國型寒潮的強度,但冷空氣活動還是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人們熱衷於討論今冬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但現在還不能完全下定論。
  • 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1月6日,我國已經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這一天裡,不少人嚷嚷「凍哭」了。值得注意的是,預計6日晚到7日晨,全國會有15個省會級城市創下今冬氣溫新低,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即將拉開帷幕。近日,內蒙古部分地區最低氣溫跌至零下40攝氏度。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錫林浩特綜合維修段積極應對寒潮來襲,全力確保旅客出行。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全國多地氣溫創新低,對此,許多網友留言疑問:「不是總說氣候變暖嗎?為何今冬這麼冷?」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1月7日,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回應稱:「冷空氣頻頻來襲,恰恰與全球變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 北京——說好的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圖/王曉)今天(1月7日)06時,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降至-19.5℃,迎來1966年以來最冷清晨。今天白天,北京仍有陣風6、7級,最高氣溫僅-7℃,天寒地凍,公眾出行保暖工作要做好,避免在戶外長時間逗留,謹防凍傷。監測顯示,今早06時,南郊觀象臺氣溫降至-19.5℃,打破1969年2月24日-19.3℃的紀錄,迎1966年來最冷早晨。
  • 泡麵凍成乾脆麵,「王炸級」寒潮來襲,怎一個冷字了得?
    而南方的朋友也好不到哪去,以廣東為例,突如其來的寒潮,讓全省氣溫都不足10度,中北部普遍5度以下,再加上溼冷的北風呼呼吹,那叫一個酸爽,南方的小夥伴都懂的。 「全副武裝」也難敵寒風侵襲,此番降溫著實不容小覷。凍到開裂!真所謂是沒有最冷只有更冷。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氣象專家解析今冬寒潮現在很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比如北京,1月7日凌晨5點56分觀象臺最低氣溫顯示為-19.6℃,為1966年(-27.4℃,1966年2月22日)以後冬季最低值。那麼,為什麼今年冬天這麼冷?還有,既然天天講全球氣候變暖,怎麼現在又冷成這樣呢?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相關專家。專家介紹,全球變暖是現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
  • 北京氣溫達1966年以來 達多少度 說好的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京氣溫達1966年以來 達多少度 說好的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北京氣溫達1966年以來 ,達到了多少度? 7時,北京-19.1℃,天津-19.2℃,呼和浩特-29.7℃,濟南-18.3℃,石家莊-12.3℃,瀋陽-21.6℃。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國平均氣溫為-4.4℃,較常年同期氣溫(-3.8℃)偏低0.6℃,為2000年以來第六冷。近期冷空氣活動還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一段時間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後期我國還會有冷空氣活動,或達不到過去這幾次全國型寒潮的強度,但冷空氣活動還是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人們熱衷於討論今冬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但現在還不能完全下定論。一是今年冬季持續低溫天氣在歷史上看並非太極端,二是目前冬季還沒有結束。
  • 今年冬天為何格外冷?其實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
  • 文匯報: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我們的冬天反而變得更冷呢?難道是全球變暖真的停滯了?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文摘》專刊特約請《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權威氣象專家為讀者解疑釋惑。今年1月以來,歐洲中部至亞洲東部氣溫偏低2~4℃,其中中亞至東亞北部偏低4~6℃;歐洲先後經歷了4次寒潮過程,持續低溫超過20天。  低溫紀錄在各地屢屢出現。歐洲部分地區出現百年來最低氣溫,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等中東歐國家部分地區最低溫度跌破-30℃;2月2日,捷克最低氣溫達-38.1℃,波蘭部分地區降至-32℃。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
    「全球變暖」等話題也頗受關注入冬以來我國很多地方溫度偏低嗎?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為您詳解——平均溫度排名「還沒進前5名」記者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受寒潮影響,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的部分地區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其中瀋陽、北京、濟南、上海等地氣溫有可能創下或接近20年來的新低。
  • 氣候專家解析嚴寒天氣寒潮頻發將終結全球變暖?(圖)
    有觀點認為,這表明,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發生改變,氣候將由「暖」轉「寒」。  什麼原因導致最近頻繁出現寒流和暴風雪?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已經改變了嗎?本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氣候專家丁一匯,就人們普遍關注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析。
  • 又一波寒潮席捲我國,明明全球正在變暖,為什麼今冬這麼冷?
    寒潮的形成可能很多人認為,寒潮就是冷空氣,其實並非如此,只有在24小時以內氣溫下降8攝氏度,或48小時氣溫下降10攝氏度,或72小時氣溫下降12攝氏度,並且全天最低氣溫在4攝氏度以下的天氣,才能被稱之為寒潮。寒潮預警等級一共有3級別,其中藍色等級最弱,黃色次之,橙色最強。前幾天的跨年寒潮就是橙色級寒潮,而這一次則屬於藍色級寒潮。
  • 今年冬天為何格外冷?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
  • 為什麼氣候在變暖,今年冬天仍寒潮不斷?氣候越暖,寒潮越多嗎?
    今年的寒潮侵襲真的是讓人猝不及防,元旦前來了一波,現在第二波又來了。說好的氣候變暖呢?除了夏天的高溫不斷,冬天是完全感受不到氣候變暖的氣息。從前兩天開始,寒潮就已經開始影響我國的北方地區,中央氣象臺又一次發布了寒潮預警。今日(7號)到明晚,我國大部分地區將先後降溫6-8攝氏度,部分地區的降溫甚至可以達到10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