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這種收智商稅的東西,我怎麼可能買呢?真香!-虎嗅網

2020-12-05 虎嗅APP


最近兩年,有種叫「盲盒」的東西忽然開始流行起來。不管什麼時候,盲盒店裡都擠滿了人,盲盒自動售貨機也出現在了商場的各個角落。不瞞你們說,連我那個不知道盲盒到底怎麼玩兒的朋友,看我抽完,自己竟然也抽了一個……所以,這究竟是個啥?


盲盒,物如其名,就是靠盲猜猜裡面是啥東西的盒子,買的時候不能拆盒。一般盲盒都是成系列出現,可能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也可能是由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角色,比如在盲盒中很有名氣的Molly。除了一套裡的固定角色,有的盲盒還會配帶隱藏款,抽到隱藏款就好比在遊戲裡抽到了UR,真·歐皇附體。


要說的話,其實很多東西都和盲盒類似。你可以把它想成小時候吃乾脆麵裡的水滸卡,卡才是本體,乾脆麵只是順帶吃一吃。在日本,跟盲盒十分相似的扭蛋,已經流行了幾十年,在國內也挺受歡迎。


而且,玩盲盒看起來並不像玩手辦一樣燒錢。在中國,一般的盲盒價格是50塊左右,扭蛋則是20~50塊不等,這個價格設置十分微妙:乍一看好像覺得有點貴,都能喝兩杯奶茶了。但仔細一想,自己喜歡的IP的正版周邊,單買一個小手辦可能得要120塊左右,而盲盒只要50塊,細節處理得也十分周到,好像還挺值的?我就是這樣入坑的。


但盲盒坑一入,出血程度也不小,買買買停不下來,一回過神兒來已經掉了不少銀子。一個靠猜的盒子到底為啥有這麼大魅力?


拆盒子真爽,不知道裡面是啥更爽


對我們這些喜歡抽盲盒的人來說,收集盲盒不是為了獲得經濟收益,而是為了感情。通過抽盲盒,可以想起自己喜歡的IP,感受到自己與喜愛的角色之間的聯繫。不過,除了為喜歡的IP貢獻一份力量,拆盒子時候的快感也是一個開始玩盲盒的原因,跟有些人喜歡拆快遞是一個道理。


當愛上這種拆盒子的快感,人們通常會下意識地將這種情緒歸因於產品本身,以為自己喜歡的是裡面的東西,於是為了再次得到這個系列的東西,就會重新購買盲盒。但是其實沒有這麼簡單——比起拆快遞,盲盒更像是拆禮物:你不知道裡面裝的是啥啊。每拆一個盲盒,都是打開一扇神秘的大門。


已經在日本流行了很長時間的扭蛋 | hslo/flickr


越是不確定裡面是啥東西,就越會反反覆覆地抽盲盒。「人們更多地是因為不確定的刺激而重複一項任務,而不是為了那些已經確定的刺激,」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奚愷元(Christopher Hsee)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的助理教授沈璐希在他們的研究中寫道,「是不確定的刺激加強了重複決策。」


當不確定性帶來的不悅,轉變為確定性結果帶來的滿足感時,消費者的心理感覺便會變好,甚至比直接給他/她結果更加好。一來二去,人們就愛上了這種「拆禮物」的感覺。這就是不確定的刺激能推動行為的原因之一。


在發表於《消費者研究雜誌》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香港和芝加哥進行了四次實驗,發現不確定的獎勵在實驗室和真實環境下都能持續激勵消費者,不論體量的大小。


像這種同理的東西,還請大家不要上癮 | Pixabay


在其中一項實驗中,來自香港的一個跑步俱樂部的學生被告知,他們可以通過在400米室外跑道上跑步、慢跑或快走獲得積分,活動為期15天。


成員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在每完成一圈後可以獲得確定的5分積分,而另一組在完成每圈後獲得的積分是不確定的,將隨機得到3~5分不等。在15天結束後,參與者可以憑積分在一家咖啡館兌換等額禮品卡。



結果正如研究人員預測的那樣,那些不確定將獲得多少積分的學生跑的圈數更多,即便最後拿到的禮品卡金額可能更少。


 「換句話說,在不確定的激勵下,學生多跑了1.61英裡,」研究中說道。


不屈不撓,一定要集齊一整套


有些同好可能有點「強迫症」,抽盲盒一定要集齊一整套。更有甚者會認為連隱藏款一起拿到才算完整的一套。因此,為了達到目的,他們會一個接一個地抽。好不容易集齊了一套,又開始收集另一套,如此循環往復。對於這些人而言,收藏是一種追求,一種永遠無法達成的終身追求。


你可能會覺得花錢買下一堆沒有實用的東西很不值,但其實,收集盲盒能給他們帶來許多心理安慰比如集齊一套盲盒之後一種成事圓滿的「安全感」。另外,市場營銷學教授羅素·W·貝爾克曾在其論文中指出,除了提供安全感,收集東西還為個體的自我定義提供了一個方法。


那些在圈子內小有名氣的收藏者,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對自己的認同感。貝爾克還表示,如果在工作上不滿意,收集東西可以成為獲得成就感的代替渠道。


儘管當收集行為上升為「收藏癖」時可能產生消極作用,但適當地收集物品可以給人帶來快樂,而這種快樂不局限於收集的東西本身。拿盲盒來說,抽到不想要的角色,或重複抽到同一個角色是家常便飯。這時,很多人選擇在網上甚至在店裡蹲點來跟其他人交換盲盒,在體會到抽盲盒的快感同時,說不定還能通過社交收穫一份友情。


露絲·福爾馬克在其發表在《社會行為與人格》期刊中的論文裡表示,收集東西對建立與他人的聯繫很有意義,收藏者可以跟其他的同好建立來往。這不,盲盒就印證了這個觀點。


雖然毫無根據,但我就覺得能抽到稀有款


你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憑什麼那些人就覺得自己能集齊一套呢?怎麼能保證每次都抽到自己想要的呢?


但人類這種生物,就是總喜歡高估自己控制事件的能力。這種心理被稱為「控制錯覺」。艾倫·蘭格在70年代發展了「控制錯覺」這一概念,她發現人們對自己的掌控力總有種不切實際的認知。「其實,過去40多年間我一直在研究的這個觀點,」她在2013年的一場演講中說道,「大部分人幾乎都沒有意識到。」


控制錯覺是指誇大自己產生預期結果的能力的傾向,即便是對於隨機事件,人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一切。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看起來有點自不量力的錯覺呢?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人們喜歡通過一個並不可靠的過程來判斷自己的控制能力。


在一項研究中,大學生在虛擬實境中利用電梯來治療恐高症。那些被告知能控制電梯(其實並不能)的學生感受到了跟那些真的能控制電梯的學生相同的控制力。而那些被引導認為自己不能控制電梯的人,果然表示覺得自己幾乎什麼都控制不了。他們通過「由別人告知」這個並不可靠的過程判斷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而抽盲盒的人,別說是「由別人告知」了,他們甚至只是憑藉「我覺得我能行」這樣更不靠譜的過程,或者「你看那些歐皇都抽到了我也行」之類的暗示,高估了自己的控制結果的能力。


但這並不是說控制錯覺這種心理是不好的。控制錯覺的確有可能導致人們去冒不必要的風險,但從積極的角度來說,體會到沒什麼根據的控制力,的確能讓人體驗到積極的情緒,並嘗試新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於抽盲盒而言,只要在經濟範圍允許內,通過抽盲盒來愉悅一下心情,並不是件壞事。


在消費愈發不依賴於產品功能的今天,如何觸動人心並激起消費者的感情才是制勝的關鍵。盲盒就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它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潮流,構成了「粉絲文化」的一部分,也成功抓住了我的心。


不過,如果你也喜歡抽盲盒,可要小心陷阱。有些賣家自己也是收藏者,他們可能會使出奇招——他們能通過給盲盒稱重基本準確地猜到裡面是哪個角色/款式,然後自己把喜歡的或者稀有角色留下,而顧客還美滋滋地帶著控制錯覺以為自己能抽到隱藏款。


反正我是迷之自信地認為我並沒有掉進過這樣的坑裡,順便曬一下我自己的藏貨吧:


我榮純小天使必須站C位!(•̀ϖ•́ )



相關焦點

  • 買特斯拉是在收智商稅嗎?
    從某角度來說,買特斯拉就是在收智商稅。目前特斯拉MODEL3,國產30萬是閹割後的版本,是低配版,配置極簡,續航極短,內飾極LOW,續航300多公裡,比十幾萬的國產車都不如,完完全全的是來收割韭菜的。
  • "真香"or收智商稅? 別過分迷信"疫"外走紅小家電
    那麼這些透著「科技範兒」的小家電,是「真香」還是在收智商稅,聽聽專家們怎麼說——果蔬破壁機:它的功能牙齒就能做到「破壁機能打破細胞壁,破壁後食用,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可提高數倍。」這是果蔬破壁機宣傳中最常見的話。破壁機真有讓食物從「青銅」變「王者」的神奇能力嗎?
  • 【每日一看】這種盲盒千萬別買!
    【每日一看】這種盲盒千萬別買!」非常火爆不知道有沒有吸引到你呢?不僅滿足了一些人的收藏愛好還吸引了部分人參與買賣投資有這樣的商機詐騙分子又怎能忍得住不伸手呢大學生小王在群聊裡接觸了一個叫「水滸盲盒」的平臺得知該平臺近期就要發布新系列的盲盒
  • DNF:7.27盲盒第二期!女鬼劍手辦外觀,真香玩家後悔了
    地下城的8月版本才曝光不久,不少平民玩家表示要真香了,尤其是回歸玩家,3000多W金幣就能獲得年寵加光環,只花了一本黃金書的價,提升卻十分巨大,其實DNF一直不發真香黨!就拿新版追憶天空活動來說,盲盒保底5000多一套追憶,雖然送了1套天12和其它裝扮,但依舊是平民承受不起的,但有了真香玩家後,平民想要都沒機會了,因為缺貨了!7.27盲盒第二期!
  • 手機信號增強貼,是「真科技」還是「智商稅」
    但怎麼看,這都像是一款收智商稅、割「韭菜」的產品。一些商家宣稱,「手機信號增強貼」可以智能放大手機信號,在地下室、別墅、山區、農村等場所可全面適用。消費者卻表示,「一點效果也沒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李金新認為,放大任何東西都需要能源,而貼紙屬於「無源天線」,無法為有效放大信號提供能源;另外,波長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被「拉長」。
  • 做三國殺的遊卡也出盲盒玩具了?這可能是史上質量最高的盲盒!
    而就在最近,就連遊卡也推出了自己專屬的盲盒品牌!很多讀者可能心裡會有疑問:遊卡?是那個專門做"三國殺"的遊戲公司嗎?一家遊戲公司來做盲盒,沒有任何經驗,產品能好到哪裡去?如果真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開開心心選盲盒,哭哭啼啼回家,盲盒隨機性中暗藏育兒錦囊
    那種不知道裡面是啥的不安感和打開之後的滿足感,是否讓你久久不能忘懷呢?這不,帶妹妹在商場溜達的時候,看到滿滿兩排的盲盒機,就想讓孩子也體驗一下這種「刺激」,誰知道竟然引發了一陣不小的「戰爭」。妹妹新手上陣,顯然有點懵,但抽了幾個之後,她就開始明確地表達自己想要一個芭比娃娃。我解釋說:「這個機器是隨機的,抽出來什麼就是什麼。」
  • 這種交智商稅的手機膜,千萬不要再貼了
    剩下的10%屬於膜還在路上,等著呢。貼膜這事在國內有多流行呢?馬路邊、天橋底、地鐵站甚至是時尚廣場裡都能看見貼膜小哥的身影。但你們對這層薄薄地、一捅就穿、每天都在撫摸的「膜」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小雷就給大家好好講解一番,關於「膜」的疑問。手機膜有哪幾種?買過手機膜的機友肯定深有體會。
  • 增大、增粗、延時……男性們在「壯陽」方面交了太多「智商稅」!
    本文作者: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輔助生殖醫學科 楊陽雙十一你買了點啥呢?為了每年的這一天,各路商家早就處心積慮摩拳擦掌磨刀霍霍了。其中就不乏收智商稅的商家。因為在收智商稅這件事上,他們真正做到了童叟無欺、男女平等。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在我們的身邊,上癮模型幾乎無處不在,不管你買不買盲盒,它都與你我息息相關。 這篇我們就從「上癮模型」入手,講講盲盒經濟背後的故事。 01 為了讓你在人群中多看它一眼,盲盒商家有多努力? 59塊錢,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也就兩杯奶茶的價錢,不如買個盲盒? 而且,商家已經360度完美鋪好了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只要你有夠得到的錢,沒有你夠不到的盲盒。我試了一下,在京東上買盲盒,上午10點前下單,下午就能送到你手裡。 你看,無論是在時間、體力還是金錢上,盲盒商家都把門檻降低到了最簡單的地步,讓買家往裡湧。 但商家怎麼會就此罷休?
  • 「黑科技」筋膜槍真有這麼神奇嗎?
    按摩治病塑形的神器——筋膜槍有多火就不用我來說了!很多電商平臺顯示,筋膜槍銷量動輒十幾萬但是,最近武漢的張先生,卻因為筋膜槍不慎把自己給打暈了,這究竟怎麼回事?耳石是生理性存在的、管平衡系統的一個組成成分,本來它應該待耳石膜,經過撞擊可能就從耳石膜上脫落下來,會導致人的一個眩暈感。醫生稱,筋膜槍的強力震動會導致內耳的耳石脫離原位滾進半規管。當頭部運動時,耳石會在半規管造成淋巴液不正常流動,產生眩暈,必須要在眩暈治療儀上矯正,將耳石歸位。
  • 盲盒出現後,一年收益超16億元,爆火的盲盒經濟能持續多久?
    有些朋友覺得盲盒這種東西玩起來也是因為短暫的新鮮感而已,不玩就不玩了沒什麼。其實不是的。根據調查,買過盲盒的大部分人都會進行復購!想要知道原因,那就得先了解盲盒的起因,以便更好的解釋很多人為什麼會對它這麼上癮。
  • 南京「學生圈」流行文具盲盒?專家:小心,別上癮了
    盲盒作為年輕人的新寵,今年一度成為熱點話題。12月27日,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南京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文具盲盒,買筆、買橡皮,樣式都要隨緣,有的人戲稱這是文具界的「驚喜經濟」,也有人擔憂,這種類似於博彩的消費模式,會對年紀較小的孩子產生購買成癮、過度消費等不良影響。
  • 這樣抽盲盒,分分鐘發達…
    每一隻都迷你又精緻,而且聽聞這些盲盒裡,還隱藏著另一個「寶藏」呢。、掛件、徽章等盲盒系列,都有機會抽到鑽石水晶款盲盒,而且還是有國際gia證書的真鑽! 像小編這種迪士尼終極粉絲
  • 盲盒玩家:潮水退去,我想退坑
    「盲盒吸引我的,不是它裡邊的娃好不好看,我就喜歡他這種不確定性,相當於抽獎、『賭博』的快感。」王蛋蛋說。王蛋蛋拆盲盒的視頻截圖。被這種未知感吸引,是許多人迷戀盲盒的共同原因。「盲」極大刺激了玩家的味蕾,「湊齊」的目標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 398元往返含稅、目的地隨機匹配……「盲盒飛行家」火了!
    "盲盒以前經常玩,很期待打開盒子之後能夠遇見什麼樣的驚喜,一看到盲盒飛行家,就感覺很潮很酷,既然計劃了出行,隨機匹配一個目的地,這才是真正的旅行,既刺激又期待。"記者隨機採訪到了北京的一名高三畢業生,正趕上高考結束,計劃出遊的他省去了挑選目的地的煩惱,在盲盒飛行家產品中根據出發城市隨機匹配熱門旅行目的地,包括廈門、煙臺、桂林、珠海、海拉爾、滿洲裡、銀川,大好河山,等於閉著眼隨便飛,去哪都是驚喜。全新的盲盒體驗,指向充滿驚喜的未知旅途。至於對價格敏感的學生群體,盲盒飛行家的魅力簡直不可抵擋。
  • 令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盲盒」,到底是在「賭」,還是在娛樂自己?
    於是女友相中一款【泡泡瑪特】系列的手辦盲盒,一下子就買了三個,分別抽出了小太空人、小怪獸星人、貓貓星人(大概是這麼稱呼),據說都是熱門款。女友都十分喜歡,於是在盲盒上獲得滿足的女友開始了漫長的抽盲盒之旅。而筆者看著滿柜子的盲盒和身邊一大群正在抽盲盒的遊客陷入沉思,抽盲盒到底算不算一種「賭」呢?
  • 文具遇上盲盒,靠什麼吸引年輕人的眼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學校周邊文具店、學生超市等賣得很火的要屬文具盲盒,這個盲盒和文具有關。動漫、影視作品也出盲盒系列產品,其模式類似於以前乾脆麵卡片,日本所營銷的扭蛋。市面上的盲盒外包裝都主打「盲」,有超多驚喜,盒子上不會備註有什麼東西,只有拆開包裝才能知道裡面是裝什麼東西。
  • 發現一款茶葉禮盒,本以為是收智商稅的,結果……
    今天在家閒來無事,隨手打開老婆買的一款海南茶禮——良食館香蘭草茶禮盒。而今天這款茶葉卻顛覆了我以往的偏見,在我看來收智商稅的玩意兒,想不到內裡還蠻實惠的,五種不同茶葉,像極了小X茶卻更親民,有限於本人這老胃病又發作了,別的茶葉改天再為大家嘗試罷,今天我為大家選取了其中的紅茶,藏藍色的紙盒包裝,七錢重量的茶葉倒也夠喝三五回。
  • 這玩意有致命核輻射,居然很多人買回家養生和除甲醛?
    一開始我還以為只是普通的負離子圈錢產品,雖然坑錢,但至少沒什麼生命危險,就當買個安慰。然而有網友真的在網上買了負離子粉,拿回來用蓋革計數器測量以後發現:這東西原來是貨真價實的高輻射物質。關於負離子,我想大家肯定都已經看過無數篇科普了。但無數篇科普還是擋不住商家的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