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朋友告訴我,在北京工作了這麼多年,頭一年這麼冷。今年的寒潮侵襲真的是讓人猝不及防,元旦前來了一波,現在第二波又來了。說好的氣候變暖呢?除了夏天的高溫不斷,冬天是完全感受不到氣候變暖的氣息。從前兩天開始,寒潮就已經開始影響我國的北方地區,中央氣象臺又一次發布了寒潮預警。
今日(7號)到明晚,我國大部分地區將先後降溫6-8攝氏度,部分地區的降溫甚至可以達到10攝氏度。我國的南北方0℃等溫線位於秦嶺淮河一線,降溫過後我國的最低氣溫0℃線將向南移動到江南和華南北部。本周末中東部很有可能將會迎來入冬以來最寒冷的幾天。
南方民眾將有機會感受北方人的冬天,但是並沒有雪可以玩,廣東朋友表示再次受到傷害。
寒潮是如何形成的?
寒潮實際上一種災難性的天氣氣候,不僅僅是降溫就能夠成為寒潮。當來自高緯度的寒冷空氣侵入到低緯度的時候,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夠成為寒潮的。
我國氣象部門規定一天內降溫十度以上,並且最低溫低於5攝氏度才能夠稱為寒潮。但是這種固定對南方朋友太不友好了,都是降溫,北方是寒潮,南方就不是,這不公平啊。所以後來又出了一些補充規定,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標準有所不同。
我們知道,緯度不同的地區接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赤道是陽光最為充足的地方,所以也是最溫暖的地方,然後溫度就大致會向兩極遞減。對於北半球來說,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所獲得的光照非常少,氣候非常寒冷,溫度最低的時候可達-70℃~-60℃,大量的冷空氣會在這裡聚集。一旦這些冷空氣形成氣勢比較強大的冷高壓氣團,它就會順著大氣環流開始向南入侵。
每次寒流爆發之後,這些冷空氣會開始減少,但是隨著冷空氣的進一步聚集,新一次的寒潮就又爆發了。
氣候變暖與寒潮的關係
今年冬天為什麼感覺這麼冷呢?實際上這是受到了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東南信風將溫度較高的海水吹向了太平洋的西部,導致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異常變冷。拉尼娜現象對全球的氣候有降溫的作用,其實早在今年夏秋的時候就有專家預測今冬的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機率達75%,看來還是比較準確的。
氣候越暖,寒潮越多是真的嗎?
氣候變暖已經是不再需要特別說明的氣候趨勢了,而且這種趨勢還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氣候變暖卻導致了更多的寒潮,這是真的嗎?這其實是錯覺。
寒潮一般出現在冬季,中國氣象局的數據發現發現冬季強冷空氣出現的次數是最多的,有4.2次,秋季是寒潮頻率最高的有1.87次。實際上寒潮並沒有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年寒潮的頻次減少速率為0.4次/10年,這其實是與氣候變暖相符合的。
但是寒潮變少,不代表寒潮就不發生了。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其實更高了,一旦寒潮出現就面臨著大幅度的降溫、大風和大雪天氣。
實際上,有學者認為氣候變暖導致北極的海冰融化速度變快,加強了中高緯度地區的阻塞高壓,從而讓冷空氣更輕易地南下。
氣候變暖和寒潮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氣候變暖帶來了很多極端天氣,其中包括極端寒冷的天氣。
小結:
今冬如許多專家預測的那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已經經歷了兩次寒潮。為什麼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天氣卻仍然這麼冷呢?實際上,寒潮發生的次數是呈現出衰減的趨勢的,減少速率為0.4次/10年,這與氣候變暖的趨勢符合。然而,寒潮次數減少並不代表其不會發生,實際上,更冷也說不定。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