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三不通」哨所,有一群像「候鳥」般遷徙的兵……

2020-12-05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作者:王子冰、段瑋

不報導,不會有人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和一群默默無聞的人

走向深山,探訪星空下的烏力杜爾貢

星星伴我守邊關

因為額爾齊斯河流經,駐守在中蒙邊境的可可託海邊防連與小鎮同名,這個以蒙語命名的地方翻譯為「藍色的河灣」時,又添了幾分美麗和動聽。可可託海邊防連下轄兩個夏季執勤哨所,都以第一任的哨長名字命名,烏力杜爾貢就是其中之一。

烏力杜爾貢夏季執勤哨所距連隊55公裡,由於漫長冬季大雪封山,一般每年6月到9月為駐哨期。每到進點或撤點時,官兵像「候鳥」一樣來回遷徙,周而復始。

6月中旬,筆者隨運送駐哨物資的直升飛機抵達烏力杜爾貢,探訪官兵的進點駐哨生活。

「候鳥」遷徙,像一場向著星空的跋涉

直升機運送物資抵達哨所

關上機艙門,載滿物資的直升機從連隊起飛。從機窗向外望去,連綿起伏的群山緩緩向後,蜿蜒的額爾齊斯河像一條潔白玉帶,將千山萬壑連在了一起。起飛前指導員賴鵬介紹,烏力杜爾貢是一個至今不通公路、不通電話、不通常明電的「三不通」哨所,從連隊到哨所僅有一條山路,2014年以前,不論進點還是撤哨都是靠人背馬馱,途中不休息的話,早上出發,天黑前才能到達。

「雖然現在有直升機保障,但那條進點的山路還是得走!」說這句話時,賴鵬的眉毛攢起,不無牽掛。原來,在直升機起飛之前,另一支進哨分隊已經在哈薩克族下士、軍馬飼養員薩力哈爾和3名護邊員的護送下提前出發,他們護送的,是無法乘坐直升機的15匹軍馬。

物資抵達哨所

直升機經過45分鐘的飛行抵達了烏力杜爾貢,抵達後的官兵一直等到日暮時分,才見到護馬趕到的薩力哈爾。

山裡天氣多變,一路上晴雨不定,薩力哈爾的身上溼了又幹,幹了又溼,軍馬的體味兒混合著汗水,散發著難聞的氣味兒。

「天黑後山裡太危險,路上可不敢休息。」薩力哈爾拴上馬後,舀起一勺剛打上來的河水,咕咚咕咚喝了個痛快,看他臉上被山風吹乾的汗漬,可以想像途中的辛苦。

4個人,15匹馬,拋開山路的艱辛不說,跑前跑後驅趕也是一個體力活兒。薩力哈爾說,途中有一段斷崖格外危險,一邊是垂直的峭壁,一邊是奔騰的河流,不足一米的狹窄山路僅容一馬通行,人騎在馬背上腳都要蜷縮起來,他最喜歡的43號軍馬就是在那兒犧牲的。

那年往哨所送給養走到那處斷崖時,背上馱滿了食物的馱馬43號受山坡落石驚嚇,後蹄踩空,官兵援救不及,眼睜睜地看著它墜落山澗,眨眼間就被奔騰的河水吞沒。眼前的一幕讓在場的官兵看得毛骨悚然,緊夾著馬腹的雙腿因恐懼而不斷地打顫。

進駐哨所的第一件事,是將五星紅旗高高升起

薩力哈爾當兵5年,在這條險情處處的進點路上往返不下十次。在他眼裡,走上這條路,就像是一場向著星空的跋涉,目的地永遠比想的要遙遠,同時充滿了無數的未知。

有一次,他和戰友騎馬下山接運給養物資,在渡河時軍馬遲遲不肯涉水。薩力哈爾看向對岸才發現,一頭成年的哈熊正闖進一群牛中間,一巴掌下去,一頭一米多高的牛當場倒地,抽搐幾下喪了命。薩力哈爾和戰友迅速掉轉馬頭,藏身到附近樹林中,直等到哈熊離開才匆匆渡河趕路。

直升機往返飛了5次才將人員和物資運送完畢,離開了哨所。賴鵬說,如今進哨可以攜帶更多軍馬馱運不了的物資,比起以前騎馬進哨,感覺幸福太多了。

守望星海,用青春濯洗的軍旅時光

「三不通」哨所 烏力杜爾貢

烏力杜爾貢四面環山,三座木屋就是官兵日常生活的地方,哨前青松林立,遠山雪峰在望,額爾齊斯河在哨所後方潺潺流淌,連空氣中都瀰漫著青草和山花的芬芳,這樣一個遠離都市的地方,除了一座風光互補的發電設備,從內到處散發著原始的氣息。

幾朵烏雲帶來了一陣淅淅瀝瀝的小雨,官兵迅速將堆積在院子裡的物資轉移到了木屋。雨停後,指導員分配了工作,一時間,官兵劈柴的劈柴、挑水的挑水、發電的發電、補窗的補窗,紛紛忙碌起來。

柴是撿來的枯木,煤炭運送不易,官兵生火做飯總是就地取材;水是從哨所後方的額爾齊斯河裡挑來,純淨的雪水帶有一股獨有的清甜;閒置了一個冬天,那座利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的設備儲電不多,今晚仍然要靠蠟燭照明;還有用塑料紙封住的窗戶,經過冬季的風吹雪虐,只剩下幾片破碎的邊角。

描繪「忠誠」二字,一茬茬新戰友的接力

「今天時間比較緊,先保障第一餐和第一覺,明天還有更多的事做。」賴鵬說。因為儲電量少,哨所除了一部電臺就是手電筒,曾經帶上來一部24寸的液晶電視,大部分時間被閒置在角落,在這樣節省用電的情況下,很多時候使用電臺還得靠手搖發電。

因為熱水器、電冰箱等生活電器的缺少,官兵想了很多招兒。

在哨所右後方,緊鄰額爾齊斯河的高處有一個五米長、三米寬、一米多深的水池,池上方用木棍撐起塑料布,這是官兵自建的「遊泳池」,每周將冰涼的河水抽到池中,晾曬溫熱後使用,解決了洗澡的問題。

河邊的幾棵松樹間,官兵用紗布圍成一方小天地,裡面拉上鐵絲,將肉質品掛到其中,山裡的溫度放三五天不成問題。「儲肉間」的地上挖有三個50多公分的地洞,洞底墊有紗布,通往河裡,一些不耐久放的食物可以放置在洞中,這是官兵藉助冰涼的河水自製的「天然冷藏室」。除此外,還有樹枝搭起的晾衣間、一平方米左右的地下菜窖、幾棵枯樹綁起來的河邊「洗漱臺」……

自製菜窖,「守衛」新鮮蔬果

最樸素的生活方式,透露著無可奈何的孤獨和寂寞。有一年進點前,軍醫王振亞告訴妻子要「失聯」幾個月,讓她轉告住在另一個城市的父親,沒想到妻子出差把這事給忘了。年邁的父親不會使用手機,也只記得兒子的電話號碼,情急之下買了從河南到烏魯木齊的火車票,輾轉了兩天找到團部,得知兒子無恙後才放下心來,當即要買票回去。連隊通過電臺告知了王振亞父親來隊的消息,特批了兩天假期讓他下山,與父親匆匆見了一面。送父親上了火車,這個鐵打的漢子忍不住痛哭失聲。

指導員賴鵬帶官兵進行巡邏勘察

遠離網絡和信號,對家人的思念像藤蔓一樣生長。每次補充給養,連隊用車將給養送到一處叫鐘山的地方,官兵騎馬下山接運,這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想去,因為鐘山有手機信號。

去年7月,上等兵邵宗渤爭取到了一個接給養的「名額」,樂滋滋地騎馬出發,沒想到因為道路艱險加上騎術一般,出門不久就被軍馬掀落馬背,再上馬時腿肚子都在抖。戰友勸他返回,他梗起脖子,死活不同意,最後決定牽著馬往山下走,25公裡的山路走了7個多小時,他走到時戰友們早已裝好了給養等他。邵宗渤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剛聽到媽媽的聲音,便「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除了蠟燭和短暫的燈光,哨所夜裡唯一的光亮就是頭頂上的一片星海。官兵都說,經歷過孤獨才懂堅忍,守望著這片星海,每個人都會銘記這段歲月濯洗的青春,這段無可複製的軍旅生涯。

星星閃爍,是嵌入夜空的眼淚和祝福

哨所的夜

夜幕降臨,抬頭一片無垠星空。四級軍士長陳叢躍說,這是哨所最美的時刻。

這次進哨前,陳叢躍剛剛休完假,因為爺爺離世,他帶著妻兒趕回了家中。處理完爺爺的後事,親友們都勸他多留兩天,陪陪家人,但接到進哨的命令後,他還是提前返回了連隊。這是他第二次來到烏力杜爾貢,由於期間調換了連隊,上一次駐哨時,還是十二年前。

策馬揚鞭守邊防

那時的烏力杜爾貢條件更加艱苦,所有的電力供應來源於一臺手搖發電機,使用電臺時哨所十個人輪流手搖發電,才能及時與連隊聯繫。

沒電還能忍受,斷糧最讓人抓狂。陳叢躍記得最長的一次給養中斷是7天。那時哨所裡只剩下不到半袋的麵粉,官兵早上把麵粉全蒸成了饅頭,時任哨長的王新民帶著另一名幹部拿起自製的釣竿,自告奮勇地去河裡釣魚做菜,官兵就坐在屋裡大眼瞪小眼地等著。早上出去,沿河而上,直到晚上才回來。當兩個人提了一網兜魚回到哨所時,看到的是一個不少的饅頭,和早餓得前胸貼後背的官兵。

高山流水行路難,甘願吃苦守邊防

星空再美,卻是遙不可及,遠遠比不了身邊的幸福。烏力杜爾貢右側木屋的牆上寫著兩句詩:「藍天白雲雪山青草高山流水行路難,國旗界碑哨所軍人甘願吃苦守邊防。」陳叢躍告訴筆者,這是王新民在十二年前的建軍節刻下的,仔細看去,右下腳果然隱約寫著「06.8.1 王」的字樣。

那時候王新民的妻子因病去世不久,對愛人的思念讓他久久不能釋懷,經常夜裡捂被哭泣。住在隔壁的陳叢躍聽在耳裡,心裡也跟著難受。建軍節當天,官兵在哨所裡進行了一次升旗儀式,隨後王新民便帶隊出發巡邏,深夜方回。回來後他對著木屋的牆壁靜靜地站了很久,然後用刀刻下了自己的心聲。

哨所的夜

「每一顆星星都是官兵的眼淚和祝福。」賴鵬說,無垠的星海記錄著哨所發生的一切,官兵內心的每個故事。

這次隨直升機上來的除了駐哨官兵,還有司爐工梁國慶。妻子帶年幼的兒子臨時來隊,不久他便接到了前往哨所安裝調試暖氣的任務,全團四個季節性執勤哨所全部裝完要20天時間,等他忙完她們也該離隊了。雖然少了很多陪伴妻兒的時間,但在哨所駐守過的梁國慶並未感到不滿或委屈,因為這套供暖設備裝好後,將徹底解決官兵洗澡、取暖的問題,以前因為七、八百公斤重的材料馬馱不上來,現在有了直升機保障,除了供暖設備,還運來了建造板房的材料,在空地上蓋起浴室和鍋爐房。賴鵬還告訴筆者,如今哨所對外的聯繫除了電臺,還有一部衛星電話,方便官兵緊急時和家裡通話。另外,駐地政府還有計劃為每個執勤哨所通電、通公路,這些幾乎觸手可及的希望,會使哨所的條件越來越好。

哨所變遷,星海依舊。空閒時,總有老兵帶著新兵,去數夜空裡閃爍的星星,講述曾經守在哨所的那些人,發生在哨所的那些故事。

夜色籠罩哨所,星空愈加璀璨,整個世界似乎只剩下額爾齊斯河的水聲潺潺,催人入眠……

【邊關掠影】

邊防戰士『緊緊抱著被直升機吹飛的保溫板

邊疆美景盡收眼底,只因有人負重前行

邊疆美景盡收眼底,只因有人負重前行

邊疆美景盡收眼底,只因有人負重前行

邊疆美景盡收眼底,只因有人負重前行

邊疆美景盡收眼底,只因有人負重前行

邊疆美景盡收眼底,只因有人負重前行

兵記者段瑋,利用無人機拍攝

兵記者隨行記錄官兵

兵記者王子冰

策馬揚鞭守邊防

策馬揚鞭守邊防

對於邊防兵來說,不僅要手榴彈扔的準,套馬繩也是必修課

翻山越嶺,趕著軍馬奔赴戰位

翻山越嶺,卻無心看風景

哨所的必經之路

官兵穿密林進行巡邏勘察

官兵穿密林進行巡邏勘察

官兵勘察研究地形

記者王子冰

記者與哨所官兵合影留念

看盡了哨所的艱辛,看到夥食保障,沉重的心情稍有一絲欣慰

牧民為大尾巴羊「脫衣裳」

上士張國勳幫記者整理馬鞍

哨所唯一的小奶貓,給官兵帶來一絲樂趣

邊關花語

邊關花語

下士薩力哈爾連接風光互補太陽能發電站

下士薩利哈爾進點前的準備

雲捲雲舒,潺潺流水

相關焦點

  • 候鳥為什麼會遷徙?
    實際上,冬天,有遠距離遷徙習慣的鳥類,身上沒有稠密的羽毛,也缺少越冬的食物,因此不可能在北方越冬。  另一種是「遺傳誘導論」。部分科學家認為候鳥遷徙是遺傳的結果。這種遷徙習性可追溯到公元前1萬年的冰川時期。當北半球冰雪時節到來之時,部分水鳥曾飛離故鄉去尋找利於覓食的地方。當這些水鳥第一次遷徙時,其他水鳥則留在故鄉。
  • 【附視頻】候鳥遷徙有多美?一起來感受下…
    眼下又到了候鳥遷徙的高峰季節,成千上萬隻候鳥沿著相對固定的路線,跨越多個地段,飛往地球的另一個方向。據了解,全世界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有4000多種是候鳥。這些鳥由於氣候、溫度、食物、日照時間等因素,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候鳥遷徙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下面就跟隨小新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大型涉禽,體長120~160釐米。
  • 候鳥為什麼要遷徙?只是因為怕冷?
    候鳥:候鳥是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在不同的地域,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漂鳥,如果鳥類,在它避寒地則視為冬候鳥,在它的繁殖地(或避暑地)則為夏候鳥,在它往返於避寒地和繁殖地途中所經過的區域則為旅鳥。
  • 候鳥遷徙季 東灘溼地成為候鳥棲息天堂
    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春季候鳥遷徙季,南匯東灘溼地也熱鬧了起來,時不時可以看到蘆葦叢中飛起大批的野生鳥類。近期正是春季候鳥遷徙高峰。 據了解,整個遷徙季會持續至
  • 候鳥遷徙之路亟待保駕護航
    胡欣紅每逢候鳥遷徙季節,「圍網捕鳥」現象都令人有揪心之痛。據新華社報導,因為地處世界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大通道,京津冀地區境內的沿海地區、內陸溼地和燕山—太行山山脈,成為候鳥重要停歇地和集中活動區域。儘管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但利用捕鳥網等工具非法獵捕後販賣野生鳥類行為仍十分猖獗。網捕成風,野生鳥風化成「乾屍」,慘不忍睹。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候鳥遷徙高峰來臨!陽江多地成候鳥天堂
    每年冬季,候鳥南遷,我市地處候鳥遷徙路線上,當前,海陵島、山外西海岸、陽西北寮村灘涂等地也迎來了候鳥遷徙高峰。隨著我市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候鳥和一些珍貴的鳥類選擇來陽江「做客」。近日,記者來到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看到,大大小小的魚塘邊聚集了前來覓食的候鳥,往裡走,灘涂、溪流邊、水庫等區域都不時有白鷺起飛。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迎來大批候鳥。本地多年「保水」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初冬時節,清晨的清水河面已結上了一層薄冰。社會志願者宋會強今年聽鳥友說清水河又來了䴉嘴鷸,因為䴉嘴鷸在北京比較稀少,好像只有這個山清水秀的水系中才能發現。所以我希望能夠拍攝,現在終於拍到它了!然後除此之外,還拍到了長嘴劍鴴、白腰草鷸、冠魚狗。闊別兩年,䴉嘴鷸重現清水河讓攝影愛好者們激動不已。
  • 「巍山六張名片」鳥道雄關,雲南候鳥遷徙圖鑑
    與此同時,鳥道雄關更是三條中國候鳥遷徙路線之一。離開寒冷的地帶到達溫暖的地方過冬是許多鳥類的生存指南,所以,對於隨季節變化遷徙而居的候鳥來說,這是一條極其重要的越冬遷徙之路。由於通過這條路線遷徙的候鳥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因此它也成為了中國候鳥遷徙路線三條中的一條,極具代表性。
  • 春季候鳥遷徙期將至 我省嚴打捕殺販賣候鳥行為
    龍頭新聞訊 14日,記者獲悉,省林草局以視頻形式舉辦了全省春季候鳥等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工作培訓,省林草局提前啟動我省候鳥遷徙路線和棲息地保護管理及疫源疫病監測監控工作。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刻,特別是我省即將進入春季候鳥遷徙期,任何一種野生動物都有攜帶傳播病毒的可能,將對人們生命和身體健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重大危害。省林草局提前啟動了我省候鳥遷徙路線和棲息地保護管理及疫源疫病監測監控工作。
  • 候鳥遷徙前溪流棲息 盡展美妙景象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9日,土耳其安卡拉,火烈鳥、鵜鶘等遷徙候鳥在Cayir溪流附近的水塘裡棲息,它們將向南遷徙。候鳥的遷徙路線雖然不同,但大多呈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之間進行季節性遷徙。鳥類遷徙會受到很多種因素,比如食物、氣候、溫度、風向、日照等都可能會對鳥類的遷徙產生影響。候鳥進行遷徙是有規律的,不過應該與季節變化、日照長度、候鳥產卵及其孵化都需要適宜的溫度等有關。遷徙是鳥類往返于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間的過程,鳥類為什麼要遷徙?
  • 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專題課 解讀「候鳥的遷徙」
    龍頭新聞訊(王珊)24日,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候鳥的遷徙》專題課程,解讀候鳥知識、關注鳥類資源、呼籲護鳥愛鳥。3月初,東方白鸛開始北遷,回到它們的繁殖地三江平原,配對,營巢,孵化,育雛。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約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的一半以上,為人們所熟知的大天鵝、鴻雁、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丹頂鶴、白頭鶴、布穀鳥等都屬於候鳥,並有各自的習性特徵和不同的遷徙通道、停歇地和繁殖地。候鳥每年春秋兩季都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有規律地遷徙。根據候鳥在不同地域出現的時間,可分為冬候鳥、夏候鳥、旅鳥、漂鳥四個不同類型。
  • 春回大地候鳥歸|發現破壞候鳥遷徙行為可撥打0451-87193379舉報
    春季來臨,又到了候鳥遷徙季節,各種野生候鳥開始陸續回遷,此時也是非法獵捕、買賣野生鳥的易發季節。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全市各級森林公安機關把保護遷徙候鳥安全納入當前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執法保護工作,並向社會公眾公布舉報電話,一經發現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必將嚴厲查處。
  • 發現破壞候鳥遷徙行為可電話舉報
    春天來臨,又到了候鳥遷徙季節,此時也是非法獵捕、買賣野生鳥的易發季節。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全市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將保護遷徙候鳥安全納入當前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執法保護工作,並向社會公眾公布舉報電話,一經發現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必將嚴厲查處。
  • 候鳥「大部隊」提前半月到京 遷徙高峰期到來
    和「先鋒部隊」提前到京一樣,冬候鳥進京高峰的時間也比往年提前了至少半個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黑豹野保站站長李理介紹說,冬候鳥是指冬季要遷徙至南方越冬的候鳥,每年10月至12月,它們會集中飛越北京上空。待來年三四月份,春暖花開時,這些候鳥會北上飛往繁殖地。在經停北京期間,它們會選擇停留在官廳水庫、密雲水庫等地的灘涂溼地中。冬候鳥最典型的種群是大天鵝、灰鶴和雁鴨類。
  • 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種類達350種 佔全國一半以上
    19日,在哈爾濱舉行的首屆黑龍江流域候鳥遷飛區保護網絡會議透露,黑龍江流域是全球九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的東北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徑重要組成部分,我省遷徙候鳥達350種,佔全國遷徙鳥類的一半以上。 據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全國重點林區,森林和溼地資源豐富,其中溼地是遷徙候鳥最主要的棲息類型之一,黑龍江流域內的溼地為候鳥的遷徙和繁殖提供了大量棲息地,是重要的候鳥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全國有鳥類1400多種,其中遷徙候鳥種類達600多種,而我省遷徙候鳥就達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總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全省有248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66平方千米,國家級36處,省級85處。
  • 北京加強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監測,如有異常將現場處置
    每天有上萬隻候鳥飛落北京「補給」。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對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開展全天候監測,如出現異常將第一時間現場處置。隨著京城天氣轉暖,野鴨湖迎來大批北遷候鳥停歇補給。同時,監測到的鳥類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的增長。截至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鳥類近百萬隻,較往年同期增加30餘萬隻。
  • 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 長三角多個溼地迎來「最熱鬧」的時節
    天冷了,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各地的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 成群結隊的雁鴨類候鳥,將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過一整個寒冬。在10月底進行的水鳥調查中,大約有2萬多隻的雁鴨類候鳥已被觀測記錄。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在12月或1月,保護區內的候鳥數量可能會達到最高值,約在4到5萬隻。
  • 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
    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遷徙中的黃河沿途美景候鳥和流凌「撞了下腰」!
  • 你以為候鳥遷徙只是怕冷?其實我們至今都沒搞清楚原因
    來源:SME科技故事有一隻倒黴的灰雁,不小心被困在漁網之中,飛不起來。一個小男孩連忙趕來扯斷了纏住它的網繩。漁網一斷開,它便急忙張開翅膀,飛向高空,追趕自己的同伴。接下來,這群灰雁不知疲倦地扇動著翅膀,開始了九死一生的遷徙之旅.....這個出自《遷徙的鳥》的片段曾感動過無數觀眾。